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地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数字地球”这一全球战略思想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这些启示包括 :战略眼光 ,大国地位 ,自主发展和技术引进 ,盲目追随、整合的意义等。笔者认为 ,宏观的、全局性的战略眼光 ,冷静思考与明确的目标 ,紧抓对地观测和国家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以维护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和利益 ,在发展“数字中国”过程中走自主发展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 ,以及加强行政管理机制、智能化数据、科研机构和学科领域的整合 ,是我们在数字地球的挑战面前应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时代“3S”集成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指出了数字地球时代“3S”与数字地球的关系以及 GIS、GPS、和 RS的本质,从其本质出发分析了“3S”两两结合的方式和关键技术,并指出了目前的发展现状。两两结合的缺陷和弱点导致了“3S”的完全集成,“3S”集成是当今空间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的难度,目前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实际应用。“3S”技术的迅猛发展,最终导致了地球信息科学的诞生。数字地球推动了“3S”技术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3S”技术成为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20年伊始全球新冠疫情深度冲击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的全球化发展导向和策略转变,以及全球化脱钩、区域化与本土化、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摩擦与冲突等新全球化的显著表征,认为全球化发展已发生转折并进入新的周期与阶段。为充分应对新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中国需要客观总结新全球化的主要表征与整体趋势,准确把握新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地理和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与挑战,顺应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深度影响全球经济地理演变的总体趋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和生产-贸易网络,在顶层战略谋划中兼顾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与公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既是有效管控和妥善应对新全球化阶段性转折和结构性弱点的必然举措,更是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彰显中国全球性大国地位、勇于承担引领全球发展重担的负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特征和形成等基本理论,在“数字中国”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新疆”的概念,并且简要阐述了新疆空间信息基础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一方面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改变地区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文章将从外资和外贸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各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及其对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外资为代表的全球化力量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强化了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形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成为缩小区域差异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探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苏州城市化发民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政策成因,提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择定原则,并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和的结构性变化,指出苏州应采取分而亲集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期对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市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数字广东"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实施“数字广东”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广东省发展信息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数字广东”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发展模式和突破口 ,建议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 ,并概述了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首先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方法,综述西方地理学家对所谓“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最后概述经济地理学最近的发展以及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文献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总结了数字地球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其主要包括:数据源扩展技术;定量分析技术;公众参与支持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基于云计算模型与时态GIS的城市规划时空展示分析体系;城市规划教育与创新体系.认为凭借其多分辨率、三维动态可视化以及海量数据存储的特点,数字地球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球"与对地观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向“数字地球”这一地球信息科学新领域发起了挑战。这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由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相互交融,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一次大整合、大聚焦。是面向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模式的开拓大跳跃。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蓬勃发展,是“数字地球”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数字地球的发展,离不开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冷疏影  宋长青 《地理学报》2005,60(4):553-558
中国地理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研究机构格局和强大的人才队伍。但是无论从学科发展,还是从新经济建设与进步社会的需求角度看,地理学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发展的有利契机。我国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需求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多年来的学科建设培育一支强大的专门队伍。中国地理学一直准确的把握着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在某些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成果,并积极地指导了区域实践。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综合的研究思路、主要的关注问题、研究的手段方法、人才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社会对地理学的作用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3.
地球信息图谱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首先探讨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及其意义,研究了作为地球信息时空变化图形表达的地球信息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图谱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数字地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地球信息图谱的研究;地球信息图谱是数字地球分析、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理论研究必将推动数字地球应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数字地球的框架模型,针对移动数字地球对网络流量、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限制,框架增设中间件服务器,由其完成从分布式地理数据服务器集群获取数据并渲染虚拟场景的过程,渲染结果以流媒体为载体反馈给移动设备.依此框架开发出原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实现远超移动设备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虚拟场景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构建移动数字地球的网络流量,并随着移动网速的进一步提升,可达实时交互控制.  相似文献   

15.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205-213
Students in U.S. geography programs face particular challenges that may discourage them from taking advanced GIScience courses and considering geospatial caree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delivery, and evaluation of a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 sophomore-level, required geography course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concern. The course, Digital Earth (D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principle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maj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ITs) early in their academic careers. The success of DE is evaluated by exa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urse excited students about GIScience and motivated them to take higher level elective geospatial courses. Results suggest that DE generates considerable student interest in GIScience, prepares students reasonably well for elective courses, and greatly inspires them to seek a geospatial career.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地球的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全球变化研究和数字地球的特点及其内涵,重点分析了“数字地球”技术体系在全球变化研究过程的应用前景。在数字地球技术体系支持下,充分利用全球空间信息基础设施、3S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不仅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框架,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变化学科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健 《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09-112,71
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人们探索着更高效、更能符合信息化、国际化、综合化和个性化的地理教学模式.作为当今科技制高点的“数字地球”的提出,将对传统地理教学的内容、形式、学习方式等产生根本的变化,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和开放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质能发展具备资源丰富、产品多元化、循环利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优势,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对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不明显,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受其农业生产条件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生物质能可以不受限制的发展,中国发展生物质能需综合平衡多种因素,如短期内大量投资、生物质供应的激烈竞争。清洁、可持续是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