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名茶“天目青顶”,亦称“天目云雾”。主产于浙西天目山的太子庙、龙须庵、杨岭、小玲坑一带。此地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笼罩。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250米以下。800米以上的向阳遮风、土层深厚、气候条件良好的山凹或山坞中,是我国古老的名茶产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介绍过这一地区的茶叶。唐朝诗僧释皎然还对天目山茶的采摘、焙制、烹煮、品茗作过描述。可见“天目青顶”在1200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区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目山(附图)在浙江西北,西起浙皖边境的清凉峰,呈南西-北东向、经西天目山、东天目山,由莫干山到湖州逐渐倾伏于太湖平原,全山长约130公里,宽约20—40公里。 这里植物资源丰富,素有树木“高、大、古、稀”,“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称,被誉为“天然植物园”而受到中外植物学者的关注。现已将该山地的四个地区开辟为自  相似文献   

3.
天目山区西起浙皖边境的清凉峰西麓;东达莫干山东缘,与杭嘉湖平原相接;北以东苕溪、西苕溪上游谷地为界;南至杭(州)徽(安徽绩溪)公路一线,与千里岗、昱岭相连。主峰海拔1787米,最低点海拔9米。全区面积约6400平方公里。 根据天目山区景观的内在矛盾性与多样性,在采取全面整治措施前,要确定当地的建设方向和目标。鉴于天目山区丰富的植被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紧靠上海经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应把天目山区的建设方向和目标定为:1.建成我国东南重要的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科研基地、森林风景旅游区和避暑疗养胜地;2.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建立浙苏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为例,对在Internet环境下的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中,诸如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字典、数据库的构建、访问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了统一标准数据、字典基本格式和访问机制透明等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见解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为例,对在Internet环境下的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中,诸如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字典、数据库的构建、访问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了统一标准数据、字典基本格式和访问机制透明等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见解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目山山区笋竹资源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有着丰富的笋竹资源,开发这一资源优势,条件优异,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在南方竹类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分布集中,优势突出,笋竹品种多,品质优异,因此有条件进行规模性开发。但从目前笋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着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开发,原始,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当前亟待加强笋竹资源开发的研究,研制新的笋产品,提高竹笋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熊振 《地理研究》1992,11(2):77-82
西天目山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丰富,其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明显,本文论述西天目山南坡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整个过程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是适应新世纪新需求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强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青沟述怀     
壮游到塞北,长哥啸胡天。大漠辽金月,荒城秦汉关。白沙浸古道,聚谷绝尘寰。我心行未已,直欲返自然。大青沟述怀@慈洪发  相似文献   

10.
庐山,黄山与天目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诚 《地理科学》1996,16(1):37-45
对庐山、黄山、天目山几个主要剖面进行Fe^3+/Fe^2+测定结果表明,三个地区在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平均气温并未低过0℃,因此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征服船底顶     
肖苑香 《地理教学》2010,(12):60-61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名山之多,数不胜数。不仅有风采绚丽、各怀绝景的“五岳”,更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以及“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但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泰山、黄山等名山已经太“老”,缺乏吸引力,而珠穆朗玛峰等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峰又可望不可及。为此,中国国家地理联手瑞士“天梭表”与“探路者”户外品牌,对中国潜在山河进行重磅推介“非著名山峰”,定义为:海拔在1000——5000米,具备该种地貌的典型特征,或具有独特的生物资源,或具有多样的民族风情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好的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12.
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2个冷期即末次冰期盛冰期、新仙女木时期和3个温暖期;2.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本区的年平均气温未低于0℃,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至多为一种冰缘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天目山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科、34属、37种,其中属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24种.论述了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列举了它们的一些利用价值,最后提出了保护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地形的分维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天目山地区的TM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研究区的阔叶林空间分布图。运用GIS空间分析与SPSS统计功能,对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所处的地形进行分维估算,研究其分维的空间分布规律。阔叶林的TM影像分维在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坡度的增加, TM影像分维呈增加的趋势;阳坡、半阴半阳坡比阴坡的影像分维大。阔叶林的地形分维在高程和坡向2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地形分维呈减小的趋势;阴坡比阳坡、半阴半阳坡的分维大;地形分维与坡度没有关系。阔叶林TM影像与其地形的分维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白族三道茶     
云雨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是颇具韵味的茶道,它载歌载舞,最受来宾和游客的欢迎。最早记载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是明朝末期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说他在崇祯十二年(1639)的正目十五元宵节,曾赴大理东北角的鸡定山悉檀寺观灯。‘楼下青松毛铺籍为苗席,去桌跌坐,前各设盆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坐在松软的青松针叶上,先后吕尝了清、盐、蜜的三道茶,确实是种难得的享受。大理茶道的兴起当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南诏中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喜欢以此止渴,使茶…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300多年的秋季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柳杉树轮,交叉定年后,测定其δ^13C年序列。用趋势比率法去除大气δ^13C对树轮δ^13C年序列的影响后,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振荡与该区9~12月气温及9月降水有较好相关性。重点重建了该地区9月降水量与平均最高气温两个气候要素300多年的气候变化,其变化模式表现为:冷-湿和暖-干的组合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旱涝频率分布及其冷暖变化与该区的实测记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重建序列较好地反映了该区秋季气候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我国近500a的气候变化及该区部分史料记载有较好的对应,并与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及新疆阿勒泰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有部分对应,只是冷暖变化的起止时间有错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周期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含有准58.82a、21.28a、13.70a、3.23a、2.63a、2.33a、2.07a的周期,这些周期与行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变化周期、太阳辐射变化、太阳活动及“准两年振荡”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及ENSO现象对该区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也反映出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年序列对太阳活动及大范围的ENSO事件的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金花茶,曾令各国山茶专家梦寐以求。对于它,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山茶花原产中国,数百年前引种国外,已繁衍出5000多个品种,但花色全为红、白品系。近百年来,植物学家用种种人工方法试图培育和诱变黄色茶花,却一直未能还这金色之愿。1965年,已故中国植物学家胡先教授向世界公布了中国广西境内发现金花茶的消息。其实,早在1933年7月29日,中国植物工作者左景烈就在防城采到金花茶模式标本(现存华南植物所和广西植物标本室)。中国发现金花茶的消息引起国际园林、山茶界的轰动,纷纷要求中国提供种苗。我国为了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4,(7):46-46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都不生产茶,英属印度(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全部版图)的茶,是1780年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并派人赴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聘请中国技术人员,然后在这一地区开始推广种植的。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天目山3株柳杉树轮的δ^13C年序列,发现δ^13C年序列值存在差异,但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3个树轮δ^13C序列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47~0.65,通过了α为0.001的信度检验;用二项式拟合法与差值法对3个δ^13C序列含有的高频与低频成分进行分离,3个低频序列间的相关系数达0.93~0.99,3个高频序列间的相关系数达0.79~0.84,相关性显著提高;低频部分与大气CO2浓度高度负相关,高频部分与季节的气温、降水高度相关。分析3个树轮δ^13C序列间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3个树轮δ^13C序列含有相似的高频与低频变化,气候因素与大气因素(如CO2浓度)对不同柳杉个体δ^13C年序列高、低频变化的影响是共同的;3个δ^13C序列的差异主要由树木立地处局部环境条件的差异引起。不同树木个体其δ^13C序列的共性变化是主要的,个性差异并不影响树轮δ^13C作为研究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适宜性,利用同一地区不同立地处的树轮δ^13C序列可以重建基本一致的历史气候和大气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天目山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主体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临安、余杭、安吉、长兴、德清等县境内。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安徽广德、宁国等县境,向东北伸至太湖之滨。山体呈西南——东北方向,延绵200—300公里的中山山地。主峰龙王山、东西天目山海拔1580m左右,最高峰位于天目山主体西端的清凉峰,海拔1787.4m,为东南沿海地区较高的一座山峰。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北麓,三面环山。全县面积18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4.7%。人口40.9万人,农业人口占89.7%,人口密度217人/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县。本县濒临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地区、山地开发历史悠久,特定的山区自然资源生产了大量毛竹、茶叶、木材等农副产品。但长期以来,由于水土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山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日益加重,不仅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山地的下游效应,影响了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笔者依据天目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产潜力,全面分析了山区开发利用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山地丘陵的合理利用方向和途径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