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申请的专利技术“预制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预制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由工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预制而成,其延性、耗能能力是普通混凝土墙的2倍~3倍,可作为抗侧力耗能构件安装于主体结构所需部位。由于耗能墙在主体完工后安装,不承担竖向荷载,其截面尺寸较小,具有布置灵活、不影响建筑美观及使用功能、价格低廉、低碳环保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诸如结构扭转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剪重比不足、框架一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外框分配剪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可作为屈曲约束支撑的中端替代产品(价格约为屈曲约束支撑的1/3),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水泥-水玻璃浆材在灌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水玻璃作为一种复合型灌浆材料,集中了水泥和水玻璃两种灌浆材料的优点,在许多灌浆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水泥、水玻璃的基本性能出发,对水泥-水玻璃灌浆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泥 水玻璃化学灌浆是把水泥、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的,这种浆液注入地基后,能将原松散地层的土粒和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结石体”),其结构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好,能彻底改善软弱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水泥 水玻璃化学灌浆不仅具有水泥灌浆的优点,而且兼有化学浆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治晖  姜立基 《地下水》1998,20(3):137-139
中央电视塔退台及栈桥因混凝土浇筑质量不高,防水未做好等原因,自投入运行以来渗漏水较严重,我们运用水泥灌浆、双液灌浆、化学灌浆等灌浆方法,以灌浆为主、灌、排、堵、嵌相结合,对其进行堵漏防水处理,效果良好,为大面平台的堵漏防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侯锦  刘义  陈军龙 《探矿工程》2012,39(11):39-43
GYZ-1000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运用于灌浆施工中能对灌浆过程的灌浆参数准确记录,并能根据灌浆数据实时对灌浆过程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灌浆过程严格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灌浆施工质量。根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编制的“灌浆资料自动整理软件系统”能自动完成灌浆资料的整理工作,具有高效、及时、准确、节省人工等优点,并在多个灌浆工程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迎接地球科学的春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化学、碳稳定同位素和碳酸盐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对比分析 ,发现在贵州乌江渡坝址灌浆廊道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沉积物 ,即 :放CO2 型和吸CO2 型。前者如通常岩溶洞穴中所见 ,是天然条件下岩溶作用的产物 ;而后者则很特殊 ,它是灌浆帷幕和混凝土发生碳酸盐化的结果。由于碳酸盐化时自大气迅速吸入CO2 ,使得廊道中CO2 浓度降低 ,并每年可产生高达 10cm的碳酸盐沉积物。考虑到世界范围内水泥的大量使用 ,水泥或混凝土碳酸盐化的环境意义 ,即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对大气CO2 沉降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据初步估算 ,该碳贡献量每年约 1亿t左右。  相似文献   

7.
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深部裂缝加固技术难题,在对深部裂缝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灌浆加固技术特点分析基础上,对水泥-水玻璃控制性灌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水泥-水玻璃灌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然后主要从胶凝时间和强度两方面对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玻璃和缓凝剂加量对浆液胶凝时间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按初凝时间为5min的情况进行了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设计。最后,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孔口混合式灌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方式对深部裂缝进行固结灌浆加固处理。由此初步建立了锦屏一级深部裂缝灌浆加固处理技术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的总结,指出岩体裂隙几何特征决定了灌浆材料对裂隙的灌入性能,从而影响帷幕的灌浆标准,建议在确定具体工程的帷幕灌浆标准时应考虑地基的地质条件,并结合拟采用的灌浆方法来进行,对一般地层常规水泥灌浆方法可达到现行的规范标准,高压灌浆、化学灌浆、超细水泥灌浆均是解决低透水性岩基灌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透地雷达检测路面脱空与灌浆加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地雷达高精度检测公路混凝土路面脱空发育程度等病害,并采用水泥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梦喜  胡小红  伍小玉 《岩土力学》2006,27(Z2):176-180
深覆盖层坝址上的高心墙堆石坝,在河床覆盖层中常设置两道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采用开发的有限元软件,参照砂卵石覆盖层深度近50 m的某心墙堆石坝工程的情况,分析了主、副防渗墙6种设置方案中坝基的稳定渗流场,得到了主墙、副墙和覆盖层的水头分担比例。所有方案中河床覆盖层上的水头都小于3 %。当主、副两道墙下部灌浆情况相同、端部之间设置灌浆帷幕封堵绕渗时,副墙承担的水头接近主墙;如果取消封堵绕渗的帷幕,副墙承担的水头下降到总水头的20 %~30 %;而副墙底部和主、副墙两端均不设帷幕的情况,副墙上承担的水头比例下降到总水头的8 %~11 %。副墙位于主墙的下游侧时,其上承担的水头比例比副墙位于主墙上游侧的情况略高。防渗墙承担的水头比例取决于墙整体的防渗能力,而对防渗墙本身的厚度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