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10月16日大姚发生6.1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双柏发生5.0级地震。震前2个月,易门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据此,笔者向上级业务部门作了短期及临震预报。震后对这2次地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并对易门水位异常与300km内M≥5.0级地震作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文英  陈绍绪 《地震》1994,(5):20-30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震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用化攻关结果和多种孕震模型对前兆的解释,提取具有物理意义的13个短临指标,建立了组合式短临指标体系,用信息集成方法计算短临群体异常综合信息量(Y),以此值作为判定是否进入短临阶段的定量标志。当此值达到阈值(0.10)时,结合中期前兆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异常台项比等因素,计算了短临预报综合指标S值,以S值作为是否形短临预报意见的定量判据。本文的方法把预测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气电场异常作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建国  唐天明 《地震》1998,18(3):245-256
通过对华北地地区进行震前大气电场异常观测研究的较为全面分析和总结,验证和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基本特征,用大量的震例证实了在每次较大的近场地震发生前都能观测到该类异常现象,以及当较长一段时间内观测不到该类异常时,近场近期也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电阻率短临机制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预报研究中,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固然需要,但更有实际意义的应是短临预报的探索。但至今对短临预报问题的解决取得进展甚少。本文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突变与地下介质的破裂存在着一定联系。统计结果表明,一旦有台站出现突变,未来一个月内将有60%以上可能,在其周围附近发生地震。因此,地电阻率的加减速变化所引起的地电突变是有可能作为震兆予以考虑。这些变化特征,不但在云南地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研究近二十年来有明显的进展,但强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科学难题。逐步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仍然是如何正确地观测、识别和解释地震前兆的问题。提取有一定物理基础有一定重现率的短临前兆标志,乃至建立各类地震异常短临前兆标志体系,是目前国际地震预报致力探索的重大科研课题。较完善的短临前兆标志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先例;即使是适用性较强的地区性体系也未见到。基于目前观测成果,短临地震异常微观前兆标志体系是由众多单项前兆组成,它包括形变、应变、地下水、地磁、地电等多种观测方法。研究地震…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滇川甘及邻区各类前兆观测的资料进行连续时间序列处理,较系统分析了各台单项短临异常判据,初步建立了区域性各学科短临地震前兆标志体系,同时研究了孕震短临过渡过程的非线性特征,给出了经验性强震短临三要素预报的规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依据以场求源,中、短、临逐步逼近的科学思路,在总结了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短临预报必须具备的背景依据,前兆异常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短临预报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指标在综合预报中的作用,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参与滇西地震综合预测的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最后进行系统合成,从而对滇西地区的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进行定量化的预测,而对强度预测,而在发震时间预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指标异常出现的项次及持继时间长短(孕报期的长短),来综合判定预测强度。所得结果,通过1975年以来滇西地区23次Ms≥5.0级地震检验,时间预测对应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中国震例》资料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17次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得到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短临异常的三个综合特征,在归纳出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判定孕震过程、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定量的综合标志。据中期异常的追踪分析和短临异常综合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并计算了综合预报指标S值,以此值作为是否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判据。本文的重点是在分析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震例所提供的短临异常的整体行为,归纳出地震短临预报动态跟踪技术决策,提出短临阶段的标志、预期异常、跟踪方法和内容等。考虑到决策的完整性,增加了中期异常的再审查和认定、行政干预等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刘仲全 《地震研究》1999,22(1):57-63
本对云南内昆明,弥渡,下关等重力台站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重力异常的提取判据,统计下重力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历史对应情况,总结了重力异常变化特征,给出了重力异常短临指标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在重力学科提供了一些异常指标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国寿 《地震研究》1998,21(3):282-285
本文根据滇05井的观测情况,研究该井水位变化速率。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该井水位变化受固体潮汐的影响是主要的。继而采用彼氏滤波方法,排除固体潮汐的影响,结果发现:滇05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水位动态反映出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3.
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各手段的前兆异常标志,从而组合各类前兆标志体系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研究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形变,应变手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个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并总结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标志,为利用系统优化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进一步研究形变应前兆系统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中短期地震预报的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说明了“场兆”、“源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运用上前地下水位异常的常见模式,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场兆”和“源兆”在时间进程,空间分布,变化开矿和剧烈程度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施子岩 《地震研究》1998,21(3):286-291
本文通过对滇21井的地质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井孔结构等方面的论述,应用该井水位观测结果,以地下水微动态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气压、固体潮、降雨等干扰因素对水位的影响,归纳出该井水位正常动态特征,探讨了识别震兆异常的方法,为综合分析多井水位异常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位滑动变差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滑动变差方法是突出地下水位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的良好方法。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图像正负区和异常特征区的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负值区的演化具有“收缩—扩展—急速扩展—发震”的特征;异常特征区的演化显示“迁移—扩展—稳定—发震—消失”的特征;滑动变差显示”增大—减小—发震—急速减小”的变化过程。据此给出了地震中短期预报新标志。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水2井和岳42井水位记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唐山地区同一地质单元内、同一观测含水层、水位动态相同的山西水2井和岳42井记录的水震波曲线,显示两井记震能力相差很大,从井孔结构、地震面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两井记震能力差异性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井孔的固有周期是影响水位记震能力大小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