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形象建设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文章以中国发现丹霞地貌最多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其地方性、旅游意境流和可替代性产品背景,在尺度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比附、领先、空隙和逆向等多种方法对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丝绸之路,丹霞画廊"为甘肃省整体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同时对20多个景观综合体也设计相应的主题口号,并就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闽游与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及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载田 《热带地理》2001,21(1):56-60
福建是我国丹地貌重要分布区,而且极具旅游价值。文中归纳了徐霞客一生5次闽游多与福建丹霞名胜有关的经历;分析了这位伟大旅行家对福建丹霞地貌形态特征、性质的科学描述和记载;从“闽游”的启示中,提出了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重视水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彭华 《地理科学》2000,20(3):203-211
从本世纪30年代阵国达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发展三个阶段的研究,作为地貌学一个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日趋成熟。“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陡崖坡”作为形成2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组合,是丹霞地貌 的基本形成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红层均早于中生代;大部分丹霞地貌发育在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的地层组合上,而相对软弱的粉沙质和泥质岩  相似文献   

4.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学军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的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主题,而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则应展示其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8年A级景点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景点时空分布集中性、移动性、可达性三方面对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探究,并以“点—轴”理论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甘肃省A级景点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随机型,景点分布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酒—嘉、兰州、天水等地,在旅游板块上呈现出“点强、面弱”的特点。(2)景点可达性时间成本变化明显,1 h等时圈增率为134%,2 h等时圈增率为41%,交通情况改善明显,路网“线分散”的特点趋于弱化。(3)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提出三大旅游板块各自的增长级和发展轴线,以期推进甘肃省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国内丹霞地貌旅游开发较好的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进行比较,分析了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崀山丹霞地貌旅游业的开发,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同时借鉴其它旅游区特别是丹霞地貌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丹霞地貌景观的保护,促进崀山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8.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160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闰、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以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7大类旅游产品;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教职工地区客源市场为辅,以外省和港、省、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构架,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9.
翁时秀  闫罗彬  王华 《地理研究》2018,37(12):2411-2419
彭华先生长期从事丹霞地貌和旅游地理研究,为中国丹霞事业和旅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的典范。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国际化阶段的代表人物,彭华先生在丹霞地貌分类系统、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国内外红层分布及其地貌发育的对比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同时,针对中国南方湿润环境下红层区严重的地貌灾害和荒漠化问题,用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开展了红层区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地貌发育—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综合景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地理学研究实践,将原来的红层地表研究拓展为“地下+地表+地上”(红层的地质问题+地貌与土地问题+生态问题)的一体化研究,为丹霞地貌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彭华先生在旅游开发实践中不断总结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在旅游地开发、旅游文化、城市旅游、区域旅游发展和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所提出的“大旅游”理念在学界有重要影响。在“大旅游”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旅游系统及动力机制、旅游地发展阶段论、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市场分类研究法、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等理论,创新意义显著。彭华先生的学术研究典型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旅游资源概念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徐州市域旅游资源概念规划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模糊赋分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SWOT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徐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分析该地旅游资源“五簇群”特征;探讨徐州市域旅游资源的概念规划(开发方向、结构分区、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县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法对1995-2010年我国县域旅游研究重要文献进行系统评述,初步构建了我国县域旅游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开发、资源、市场、形象、产品和方法研究8个领域21个视角,研究方法以现象描述和数理统计方法为主,但仍存在着理论研究视角、实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选择较单一等问题;今后应分别从发展、规划、开发、要素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28个重要方向拓宽和延伸我国县域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旅游业日益发展、逐渐成熟,旅游需求也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动态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与体育的结合,集健康、娱乐、休闲、放松于一身,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学生作为运动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正在成为体育旅游先锋队乃至主力军,是体育旅游的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武汉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从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开发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休闲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差异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政府和业界都对休闲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休闲旅游的内涵仍缺乏统一的认识,这不利于人们对休闲旅游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阐释了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情境和特点,尝试性地对休闲旅游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以期能够为休闲旅游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The wetland tourism in China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ms as its fast growth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etland tourism research for the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noticed and have sum-marized this review in 3 aspects: resources, including assessment, resources and products development; planning,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of wetland touris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tourism capacity,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wetland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s insufficient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the depth of extensiv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the objective plann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influence. What should be more notic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s that it is considered as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relevant wetland-struc-ture controlling, the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caused by tourism, tourism risk evaluation, th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research in wetland tourism.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的城市旅游开发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拿大也是国际上开展城市旅游比较成熟的国家,其城市和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看作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的源泉。加拿大的城市旅游开发包括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三个主要方面。文章指出加拿大城市在城市吸引旅游者方面采取和其他商业活动类似的竞争手段,如参与市场促销、创建城市形象和建设基础设施等。30多年来城市增加了博物馆、体育运动场、会议中心和大型节事活动等项目吸引旅游者。这些投资重新塑造了城市结构,城市旅游景观也已经有了雏形。本文对此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乐山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价了乐山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乐山旅游产品特征,旅游业各部门的关系、旅游宣传促销等问题,提出了乐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1)培育旅游精品,构成3条各具特色的世界遗产地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为核心产品,以市中心区向周围区,县呈放射状的旅游线路和联接周围区,县的环状旅游线路为辅助产品的体系。(2)旅游业各部门协调发展,重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业的发展水平。(3)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及旅游宣传,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4)大力发展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沙漠旅游备受青睐,中国关于沙漠旅游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增多。在时间维度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综合深化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沙漠旅游的概念、沙漠旅游资源的特点、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从沙漠旅游适宜性、沙漠旅游市场、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空间地域研究以单个景区为主。未来沙漠旅游应与生态旅游、沙产业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重视市场研究,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同时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案例研究,并充分发挥GIS、RS等计算机技术在沙漠旅游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云南红河县独特地理环境和奇异人文景观基础上,对其尽管拥有绝美的梯田风光、壮丽的红河峡谷、迷人的哈尼风情和厚重的马帮文化等丰富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于云南省总体旅游发展水平的原因进行了思考。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访谈,研究发现导致红河县旅游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资源缺乏整合和深度开发,将优势资源打造为优势产品的转化力度差;产品缺乏包装和宣传推介,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推广力度差。针对两个关键问题,提出了3项对策措施:挖掘与展示独特旅游资源、塑造鲜明独特旅游形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展旅游产业等,以推动红河县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事件旅游:都市旅游竞争的制高点--以京沪穗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都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以事件为吸引物的旅游已成为都市旅游卖点中的一个重要组分.文章就事件旅游如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以北京、上海、广州申办国际性盛会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大型事件活动对打造都市旅游竞争高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事件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系统预警机制与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大量发生的旅游热点过于集中而导致的旅游质量下降的情况。试从旅游客流的角度加以研究。文章通过对客流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将景区与通道的容量加以结合,构建一个系统,对旅游预警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预警的过程进行了划定,即通过对旅游客流的正确分析与预测,得出旅游预警信号,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旅游客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控制,以达到提升旅游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