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气象史研究是由竺可桢开创和奠基的。为了纪念他,我们应当很好地继承他的气象史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以拓展,以不辜负他创建我国气象史研究的苦心。一、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研究在竺可桢以前,并非没有有关气象史的文献。例如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修的《春秋》,首先将天气灾害作为史料内容。班固(公元32—92)对自春秋到西汉末的反常  相似文献   

2.
今年恰逢我国一代宗师 ,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诞辰 1 1 0周年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和沙漠分会、甘肃省气象学会及甘肃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 ,“竺可桢精神与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于 4月 1 7日下午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厅举行 ,会议由施雅风院士主持。与会代表来自兰州分院 ,兰州大学及省气象局等 ,与会者既有年过半百的专家学者 ,也有年轻的师生 ,共一百余人。会上首先放映了有关竺可桢先生的文献记录片 ,然后施雅风院士介绍了竺老如何为国办学 ,如何呕心力血地为规划新中…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代气象史上有一位大家,他就是竺可桢。笔者20世纪70年代上大学时有一门学科——航海气象,虽然不是主科,但却让我了解了气象学家竺可桢“滴水穿石”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杭州解放前夕,竺可桢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随迁台湾的要求,而到上海隐匿起来迎接解放。上海解放后,他即应邀北上先到北平,后到东北三省从事发展科学事业的考察活动。从此以后,他离开了大学校长的职位,开始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奔忙。他以近60岁的高龄,倾注了全部精力,开展了崭新事业的创建工作。 1949年10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发布任命,以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副院长。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宣告成立。由于李四光当时在国外尚未到职,建院初期中国科学院领导自然科学部分的实际责任便落在竺可桢肩上。  相似文献   

5.
引言 1983年我省暴雨和大暴雨多并且集中,特别是梅汛期的连续暴雨,使部份山区山洪爆发,大片农田受淹,堤坝缺口,村庄进水,涝灾严重。本文着重对我省梅汛期三次连续暴雨过程作天气学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形成这些连续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暴雨过程的特征和转换条件,为日常的暴雨预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的启蒙者。他对我国农业气象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农业气象工作的开展与普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一向重视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气象工作。早在1916年,在他的第一篇气象论文中[1]就体现了这一思想;1921年,他在建议“我国应多设气象台”[2]时,首先讨论的是“气象台与农业”;1922年,又指出“气象与农业之关系,至重且要。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年)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气候变迁、物候、农业气候、自然区划和科学史等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科学事业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10—11月海南省瓜菜苗期湿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海南省冬种瓜菜苗期生长阶段容易遭受的湿涝灾害,基于1998—2011年海南省18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各市县西瓜、豇豆、辣椒、丝瓜4种冬种瓜菜产量及苗期湿涝灾情资料,以降水量、降水日数等因子建立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标,通过灾情反演构建苗期湿涝致灾等级指标,结合孕灾、灾损和防灾能力进行瓜菜苗期湿涝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瓜菜苗期湿涝危险性从西南至东北增加,轻度与重度湿涝风险概率分布趋势相反,苗期湿涝孕灾敏感性从中西部山区向沿海和平原地区增加,瓜菜苗期湿涝灾损风险和防灾能力分布存在差异,且不同瓜菜差异明显;4种瓜菜苗期湿涝综合风险总体分布趋势一致,从西南至东北地区风险等级加重,降水、地势、土地等因素综合导致东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苗期湿涝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象科学事业卓越的建设者、组织者、国际知名的气象学家涂长望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一位中国气象学家说:如果把竺可桢比作中国近代气象园地的播种者,那么涂长望和赵九章则是护苗人。今天,中国气象事业欣欣向荣,与他们当年的劳绩密不可分。涂长望同志热爱祖国、坚信真理、严谨治学,为发展我国气象事业鞠  相似文献   

10.
徐晶 《气象》2003,29(8):58-61
5月 ,东北地区降水偏少 ,旱情持续 ,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 ;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 ,降水偏多 ,局地发生涝灾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或略偏少 ,本月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月内分别有一个台风和一个热带风暴生成 ,但对我国无影响。1 天气概况月内 ,我国降水分布十分不均 ,北方大部地区普遍在 50mm以下 ,其中西北地区中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等地一般不足2 0mm。与常年同期相比 (见图 1 ) ,除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新疆大部、湖南北部等地偏多 3成至 1倍和局部地区偏多 1~ 2倍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西河池市2000—2011年旱灾、涝灾、风雹灾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和农业总产值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池市近12a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和涝灾呈现增加趋势,风雹灾呈减小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各灾种影响河池农业生产总值的权重:旱灾涝灾风雹灾。合理客观的对各种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的启蒙者。他对我国农业气象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农业气象工作的开展与普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一向重视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气象工作。早在1916年,在他的第一篇气象论文中就体现了这一思想;1921年,他在建议“我国应多设气象台”时,首先讨论的是“气象台与农业”;1922年,又指出“气象与农业之关系,至重且要。……气象在农业上实占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3,(3):2-13
近年来,世界不少地区大范围旱、涝等灾害性天气现象不断发生,去年我国发生了本世纪以来少见的大范围干旱,这种带有世界性的天气气候异常情况,引起了普遍注意。最近,竺可桢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又作了进一步研究,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从我国大范围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出发,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几个地区旱涝的发展趋势试作一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盛行风场与夏季华北降水量的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德 《气象学报》1986,44(1):91-95
我国处于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域,特别是我国东部盛行风的方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盛行风场的改变,我国东部的季风雨带从冬到夏逐渐向北推移,一般在7月份到达华北。1934年竺可桢先生就指出我国东南季风来自海洋,含充分之水汽,为雨泽之源。并根据7月上海风力与北京、天津的降雨量有较高的相关系数(0.583,0.342)说明夏季风强京津平原主涝;夏季风弱京津平原主旱[1]。本文试图通过盛行风场和θse场的分析来探讨夏季风向北发展和雨带北移过程前后期的联系和影响,进而研究华北夏季降水趋势的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梅雨是春夏过渡时期,雨带随季节自南向北位移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停滞的现象。梅雨期的起止、梅雨的强弱和暴雨分布,常给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国对于梅雨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并曾受到竺可桢、涂长望等老一辈气象学家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78,4(8):1-4
我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1890—1974年),逝世已经4年多了。他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使我国广大科技界特别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对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他是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名孚众望、为人称颂和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他以对中国气候、气候变迁和科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1 气候在作物安排耕作改制中的意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生前重要贡献之一是研究气候规律以服务于农业。对于这种研究,有人生动地比喻为“向太阳要粮食”。众所周知,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原动力,太阳的光和热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引言我国近代气候振动,不少气候(象)学家发表过各种见解。竺可桢先生分析了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提出我国气候变化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且温暖期有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寒冷期越来越长,程度越来越加强的趋势。目前正处于第四个寒冷期(即近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之一。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竺可桢被称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是前南京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他  相似文献   

20.
收集并整理了清代(1644—1911年)华南地区对雪灾、冰冻、霜、霜冻、寒潮等低温事件的记载,探讨了低温灾害与旱涝灾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关关系。华南低温灾害频次总体东部高于西部。广州府、肇庆府以及东部潮州府为低温灾害多发的地区,这与旱灾、涝灾多发的地区一致。分析了低温冷害的周期性,华南低温冷害发生存在着6年、10年、17年、29年、54年、130年的周期,其中29年周期为第一主周期。探究了每30年低温、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县次,发现低温灾害与旱灾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发现低温灾害与旱灾、涝灾具有相似的趋势,清前期和清后期低温灾害多发,清后期尤为严重。研究揭示了清代灾害多发的特征,探索了我国清代华南地区气候灾害的时空规律,为现代气候灾害的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