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5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会主办,里诺会议执行委员会筹办的。大会分为会前考察、大会交流和会后考察三个部分。会间还有技术讲座。 会议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出席,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占会议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代表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西班牙、委内瑞拉、南斯拉夫、牙买加、澳大利亚、伊朗  相似文献   

2.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3.
张金昌 《地质通报》2005,24(7):i004
2003年12月8-10日在日本千叶市举行了名为“马里克国际研讨会——从马里克走向未来”(Malli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From Mallik to the Future)的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会议的目的是第1次全面展示2002年在加拿大北极地区马更些三角洲实施的天然气水合物生产调查井项目研究成果。会议由马里克开采实验调查井项目和日本石油公团主办,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协办。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英国、中国台北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3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有7人参加。会议内容包括大会交流、参展论文及点评、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由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及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主办、日本地球化学学会协办的第26届国际地球化学大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于2016年6月26日-7月1日在日本横滨举行。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365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收到3553篇摘要,安排了1950个口头报告及1710篇展板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地球化学会议之一。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及瑞士,以参加代表接近及超过100人而居前十名参会国家。我  相似文献   

5.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6.
21届勘查地球化学国际会议(IGES)于2003年8月29~9月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共有来自27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各40人左右),中国只有作者一人参加,而原地球化学强国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无人入会。从提交论文数和大会发言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相对活跃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8.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9.
宋天锐 《地质论评》1988,34(1):10,35-10,35
第十六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于1987年8月20日至9月3日在南朝鲜的汉城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1839人,其中包括800多名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代表,以及1000多名南朝鲜科学家。太平洋科学大会缩写为:PSC(Pacific ScienceCongress),是由太平洋科学协会(PSA)发起召开的。太平洋科学协会是1920年由美国檀香山夏威夷市Bishop博物馆馆长H.E.Gregory博士首先发起创立的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陆军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CRREL)、美国陆军研究局及阿拉斯加州联合主持的“第三届国际土冻结讨论会(ISGF)”于1982年6月21—24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西黎巴嫩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西德、英国、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约60篇论文。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袁忠淮所长和笔者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0-90
第15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至5月4日在美国内华达(Nevada)州Reno市举行。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学术报告和论文展示三天,并组织了地质旅行、专题讲座、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学术讨论会及换届大会于1992年1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及来自全国十六个一级学会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代表五十余人。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国家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铀成矿省讨论会定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举行。总公司地质局作为会议的东道主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据机构官员,会议科学秘书Tauchid 3月22日来电告知,已有20—25名来自亚太地区和欧洲等14个国家的代表报各参加会议,估计近期还会有代表报名要求参加会议。中国方面将有包括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及其所属的苦地勘局、研究所和地质大队,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地科院、科学院地化所、南京大学、成都地院、华东地院等47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到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馆举行。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人与会。中国代表团250余人,仅次于东道国日本,其中以朱训部长为团长的官方代表团80人,受大会Geohost委员会资助的中青年代表35人,其他代表百余人。大会分三方面、25个学科,25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图1)。会议期间和会前会后又安排了34条地质旅行路线、66个科技展览、4个短训班、9个讨论会和两个讲座。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将在推动地学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议决定下一届大会于1996年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国际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八月十八日至廿二日在瑞典中部城市律勒欧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所属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持召开的。该协会的主席(1984~1986年届)是瑞典地质调查所的主要负责人G·考斯基博士。会议由瑞典、挪威、芬兰三国的地质调查所负责组织工作。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00多人,来自近四十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我国的代表15人。会议邀请发言的九人,包括开幕式大会发言4人,分别介绍了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区前寒武纪及显生宇成矿作用和火山岩中矿床成因模式;分组发言4人,介绍了前寒武纪金矿  相似文献   

19.
第38届国际煤岩会议于1985年9月23~28日在南斯拉夫杜勃罗夫聂克(Dubrovnik)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共62名代表。其中联邦德国11人,英、美、法、澳、荷各四人,苏、波、比各3人,东道国南斯拉夫6人,其余为来自日本、巴西、新西兰和加拿大的代表。我国以客人身分(不属会员国)参加了会议。由于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多、采取了全体大会的形式进行。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20.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于1987年7月在长春举行。国内代表83人,来自联邦德国和日本的4名地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8篇,其中论述环太平洋带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规律方面的有25篇;有关成矿带、矿床以及成矿作用的文章73篇(其中包括论述金矿的文章22篇)。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反映了我国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