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典偶极性电荷结构下,结合已有的闪电放电参数化方案及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all-Object Lightning Observatory in Guangzhou,TOLOG)观测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主负电荷区参数进行二维高分辨率闪电模拟试验,讨论自持型上行负地闪与云中闪电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以及有利于自持型上行负地闪始发的云中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持型上行负地闪始发与电荷结构存在一定关系,在主负电荷区越高的情况下,始发自持型上行负地闪需要的主负区电荷密度与电荷分布范围越大。对于不同类型的闪电始发条件,推测存在自持型上行负地闪始发的主负电荷区高度阈值,当主负电荷区高度高于该值时,随着主负区电荷量的不断累积,会始发起始于云中的闪电而不是自持型上行负地闪,当主负电荷区高度低于该值时,电荷的不断积累会导致自持型上行负地闪始发。  相似文献   

2.
刘式达  刘式适  付遵涛 《大气科学》2014,38(6):1041-1043
在定常条件下,利用简化的大气运动控制方程,分析了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与求解,获得了气旋和反气旋轨道的解析解。接合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正负阻尼在气旋和反气旋运动中具体体现,并从物理机理上说明产生气旋和反气旋运动中正负阻尼的差异在于水平辐合在低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为了满足国内外相关部门对测量大气负离子仪器的需求,研制开发了专利产品WIMD-A系列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该自动测报仪符合相关的国家推荐标准,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工作环境的空气湿度可以从0~100%,彻底取代了人工观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仪器忭能稳定,工作可靠,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已经成为康养、生态旅游区域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沿海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受雷雨等天气因子的影响显著.本文利用日照大沙洼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逐日监测数据、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和自动气象站雨量、雨强监测资料,分析检验雷雨天气相关气象因子与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率的关系.结果 表明:①雷雨天气与负氧离子...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在有限时间区间上运行的广义系统,提出了一种初态学习下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该算法对系统的控制输入采用闭环带指数变增益D型学习律.基于算子理论,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条件.该算法与闭环D型算法相比,在保证收敛的基础上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数值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评估空气负离子测量误差,根据空气负离子测量方法,分析了离子收集器、微电流测量和空气流量引起的仪器测量误差。在离子收集器确定的情况下,微电流测量和空气流量是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仪器集中比对和野外现场核查表明,不同类型仪器的测量结果基本能反映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但负离子浓度测量值相差较大,部分仪器超过了200%。通过风速和空气湿度的实验室模拟试验,说明了空气湿度对仪器影响较小,环境风速对仪器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规范报文格式引发信息处理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云 《气象科技》2006,34(Z1):57-60
目前气象观测资料的数据格式主要还是基于字符编码的气象报文。由于观测资料种类多且报文格式又各不相同,使得数据处理十分复杂,而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象报文格式上的许多不规范性错误,这就使得本来就很繁杂的处理程序变得更加难以应付了。该文简要介绍了气象报文的编码格式及其在数据库中的信息处理流程,列举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报文格式错误,就不规范报文格式在信息处理中可能引发的数据错误及系统额外开销等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严谨格式制定、规范操作流程以及加速代码过渡等从根本上解决不规范报文格式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玉溪市九县区14台空气负氧离子自动测报系统实时观测数据和同步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以及影响因子与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玉溪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年变化、季节变化与各气象因子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玉溪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当空气温度20.4℃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当空气湿度45.6%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实现了负氧离子预报的定量化。经检验,预报方程效果显著,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反效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人工增雨试验中出现的反效果(减雨)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原因作了概要的评述和分析。根据实例分析,指出人工增雨作业中不适当的催化对象、不适当的催化剂和催化剂量以及不适当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机都有可能导致无效或减雨的反效果。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时,应力求在作业有关的各环节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以提高人工增雨实效。文章还简要探讨了人工削弱局地暴雨的可能性,指出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具有重大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桂芹  齐作辉 《气象科技》2007,35(3):404-406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对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空间分布为北多、南次之、中部最少。②冬季负积温的年际变化呈现3个时段,20世纪60年中期到70年代初为冷冬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冷冬与暖冬交替出现的过渡时段,90年代后至今为暖冬时段。③冬季变暖趋势北部最明显,南部次之,中部最不明显。针对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提出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低仰角扫描改进高山雷达低层回波探测能力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昆明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大范围暴雨个例的0.仰角资料,与我国高山雷达目前采用最低仰角为0.5°扫描模式(VCP11或VCP21)的回波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雷达警戒区域,0°较0.5°仰角能更早地发现过程的降水云系;0°或负仰角能明显提高高山雷达远距离回波探测效果;低仰角(文中指低于0.5°仰角)可弥补常规业务扫描模式下高山雷达探测低层回波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另一次文山雷达对冰雹过程的探测分析,可见低仰角扫描模式对强对流天气也能获得较好的低层探测效果.又通过实验获得云南另外4部高山雷达的0°仰角及负仰角睛空资料,分析了高山雷达晴空资料的0°及负仰角低层回波资料质量.发现受周围山脉影响,不同高山雷达最佳探测低仰角是不同的,实际业务工作中应根据当地地形的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低仰角.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ENSO循环负反馈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和大气辐合反馈过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异常模式的30年模拟结果,通过对模式ENSO循环演变特征和正负反馈机制的细致分析揭示出了ENSO循环形成的一种新的负反馈过程。指出:ENSO循环的正反馈机制是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且这一不稳定过程的发展在暖态中明显强于冷态;ENSO循环的负反馈机制在冷暖态中表现不同,在冷态消亡过程中,这种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暖的西传Rossby波经西边界反射产生的暖的东传Kelvin波来抑制冷位相不稳定发展的,但在暖态消亡过程中,不存在类似的纬向波作用过程,其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海气耦合不稳定充分发展时伴随的赤道两侧冷水上翻过程的加强以及非线性过程的衰减作用共同抑制了不稳定的发展,并最终使系统从暖态恢复至冷态。本文得出的ENSO循环暖位相中的负反馈机制和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时滞振子”理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负积温地理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负积温是表征霜期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对辽宁省4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及整个冬季的负积温值,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负积温多年平均值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在ARCGIS平台上制作负积温数字图像,大大提高了传统手段分析负积温的精度,为发展霜期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酸雨观测中pH测量负偏差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测试,对酸雨观测中发现的pH测量负偏差现象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现场个例调查发现,在正常保存、使用期限内的pH电极也有可能出现老化现象,老化的pH测量电极给出的pH测量结果为负偏差,其数量级与文献指出的在观测资料质量评估中发现的pH测量负偏差相吻合。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老化的pH测量电极的测量负偏差与模拟雨水样品的电导率和pH值有关:电导率越小,pH测量偏差则越大;在电导率差别不大时,该负偏差大小与水样pH值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线性关系,且电导率越小时两者的线性斜率越大。经过综合分析,初步确认pH电极的老化是造成历史观测资料中pH测量负偏差的重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在台站检测pH测量电极老化的替代性技术方法,以更好地保证酸雨观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1—2002年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NMC)逐日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10 m高处风场(V)及逐月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depth,mld)资料,研究了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季内振荡的气候及异常特征,重点探讨了北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季内振荡的维持机制。研究发现,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存在3个季内振荡强度气候高值区,即热带东太平洋(终年存在)、西北太平洋(北半球春、夏、秋存在)、西南太平洋(南半球夏季前后存在),它们出现在气候混合层厚度最小的区域和季节。海表温度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与混合层厚度年际异常存在显著负相关,在物理上,这种关系比它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更直接。北太平洋区域5—9月地面风场与海表温度季节内振荡的基本耦合模态揭示出以漂流和感热输送为动力的一个负反馈过程,它存在于薄混合层海区,这是该海区强海表温度季内振荡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图像大数据的爆发,特别是用户贡献数据的飞速增长,图像样本的语义内容越来越丰富,标签信息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因此图像多标签学习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圈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涌现了大量表现优异的方法和技术.基于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图像多标签学习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首先,对多标签学习进行简单介绍,并详述其主流方法的分类;随后,针对目前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特性,总结了多标签学习面临的新的技术难点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应用层面上介绍了多标签学习在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张明  李敏  莫月琴 《气象科技》2015,43(4):582-586
负离子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多数空气负离子观测设备均针对室内测量或短时的室外测量设计,在室外长时间工作会受到风的影响,造成测量结果准确性降低。文章简要介绍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在室外工作情况下误差产生的原因,详细设计了不同的传感器封装结构,并通过流体力学计算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封装结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出T形封装外壳内部风场较均匀,更适用于室外长期观测设备封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负仰角探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当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目前最低仰角同定为0.5°的模式探测时,探测肓区较大,对低层降水回波的探测能力严重不足.在实地展开试验的基础上,推导了负仰角探测时雷达最低探测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仰角为0.5°、0°、-0.3°、-0.5°时不同探测距离上的雷达最低探测高度,对比分析不同仰角观测模式的主要雷达产品特点,探讨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负仰角观测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负仰角观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典型城市区与森林区空气负氧离子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连续15个月逐小时对比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典型城市区和森林区负氧离子特征,结果显示:1城市区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240个/cm3、森林区为1470个/cm3,森林区明显高于城市区5~6倍;森林区负氧离子中"小离子"约占8成、"中离子"约占2成,而城区"中离子"几乎为零。2城市区和森林区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夜间高于白天,午夜到早晨为高浓度时段,峰值出现在凌晨04:00—5:00;低浓度时段在中午到傍晚前后,最低值均出现在13:00。3负氧离子浓度在季节分布上,森林区以春季和冬季较高,城市区以秋季较高。城市区秋季较高可能与当年秋季雨水异常偏多有关。4大老岭林区负氧离子浓度有缓慢下降趋势,而城市区有缓慢上升趋势。5负氧离子日平均浓度,城市区以雾天和雨天较高,雷雨天、阴天次之,晴天较低;森林区以晴天和雷雨天气较高,阴天次之,而雨天和雾天反而较低,与城市区相反。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discovered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requency and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n the summer. Thus, 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years that had the highest PDO index (positive PDO years) and years that had the lowest PDO index (negative PDO years) to analyze a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has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 for the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In the positive PDO years, TCs were mainly gener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lower TC passage frequency was found in most regions in the mid-latitude in East Asia. Moreover, a slightly weaker TC intensity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PDO years was reveal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TC activity revealed in the positive PDO years, 850 hPa and 500 hPa stream flows were analyzed first. In the mid-latitude region in East Asia, anomalous huge cyclonic circulations were strengthened, whil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s were strengthened in the low-latitude region. Accordingly, Korea was being influenced by anomalous northwesterlies, which played a role in blocking TCs from moving northward to Korea.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n 850 hPa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600 hPa relative humidity,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howed that negative anomalies were strengthened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hile positive anomalies were strengthened in the southeast region. T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environments were related to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TCs in the southeast reg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positive PDO years. All factors of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600 hPa relative humidity, and SST revealed negative (positive for vertical wind shear) anomalies near Korea, so that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environments were formed that could rapidly weaken TC intensity, even if the TCs moved northward to Korea in the positive PDO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