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隆尧地裂缝形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震科学》2015,(2)
隆尧地裂缝是邢台地区规模最大的地裂缝,它给上百户村民的屋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威胁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开展野外调查、测绘和监测的工作基础上,从地裂缝的形变特征分析其成因,认为:隆尧地裂缝主要是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所致,但不排除隐伏在隆尧地区深部的断裂带活动的影响。该调查结果也可以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从1969年开始,雷州半岛每年或隔年频繁发生地裂缝,论述了雷州半岛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指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与地质构造、地壳活动(海岸抬升)相关,也和邻区强震、中强地震及区内的小震和微震部分相关.认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属构造蠕变地裂缝。推测与1969年其邻区阳江发生的6.4级强震对本区构造活动的激发并改变其地壳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1977年以来,西安市区陆续发现地裂缝,使裂缝附近建(构)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建设。因此,弄清该区地裂缝的成因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裂缝的分布特征 目前查明,西安市区主要有6条地裂缝带,即铁炉庙—后村—小寨—吉祥村地裂缝带(下文简称铁炉庙地裂缝带)、辛家庙—重机宿舍地裂缝带(下文简称辛家庙地裂缝带)、南廊门—煤矿设计院—南廊村地裂缝带(下文简称和平门外地裂缝带)、西北大学—团结村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本文以1981年道孚6.9级地震考察资料为基础,结合1973年炉霍地震资料并运用光弹,泥料实验,讨论了鲜水河断裂上反“多”字型地裂缝带的成因机制。笔者认为反“多”字型地裂缝是断层水平剪切运动的产物,出现与相邻两条羽列裂缝交替部位的鼓包是裂缝水平错动在垂直方向调整作用的结果。鼓包两翼往往东陡西缓,鼓包轴部的逆断层也往往由西向东逆掩,这可能与断裂南西侧向南东运动有关,是以滇菱形断块向南南东运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近三十年来发生于江苏省的5次较大的地裂缝事件,分析了地裂缝在江苏省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次地裂缝事件的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构造地裂缝与非构造地裂缝的判别准则,最后探讨了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西安市地裂缝的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索强震时地裂缝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所用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在双向地震动的作用下求解多质点体系的强迫振动方程组。[M]{(?)}+[C](?)}+[K]{X}=[M]({A_x}(?)。(t)+{A_y}(?)。(t))。式中[M]、[C]、[K]分别为体系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x}、{x}、{x}分别为体系自由度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向量,{A_x}、{A_y}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向量,(?)。(t)、(?)。(t)为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基岩强震加速度时程向量。分析时根据西安市地裂缝的具体情况,做了如下简化: 1.裂缝不作为发震构造,即强震时裂缝不是弹性波的发源地。强震是通过铰结支座输入进来的。2.裂缝带在模型上是一向下尖灭的楔体,楔体顶面宽10米,楔体深20米,中间有一宽1米、深2米的裂口。整个模型的土质是层状的,各层土的主要参数在现场测定。裂缝带楔体的参数不易取得,按经验强度取周围原土的一半左右。3.模型厚度为50米,输入地震为El Centro和文县强震记录,输入时将最大加速度值调整为150gal。计算结果表明,西安裂缝带在强震时对地面运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如地裂缝带内外的各种反映强震运动特征的指标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异。因为地裂缝带从区域上看毕竟是个很小的地质单元体,这样小的规模尚不足以对强震地面运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地裂缝带在强震时的永久地形变却是值得注意的。从这一点上看,裂缝带内外地基失效程度必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裂缝上的震害加重。可见,在强震时,除地裂缝带本身因地基失效使震害加重而外,裂缝基本不对强震地面运动规律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防震规划时,不必在常规的设防带之外再加宽防震地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