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东海陆缘 (闽北段 )晚第四纪沉积 4口钻井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获得丰富的硅藻化石,共发现硅藻 117种和变种,分属于 33个属。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结合最优分割法和对应序分法的计算机运算结果,可以详细划分为 12个硅藻带,自下而上为 :1.Cascinodiscusargus-Cos.wittiom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2.Cos.bland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3.Cos.excentricus-Trbliepteychuscocconiformis硅藻带,4.Gomphonema-Cos.blandus-Actnolychusralfsii硅藻带,5.Cos.-Cyclotellastriata-Actinocyclusralfsii硅藻带,6.Cos.-Actinolychusralfsii硅藻带,7.贫乏硅藻带,8.Cos.lineatus-Cos.rothii-Actinolyclusralfsii硅藻带,9.Gomphonema-Cyclotellastriata-Cocconeisplacentulavareuglypta硅藻带,10.Cos.rothii-Cyclotellastriata-Actinolychusralfsi,11.Cymbel laaffinis-Cyclotellastriata-Gomphonema硅藻带,12.Coscinodiscuswittinus-Cyclotellastriata-Epithemiahynd manii硅藻带,建立了该区晚第四纪硅藻组合序列,并探讨其相应的古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第四纪硅藻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家英 《地质论评》2002,48(5):542-551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硅藻植物群的研究,建立了西太平洋边缘海一个新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硅藻生物地层图式,根据硅藻化石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硅藻种的分布和生态变化(暖水种和冷水种),划分了8个硅藻组合带,其硅藻组合带分别在不同的高低海面环境下形成的,根据ODP1144站位氧同位素(OIS)测定结果,8个硅藻组合带与OIS 1-8期相对应。1、3、5、7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1、3、5、7期,间冰期是以热带和亚热带硅藻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的沿岸硅藻为特征,反映高海平面温暖的气候条件;2、4、6、8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2、4、6、8期,冰期是以亚热带,热带和出现较多冷水硅藻为特征,反映低海平面较冷气候条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冰期和间冰期有关,可以证实间冰期时期高的海平面和较低的生物生产力以及冰期时低的海平面和高的生物生产力,而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又与沉积时期沿岸流或上升流的强弱及水团活动有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该区古海洋环境的演化与季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洞庭盆地澧县凹陷第四纪沉积特征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澧县凹陷内第四系厚度达200m左右,由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和全新统组成。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除顶部为粘土外,主体为砾石层,在凹陷中央夹粉砂、细砂和少量粘土。全新统分布于凹陷南部,为湖冲积粘土。早更新世澧县凹陷区断陷沉降,于河道和冲积扇环境下接受沉积;中更新世凹陷逐渐扩张,沉积范围扩展至凹陷外缘,凹陷主体部位自边缘向中央依次为冲积扇和扇前浅湖环境。中更新世中后期因盆地扩张,自凹陷中央至边缘地带均为静水湖泊环境。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凹陷及周缘因构造抬升而遭受剥蚀而缺失沉积。全新世凹陷南部受澧水及区域湖面上升影响而发育湖冲积沉积。  相似文献   

5.
6.
7.
硅藻分析与第四纪定量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硅藻分析为例,叙述了综合运用古生物数据和数理统计的手段进行定量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建立现代生物-环境变量数据库和生物化石数据库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并通过一个海洋钻孔的实例对其成果解释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9.
10.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古河道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养琦  杜德莉 《地质学报》1994,68(3):268-277
南海北部大陆架浅部地层内,广泛发育有第四纪的埋藏古河道。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沉积层序,构成了本区低水位沉积体系域和海进沉积体系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河流切割充填、三角洲角积楔状体,陆架边缘扇的块体滑坡等沉积特征的平面变化和空间组合,反映了南海北部区域海平面下降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笔者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结合钻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了区内浅层第四纪的古河道,研究了古河道的空间分布、地震相反射标志、岩性  相似文献   

11.
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测得的全新世沉积物最大厚度为17.8m,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0.81mm/a;维多利亚港因后期的潮流作用改造,全新世沉积很薄。第四纪沉积层中有5次海进及5次海退过程,体现了第四纪以来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香港海域的沉积环境与珠江密切有关,珠江不仅塑造了香港的5层陆相地层,同时为现代香港水域的潮流通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香港近海第四纪研究──(香港)地区与全球对比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维枢 《第四纪研究》1996,16(3):283-287
通过对WB7钻孔的研究及过去资料的分析,香港近海第四纪地层层序至少可以识别出10个海相与陆相交替的沉积序列。WB7钻孔位于香港西薄寮海峡,对该钻孔进行了连续取样。本文列出了两张地区性与全球沉积序列对比表,最早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年龄分别早于倒数第4次间冰期和倒数第5次冰期,地层对比表中把香港的第四纪地层与磁性地层、氧同位素地层、超微体化石组合及澳大利亚南部滨岸沙丘序列,新几内亚Huon半岛和印度尼西亚Sumba半岛的海岸阶地,美国大西洋海岸平原氧同位素序列,中国黄土阶段及海侵,东南亚的海岸和近海沉积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香港全新世地层中发现有6种沉积构造类型,包括:1)隐构造淤泥层(SM型)、2)砂质粒序层(GS型)、3)层理状沉积层(L型)、4)贝屑粒序层(GSh型)、5)无序贝屑层(USh型)和6)均一粉砂层(SS型)。其中,后5种类型与风暴潮有关。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有7种类型。其中,双峰型粒度分布与风暴潮对海底沉积物的悬浮和再分配密切相关。贝壳的破碎度可指示沉积物受改造的程度。沉积构造受改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沉积速率和生物扰动。  相似文献   

14.
受特殊的丘陵地形、强风化岩石以及季节性强降雨的影响, 香港滑坡时有发生。根据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CEDD)土力工程处(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GEO)的相关资料, 梳理了香港工程边坡防治进展的历史进程和关键防治技术, 对我国大陆相关工程边坡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频探地雷达技术在香港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平  肖都  方慧 《物探与化探》2004,28(4):361-364
结合几个典型的工程质量检测实例,详尽介绍了高频探地雷达技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公路路面厚度、机场跑道面层脱空、海底隧道衬砌以及城市地下管网调查等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成果,进一步证明了探地雷达技术在无损工程质量检测应用方面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中太平洋CC区PC5356孔、PC5362孔及PC5417孔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第四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探讨了其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垂向演变规律。中太平洋CC区第四系沉积物主要为钙质硅质黏土和钙质软泥,早期沉积物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较大,晚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了香港作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海港的各种优势,同时指出为保持这种优势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8.
吴超羽 《第四纪研究》1997,17(4):354-366
珠江口伶仃洋两岸5000年来沉积差异显著。西岸沉积了数千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平原,却失去了所有深水良港;而东岸的香港海岸,则长期处于侵蚀状态,保留了曲折的海岸和陡峻的水下岸坡,形成众多的深水港湾。以上差异对香港城市发展有深远影响。文章提出城港关系演变的3个阶段。香港高度发达的商业中心和现代化港口的各种功能系统在最狭小的空间里交叠在一起,带来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对今后50年香港城市发展进行情景分析。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计划的大屿山新港址有严重的策略选择问题。提出未来香港都市向大屿山东北扩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岩石磁学是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对华北平原中部SK1和G4两个第四系钻孔岩芯代表性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系统退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K1和G4孔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赤铁矿含量较高。SK1孔中高矫顽力磁性矿物以赤铁矿和针铁矿为主,而G4孔则以赤铁矿为主;两孔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来自磁铁矿的贡献,SK1孔中磁铁矿含量较高,其平均磁化率较高,而G4孔中多赤铁矿,其平均磁化率较低;SK1孔沉积物的特征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而G4孔沉积物的特征剩磁载体主要是赤铁矿。赤铁矿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河流侵蚀再搬运上游沉积物中的赤铁矿,为碎屑成因;二是同沉积过程中,风化作用将磁铁矿氧化为赤铁矿,这类赤铁矿为次生成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DFOS的苏州第四纪沉积层变形及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地区广泛分布松散第四纪沉积物,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了苏州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严重影响了该区经济发展。本文在苏州盛泽200m钻孔内安装了分布式感测光纤,采用BOTDR及FBG等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DFOS),对第四纪沉积层压缩及地面沉降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盛泽地区第四纪土层可分为3个含水层(Af)及4个弱透水层(Ad),现阶段含水层压缩已不明显,主要压缩层为与抽水含水层相邻的两个隔水层,且与抽水含水层距离越近的部位压缩越明显; 第四纪沉积层的变形与抽水含水层孔隙水压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压缩,冬季略回弹的趋势,并且存在滞后现象; 定义压缩度为各层累计压缩量与其自身厚度的比值,即每米压缩量。各土层沉降趋势可用压缩度判断,对于黏土隔水层沉降程度Ad2 Ad3 Ad4 Ad1,对于含水砂层,Af2为主要变形层,Af1及Af3变形基本稳定。DFOS技术为研究地面沉降机理,评价土层压缩变形潜力提供了十分先进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