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下水》2007,29(3):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2.
维尔纳茨基(B1863~1945)是苏联地球化学创始人和矿物学家.生于彼得堡一个经济学家的家庭,1885年在彼得堡大学毕业,留校任矿物陈列馆保管员,1890年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讲师,1898年担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与晶体学教授,1906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研究员,1912年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915年俄罗斯建立了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革命胜利后改为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维尔纳茨基担任该委员会的副主席,领导了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会议短讯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IMA)将于1994年9月3日下午至8日下午在意大利历史名比萨市召开。该会由意大利矿物岩石学会、欧洲矿物学联会和国家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进行矿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起本刊将陸續刊登“矿山名词”的“矿山工作和矿業坑道”部分原文登載于苏联國立煤矿科技書籍出版社出版的期刊“煤”上(1955.1)原名为。此名詞已经由苏联科学院院士А.М.迭尔皮戈夫所领导的專门委員会審查,并由苏联技术名词委员会推荐在科学技術書籍和教科書中、工业标准中、工厂文件中等加以使用。在我们大力学習苏联先進经验,而又广泛閱讀苏联翻译書籍的今天,顯然,譯出这部分名詞,帮助讀者了解它的正确含义,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避免譯文不当,特在中譯名后註上原文。希同志們来信討論——編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苏联矿物学,特别是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苏联在成因矿物学方面对矿物标型、共生组合以及成矿溶液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分带的矿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寻找黑色含碳页岩特大型金矿床及其它矿床中,找矿矿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委员会和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黄金矿床矿物学与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5日至10日在山东省掖县举行,到会代表和工作人员共145人(来自86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99篇。会上报告的12篇。在大会报告的有武汉地院北京研究生部陈光远教授“对苏联、法国、北朝鲜、墨西哥及国内某些金矿床矿床矿物与成因矿物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交流和发展,为纪念著名矿物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光远教授诞辰90周年,第二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9.
第27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0多个国家5000多名代表,其中我国代表团有82人。会议历时10天,在两天的全体会议上主要介绍地质学的现代成就和环境保护的地质形势,其余8天分为22个组和2个专题组同时活动。 矿物学组是会议第10组。召集人:F.V.Chuklov(苏联)和S.S.Hafner(法国)。学术交流活动分两个小组进行。矿物标型、矿物结晶化学和矿物物理等为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包括矿物形成的热力学和矿物中熔融  相似文献   

10.
<正>第21届国际矿物学大会(21st IMA)于2014年9月1~5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40多名中国科学家与会。大会围绕"深入探究矿物:信息的矿藏"这一主题探讨,设置了黏土科学、深部地球、经济地质与应用矿物、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行星和宇宙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等10个板块,共58个专题。与会代表就这些专题展开了热烈并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从本期起本刊将设立《科学人生》栏目,不定期刊出不同阶段地球科学工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以及学科史中的科学家故事等,以与广大会员分享在科学征程上的艰辛和取得发现的欣喜。本期首发的是由我国著名资深矿物学家叶大年先生撰写的"我的科学生涯(一)"。叶大年先生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我会副理事长,侯德封奖评委等职,他还最早与欧阳自远先生一起提议创立侯德封奖(本刊将另文刊发相关史实)。多年来,他为我国地球科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发展壮大、为青年地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1991年,年仅52岁的他,以开拓结构光性矿物学新领域等优异科学成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他一直在矿物学及地球科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我的科学生涯"一文生动反映了从一个被取消资格的高考生到院士的人生历程,无疑它将激励广大年轻学子和青年地学工作者在前进道路上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献身精神和勇于攀登的无畏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这次出席27篇国际地质学大会,我参加了矿物学组(C.10)。该组共195篇论文(其中我国10篇),是按五个专题进行宣读的:矿物的标型、矿物晶体化学的新资料、矿物物理、矿物形成的热动力学和造矿物质中的熔融和气-液包裹体。从这些论文与苏联在大会期间出版的矿物学专辑(共11篇文章,大部分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来看,当前矿物学主要沿着三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07,29(2):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及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任高级客座研究员。1989-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团成员。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4.
宋学信 《地质论评》1991,37(5):460-464
在第十五届国际矿物学大会开幕式上,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著名岩石矿物学家P.wyllie教授说:“矿物学是地质学的中心学科,它具有全球特征和特殊作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苏联著名矿物学家F.V.丘赫罗夫在“20世纪末矿物学的任务”一文中说:“在探明和开发苏联工业矿产资源方面,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工作中,矿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的发展必然会使它的作用不断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矿物学成就之一就是确定了矿物特性与其结晶条件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并找到了能确定岩石和矿石成因的明显的矿物学标志。矿物标型的概念起初应用范围很窄,后来苏联科学家A.E.费尔斯曼首先强调了它的重要意义。苏联已对自然元素。氧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等各类矿物的标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已有资料可知,成因矿物学的新领域正在形成,它与岩石学、矿床成因学以及矿石加工处理的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作者提出确定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标型特征对不同地质建造(例如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床建造)之间的差别是否一致的问题。探讨矿物成因就是要确定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枝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物学提出了两个最重要的课题,即要求矿物学在两个方面要有大的发展:一、提高矿物学在整个地质科学中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地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一;二、加强矿物学  相似文献   

17.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由意大利矿物学岩石学会(SIMP)、国家研究院(CNR)和欧洲矿物学联合会(EMU)主办SIMP组织。 会议学术活动有五个(大约每天一个)全体大会特邀讲演,以及分组学术讨论会和论文展示。学术项目内容将集中在所有矿物学领域,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及应用矿物学的现代研究方面,重点是:  相似文献   

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5):F0002-F0002
汪集晹,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成因矿物学发源于苏联。В.И.维尔纳斯基,А.Е弗尔斯曼即已提出,其后Д.Л.格里戈里耶夫、Е.К.拉扎连科等人加以发展。А.И.金兹堡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找矿矿物学。我国5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从苏联引进成因矿物学。在6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等应用成因矿物学开始研究鞍山式铁矿,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找矿难度加大,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原载苏联”科学与生活”1955年第6期间答欄,係该刊读者所提关於动力地质学研究什么及发展远景怎样一问题的答覆。作者是苏联地质矿物学博士高尔什科夫教授,原题为“动力地质学”——编者动力地质学在地质科学这一广大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