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能源是贫困地区农户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本生计资产,过度采伐薪柴的能源消费行为是加剧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因素。西南山区既是我国贫困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本文选取在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脆弱性都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省昭通市为案例,基于946 份调查问卷,采用Tobit 模型对非商品性能源和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 地形特征对西南山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显著,薪柴和秸秆等非商品性能源受资源禀赋影响显著,而煤炭等商品性能源更多的是受市场距离影响。② 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将下降,煤炭和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将上升,但是西南贫困地区由于农户生计资产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能源消费结构升级艰难。③ 家庭人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非农产业有助于西南山区农户增加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从而提升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本文通过对碳排放计算公式的深人分解,将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的碳排放量分解为6个因素.即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因素、中间投入量、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总量.并借助LMDI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1992~2005年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技术(中间投入比重)、行业产值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碳减排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以煤炭消费为主、总量增长迅速、结构演进缓慢、使用效率低下使得中国目前能源消费调控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通径分析法确定了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子及各因子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人口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其中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是直接推动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而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规模则通过间接作用推动能源消费增长,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表面上看起来会引发能源消费增加,但是其间接影响都是负的,从而使得这两个因素整体上表现为减缓了能源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4.
雷军  张利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2011,34(5):820-829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减排CO2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特大乌鲁木齐为例,分别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和行业能耗情况、碳排放和碳汇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乌鲁木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乌鲁木齐当前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5.
庄汝龙  宓科娜 《地理研究》2022,41(1):210-228
资源和环境约束对我国能源消费提出了严峻挑战。雾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本文借助K-means聚类、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0个省级单元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时空特征及其结构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多角度探讨终端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从人均终端能源消费量来看,在研究时段内各省级单元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省际差异依然显著。② 从终端能源消费量来看,在研究时段内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明了空间集聚特征的存在,并形成了多种空间集聚类型。③ 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不同省级单元的各类型能源消费结构均呈现出多样化演变特征。④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发现,终端能源消费对空气质量指数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与不同区域有明显差异性。⑤ 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能源消费与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从能源消费这一视角为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察内蒙古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及经济效应,依据2003—2014年内蒙古有关统计数据,用变动度、高级指数、地位指数、弹性系数和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内蒙古入境游人均消费呈波动式缓慢增长;各要素项消费额及结构、逐年消费结构变动度呈波动起伏变化;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比例在小幅波动中基本稳定,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均大于1,且呈起伏变化;入境旅游消费构成中购物比重最高,交通费比重次之,均值分别为43.6%,21.8%;入境游总消费、各项消费对三次产业及对应行业的弹性系数小于1与大于1的年份交替出现,地位指数、贡献率起伏变化,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朱妮  张艳芳 《干旱区地理》2015,38(4):843-850
基于陕西省1989-2011年能源消费等统计数据,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建立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系统的VAR模型,对该系统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发展模式,是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高碳能源为主和产业结构长期以高碳产业为主导。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陕西省碳排放强度的减小作用初期微弱;从中长期来,两个结构多元化提高的负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增加有长期持久的抑制作用,且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果始终大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效果。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提高低碳产业与低碳能源比重是驱动陕西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能源全面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头等重要因素,摆脱能源困境刻不容缓! 我国能源结构状况 能源结构包括能源资源结构、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截止1984年底,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为7822.34亿吨,石油地质储量为116.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92.62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城镇居民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晔  刘丹  张林秀 《地理科学》2016,36(5):691-696
从消费角度出发,分别对2003和2012年中国城镇(不含港、澳、台地区)居民碳排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人口因素对区域分异有弱化作用。从城镇居民人均碳排放来看,不同地区消费构成、能源结构、产业结构3因素对城镇居民碳排放影响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其他部门相比,大多数地区工业部门的生产能耗、投入产出周转量和产品购买量是影响当地城镇居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城镇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政府应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能耗模式、产业模式和消费模式因地置宜管理城镇居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演进态势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则  杨宇  宋周莺  刘毅 《地理研究》2018,37(8):1528-1540
能源要素作为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作用随着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能源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等随之演变。采用弹性脱钩指数和广义LMDI方法,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①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增长都呈现指数型增长曲线,且两者的增长态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②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脱钩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前二者之间的关系整体表现为弱脱钩的相对乐观状态。③ 不同类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近年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清洁化转型,天然气、一次电力和其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为拓张负脱钩或拓张连接状态。④ 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中,能源强度是能源消费量降低的最主要因素;投资拉动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土地效应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贡献率为35.65%。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整体贡献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强  郑颖  伍世代  李婷婷 《地理学报》2011,66(6):741-749
伴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由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导致的碳循环非对称性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是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措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中国与5 个发达国家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特征,建立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脉冲函数(IRF) 和方差分解函数(VD) 来揭示中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近40 年来,中国第三产业较第二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更大推动作用,虽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效率提高也成正向弱相关,但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中国第二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抑制效应尚未显现,经济发展仍需粗放、耗能工业拉动,另外,中国能源消费过度集中于煤炭能源的结构特征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效应,未来中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具体表现在:① 相较发达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效应,直至中期,能源效率受产业结构调整冲击才呈现持续加大的趋势;② 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长期存在,其结构调整效应较发达国家滞后显现,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效应也表明短期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效果不显著;③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效率变动影响程度大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影响程度,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影响中国能源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张雷 《地理学报》2003,58(4):629-637
探讨国家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采用具体评价模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导致国家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的减缓;第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则导致国家碳排放水平的下降;第三,经济和能源消费的两者结构多元化的演进最终促使国家发展完成从高碳燃料为主向低碳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论的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论原理, 从能源系统角度出发, 全面剖析当今世界的能源储量分布、生产、运输和消费空间分布状 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分析贯穿能源系统问题的3 个量(总量、增量、均量)和2 个结构(能源种类结构, 能源 地区结构)。探讨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启示: 要建立能源系统观; 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兴替代能源, 实施资源节约战略、结构多元化战略; 发展多方位能源 供应渠道, 实施运输保障战略、能源外交战略, 重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日前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会议发表联合宣言,指出未来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成员将坚持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机制,以长期合约稳定市场的同时,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协作,确保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利益。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占到36%左右,而天然气消费只有24%,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当前天然气消费主要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其中欧盟和日  相似文献   

15.
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国际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计划与成果的分析 ,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有关人类经济活动与碳排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 :( 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 ;( 2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 ,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的关系 ;( 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 ,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 ;( 4 )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 ,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 ,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本反映国际上人类经济活动与碳排放研究的最新态势的同时 ,提出了我国碳循环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运用IPAT等式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脱钩分析进一步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且仍保持逐年递增;经济发展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技术进步对其起重要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呈弱脱钩关系,并呈现出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控制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能源产消与流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面临着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地球上的能源的机遇和挑战。能源的大规模空间流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对近几十年能源产消与空间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表明:第一,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大致平衡状态,但空间格局存在很大差异;第二,能源流动主要体现在石油流动;第三,能源空间收敛系数、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能源产消差异和空间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07年28个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发现制度因素、能源结构、企业规模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产业的经济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越高、煤炭消费比重越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产业的能源强度。研究还发现,这几类因素对高耗能产业和低耗能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高耗能产业,应着重提高经济开放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地理集聚度;对于低耗能产业,应努力降低国有化比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产业、提高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9.
姜磊  季民河 《地理科学》2011,31(9):1072-1077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模型的估计偏差。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皆为正相关,随着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适当地控制人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以及节能降耗均能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能源消费调控措施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民消费结构与休闲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会影响其休闲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方式,消费态度和休闲时空结构,文章以成都市7个城区歌舞,茶棋牌,电影及城市公园休闲活动调查为基础,探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与休闲活动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对歌舞,茶棋牌娱乐活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