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将为有关地球问题的研究提供空间信息框架、数学基础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区域发展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地球空间信息及可持续发展等同题,需要各种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及其技术是能够给予区域发展规划最基础支持的重要技术,也是保证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个关犍的技术支撑。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区域发展规划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区域发展规划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朱志宁 《四川测绘》1999,22(2):71-72
本文介绍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地图册设计与编制的特点,阐述了有别于对待成年读者的处理技巧和少儿读者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3.
NAVSTAR/GPS卫星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为彻底解决人类在地球上定位和导航问题而研制的最新定位系统。现在已经完成了方案论证和设计、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89年开始正式布设工作卫星,预计1991年完成。同时,各种用户接收机也在不断的发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卫星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航天领域高新技术,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是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远的事情。在对地观测卫星的诸多关键技术之中,地面站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对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站的站址选择与布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球重力场理论研究的发展,地球重力场的三维可视化成为需要,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地球重力场三维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此,提出了地球重力场可视化数据挖掘平台WHU-3Dgravity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是中国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首个天基电磁平台,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用于获取地球磁场、空间电磁波场、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和结构参数及其变化信息,为探索地震前兆信息、空间环境监测预报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未来建立地震前兆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介绍张衡一号卫星的系统设计、研制历程,特别卫星特殊的轨道设计、工作模式设计、磁电洁净度设计以及伸杆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随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地基的、手工的、单点的、单要素向空基的、全自动的、面域的、全要素方向局长;所获取信息的数据量成几何级数增加,数据的质量和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从传统的测绘领域迅速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这些新兴的应用反过来又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动态和实时方面的巨大需求将促使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在21世纪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将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获得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技术集成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典型应用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其应用领域和前景。最后,提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是下一个世纪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引力位虚拟压缩恢复法的基本思想是选定一个位于地球内部的球,根据地球表面的引力位,通过连续不断的压缩(到内部球)与释放,构造出了一个级数解,在假定该级数解一致收敛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解在地球外部与地球的真实场完全一致。证明了上述级数解在所选球的外部的确是一致收敛的。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了典型的地球空间信息上下文,基于本体建立了面向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形式化的上下文信息模型,该模型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并使用本体描述语言OWL描述上下文,提高了上下文表达能力。最后,设计了一个面向地球空间信息的上下文感知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24(2):129-129
由张永生教授等主编的《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格——理论、算法及应用》于2007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详细讨论了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格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全球海量空间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应用设计了新的技术框架。本书可供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信息资源开发、空间信息系统集成、资源与环境、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卫星应用技术、地理影像情报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者、管理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1.
现代小卫星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航天领域高新技术,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将成为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远的事情。本文针对我国航天遥感立体测绘小卫星的发展需要,结合相应的调制解调和载波锁相环原理对立体测绘小卫星地面收发信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各国、各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但怎样将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尤其是表现给少年儿童阅读,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我们编制出版《世界节庆图册》,旨在向广大少年儿童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世界节庆图册》是以地图、插画、照片、文字的形式表现节庆活动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等。少年儿童从《世界节庆图册》中既可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亦可从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一、图册的内容结构  全世界大约有200…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维虚拟地球中实时GIS数据组织、管理与动态可视化的要求,设计了三维虚拟地球中移动对象的时空数据组织方法。提出了基于HR-tree扩展的时空索引方法,实现了对虚拟地球中移动对象的检索与查询,并基于三维虚拟地球平台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李龙云 《地图》1997,(3):58-59
游戏地图对普及地图知识和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游戏地图需要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在一起玩,而我国现有少年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对家庭游戏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游戏地图所能表示的内容总是有限,其教育的程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符合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又有相当于一本图册功能的新型地图玩具——地图积木。地图积木是利用七巧板的拼版原理和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将一定大小的6幅内容各异的地图分切成若干块正方形,然后分别贴到与之等大的立方体各个表面,再经拼图组合中,即可得到6幅图中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地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礼珍  张德才 《地图》2000,(3):9-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有 3亿多少年儿童 ,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何使他们茁壮成长 ,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 ,地图无论是在日常生活 ,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 ,作用越来越显著。为了让我国儿童早日跟上时代步伐 ,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地图启蒙教育 ,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我们的祖国 ,进行早期爱国主义和环境意识教育 ,是很有必要的。儿童地图的用图对象是广大儿童 ,因而儿童地图既不是单纯的地图形式 ,也不是完全的图画形式 ,而是将抽象…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测绘》1991,(2):9-9
地球最厚处,指的是地心和地球表面距离最大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 根据人造地球卫星测定,地球上最厚的比方是南美洲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该山正好坐落在地球略为鼓一些的中间部分。该山海拔6272米,从峰顶到地心的距离为6384.100公里。  相似文献   

17.
张晋峰 《三晋测绘》2003,10(4):24-25,32
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但长期以来,湿地的价值不为人知,人们忽视了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因此,了解湿地、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湿地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利用价值,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测定地球椭球参数及其引力场是与国民经济和国防等部门关系重大的一项大地测量工作,同时它也是与地球物理、天文、空间技术等学科相关的一个科学问题。现将国际上的有关情况作一概略介绍,以供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等角航线、大圆航线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坤 《地图》1996,(3):61-64
关于等角航线、大圆航线的教学研究张国坤(四平师院地理系,13600)大地球体可以代替实际地球体,它又能被一个极近似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体来代替。地球椭球体可表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大地球体可表达地球上某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在绘制小比例尺地图时,大地球体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各种地极坐标系统的状况,包括地极坐标原点的定义、系统的组成和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地极坐标系的原点,就是地球参考系Z轴与地面的交点,因而选择某个地极坐标原点,在实际上也选取了相应的地球参考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常用的各种地球参考系原点和轴向的定义,实现的方法、精度,不同地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