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指出文献[1]存在的问题,推导了用高差和观测天顶距计算平距的公式,并指出这些平距皆是测边两端平均高程面上的边长;证明了文献[1]提出的用经球气差改正的天顶距计算平距方法的正确性,并就文献[1]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献[1]对这一公式的推导较为繁琐,不易理解,且理论性不强,给教学带来不便,本文则给出一简洁的推导,而且其原理较为严密和简单,学生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3.
采用Autolisp[1]及VC++[2]语言编程,按照测量平差[3]的传统模式,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控制网草图,用类似于在草图上标注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形式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平差计算。程序的使用直观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程序能对各种类型的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及方差分量估计,并输出平差后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4.
关于“试错法判断导线测量错误站”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刊1998年第6期、1999年第3期分别刊出了文献[1]和[2]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里都提到试错法判断导线测量错误站用PC-1500计算,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判断导线测量错误站的难题,但它仍存在计算量大、不直观等缺点。若采用EXCEL就能方便、直观地进行测量导线和散点的计算。下面就文献[1]中的1个例子来介绍它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邓永和 《测绘通报》2006,(10):53-54
文献[1]正确地计算了曲线上任意点对应的切线方位角,但计算点位在法线方向的偏离值是错误的,因而算例必然错误。为此作了更正。  相似文献   

6.
基于牛顿法的缓和曲线加桩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推导一种确定缓和曲线任意加桩的直接算法.由缓和曲线几何模型建立加桩点所对应的曲线长方程式,再采用牛顿法进行解算.该方法数据处理严密且简单实用,已在编程计算器和掌上计算机(PDA)上实现.  相似文献   

7.
GIS中点集凸包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绿  赵家森 《测绘学报》2004,33(4):319-322
对文献[1]的划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它的不适用范围.提出了一种计算凸包的O(n)的算法.  相似文献   

8.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相似文献   

9.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导出了严密的F和T统计量,F统计量可用于粗差的整体检验,而T统计量可用于F检验后的各单个粗差的检验。然后给出一个算例,且与[1,7]中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文中提出的F-T法在理论上是严密的,在实用上是可行的,因此,它优于现有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GM(1,1)模型初始条件的选择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初始条件求解算法,即把对最优初始条件选择问题转化为求最优的C值,通过两个算例分析表明,文中的算法与文献[4]的FGM(1,1)模型相比,在达到同等精度的条件下,运行效率更高,算法更简单直观,更有利于程序实现,验证了文中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讨论了矩阵和的Moore—Penrose逆计算问题,在已有的矩阵Moore—Penrose逆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新的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了许多简化条件。从而,改善和推广了国内外有关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ccording to the plate tectonic theory of Le Pichon [1968] we summarized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angular rate of rotation of the Eurasia and America plates determined by astronomical latitude observations. The authors then tried to use the data of longitude observation so far available to emphasize the existence of similar crust movements. The analysis of longitude data has shown the minor homogeneity of these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especially as far as the observations obtained by means of PZT are concerned. By using particularly accurate observational data [Torao & Okasahi, 1965, 1969] the data of longitude variation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movements in the earth’s crust, exactly equal to those deduced by the analysis of latitude observations and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5.
结合星载寄生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工作原理及高稳定频率源的工作特性,给出了时间和频率同步误差模型。基于该误差模型,分析了时间和频率同步误差对干涉相位的影响,首次推导了同步误差导致的信号去相关。基于星载寄生式InSAR系统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图像信号模型,详细分析了热噪声、模糊、量化噪声、基线、方位向、配准误差及体散射等去相关效应,给出了考虑上述全部去相关因素时系统的相对测高精度,并仿真分析了以Envisat为主星的寄生式InSAR系统在ASAR雷达7个不同波位下的相对测高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选择轨道和雷达参数的前提下,系统可以达到很好的测高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差膨胀模型的多个粗差的探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将粗差归入随机模型,提出了基于方差膨胀模型的粗差探测方法。首先针对测量平差实际给出了非等权独立观测条件下的单个粗差的Score检验统计量,然后提出了基于方差膨胀模型的两种定位多个粗差的方案,最后对一边角网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大量试验表明,用本文给出的定位多个粗差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有效地发现了粗差,而且计算简便、快捷,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赵卫常  魏征军  曹志勇 《测绘科学》2011,36(5):207-208,213
本文综合文献[1]中的组合编码方案和文献[2]中的纯数字编码方案,依据现在测量仪器默认编码为上一编码的习惯,充分利用外业采点数据的顺序,研究设计一种全数字的外业数据采集属性输入的编码方案.如果将编码为默认属性即不用手动输入,看做编码位为0,使用此方法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每个地物的编码输入平均不到2位;并且此方案解决了同一...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Conventionalevaluatingmodelsofexternalgravi tationalfieldoftheeartharenothingelsethanakindofrealizationsofnumericalsolutionstogeode ticboundaryvalue problem .Inthesenseoflin earization ,geodeticboundaryvalueproblemsarere ducedtoexternalbound…  相似文献   

19.
For a special use a new modelling method of evaluating external disturbing potentia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eing different from classical methods in physical geodesy this method is grounded upon the theory of unified representation of gravitational field. The models created in this way are particularly satisfactory for a high-speed computation of gravitational field in low altitude because they take account of topographic effects and have their kernel function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weak singul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