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2.
冯少南 《湖南地质》1990,9(3):69-74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在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马平组灰岩(船山组)上部,产二叠纪的(竹蜓)类、珊瑚和腕足类,其时代相当于阿舍利阶(Asselian)上部至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和阿丁斯克阶(Artinaskian)的一部分。湖南嘉禾袁家剖面,船山组灰岩上部盛产该期代表分子Mccloudia,许寿永等称Mccioudia带,并以该带的底,视作石炭一二叠系的分界。据此,笔者将嘉禾袁家剖面二叠系的底界,下移到船山组灰岩第六层产Mccloudia带的底。该剖面的船山组灰岩为跨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石炭一二叠系为连续沉积。本文还讨论该剖面与邻区的对比及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旭字旦初,浙江乐清人.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留校任教.1927~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发表《(竹蜓)科化石之研究》(1929)、《黄龙灰岩及其动物群》(与李四光合作,1930)、《扬子江下游石炭纪及二叠纪灰岩中(竹蜓)科化石之分布与重要化石带》(1931)、《二叠纪(竹蜓)科之研究》(1934)、《广西黄龙灰岩及马平灰岩之  相似文献   

4.
贵州盘县达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贵州的石炭二叠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出露良好,生物化石极为丰富。作者观察了紫云、六枝、朗岱、普安、晴隆和盘县等地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实测了盘县达拉剖面,(竹蜓)类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化石带: 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5.
<正> 1985年5月,作者在贵州罗甸县罗悃纳水一带,测制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和(竹蜓)类等微体化石样品,经分析和初步鉴定,纳水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牙形刺及(竹蜓)序列分述如下(属种描述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6.
1981年,我队肖伟民、王洪第、康沛泉、沈邦耀等在贵州六枝郎岱洒志一带,测制了早二迭世地层剖面。化石发育较全,尤以(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属种繁多,保存甚好;次为珊瑚、腕足及少量其他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茅口组第一段上部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中,保存一类旋壁具纤维状构造之层,壳形与南京(竹蜓)十分相似,初房特大的(竹蜓),定名为Sazhiella gen.nov.,归于史塔夫(竹蜓)科。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常么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正> 近年来,贵州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桂西北地区开展的区调工作中,发现下二叠统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与上石炭统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带间,发育有一套浅海相灰岩地层,含丰富的(竹蜓)、珊瑚等化石,其中以含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 inusitata,Robustoschwagerina,Misellina,Wentzellophyllum,Yatsengia,Iranophyllum等为主要特征,厚60—95米,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该地层生物组合与马平组和栖霞组有明显差别,横向稳定,展布广,尤以广西隆林常么附近发育良好,故名为常么组,以代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8.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在将乐等幅1:5万区调中,发现石炭系碎屑岩不整合于震旦系老变质岩之上,与上覆船山组(C_(3C))灰岩呈整合过渡关系。碎屑岩由三个沉积旋回组成,其中采获(竹蜓)类Pseudostaffella和Montiparus,Triticites。时代分别为中、晚石炭世。以上发现说明本区缺失天瓦(山东)—林地组层位,中—上石炭统为连续沉积,闽西南地区亦然,淮南运动在福建可能不存在。石炭纪海浸自闽西南向东北方向推进,碎屑岩具明显的穿时性。据此可以认为;层控的马坑式铁矿也有穿时性,并预测分布于将乐、南平一带的中—上石炭统碎屑岩与上覆船山组灰岩的接融面附近,应是寻找马坑式铁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山西段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东昆仑山西段,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1975年青海地质局一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在这一带开展研究工作,初步建立起石炭纪地层系统。1980年至1982年,笔者参加本队晚古生代课题组在该区详细地测制了剖面,系统地采集了珊瑚、(竹蜓)及腕足等化石,通过室内综合研究,对东昆仑山西段晚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地层名称的建立和厘定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新发现的石炭二叠系过渡层——打柴沟组中的珊瑚动物群进行了分析,自下而上建立起三个珊瑚组合序列;同时对本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界线位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14.
陕西汉中梁山吴家坪灰岩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正> 吴家坪灰岩一名系卢衍豪(1956)创立,标准剖面在陕西汉中梁山。卢氏根据其中(竹蜓)和珊瑚把吴家坪灰岩综合成Codonofusiella-Reichelina和Liangshanophyllum带,并认为此层灰岩及其下伏的王坡页岩与长兴灰岩和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竹塘系)之间为相变关系;吴家坪灰岩代表了梁山区上二叠统的中、上部,乃至世界各地含(竹蜓)的最高地层,可能和  相似文献   

15.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16.
王鸿祯 《地质论评》1945,10(Z2):105-112
威宁灰岩一名初用于贵州威宁石炭纪丰宁系之上,石炭二叠纪马平灰岩之下白色致密灰岩系。其后中国西南部地层研究较详,云贵广西一带与威宁灰岩相当之岩层迭有发见,化石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祁曼塔格山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属于东昆仑山的北支。二叠纪时期,东昆仑山处在气候温暖的古特提斯海域,盛产Iranophyllum,Waagenophyllum,Neoschwagerina,Verbeekina等特提斯动物群,从未见有关冷水动物群的报道。 1981年,我随晚古生代课题组在祁曼塔格山南麓的缔敖苏西侧、巴可特及打柴沟等地(图1)开展地层研究工作时,发现在含(竹蜓)类Eoparafusulina,Sphaeroschwagerina, Pseud of usulina等和复体四射珊瑚Kepiugophyllidae动物群的下二叠统打柴沟组的碳酸盐沉积之上,有一套  相似文献   

18.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代研究简史) 有关福建栖霞组层位的研究工作,可追溯到1930年王绍文创立的“曹远石灰岩”及1935年侯德封等使用的“栖霞灰岩”其均指福建现今划为林地组与文笔山组之间的一套灰岩地层。当时不知其中尚包含有中、上石炭统的黄龙组和船山组层位。至1941年陈旭等在清流沙芜塘采获晚石炭世(竹蜓)类后方告分晓并予划出。到此福建“栖霞灰岩”才名符其实地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地区“马平群”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庚保  张遴信 《云南地质》1989,8(2):117-131
“马平群”地层广泛出露于滇东南地区,均为连续而单一的碳酸盐岩相,生物化石丰富,以(竹蜓)类、珊瑚为主,还有有孔虫、海百合、腕足类等,说明在这一地史时期,该区环境为稳定的浅海陆棚区,局部为台缘浅滩相,或盆地斜坡相。在陆棚区,(竹蜓)、珊瑚等尤为发育,形成滩礁生物灰岩;在八宝安乐剖面,夹有硅质条带灰岩,产牙形刺,可能为盆地斜坡相。该区是研究马平群生物演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理想场所。笔者在砚山、广南、麻栗坡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