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以腾冲县旅游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差异越大,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旅游业的发展又能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在多个层面上存在着互动关系。从影响旅游业的文化层面出发,分析了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化与旅游能够实现互动发展,通过腾冲的实证研究,对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营口市外向型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着重阐述其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障碍,进而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旨在为营口市外向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王瑛  王铮 《地理学报》2000,55(3):346-353
通过对云南省旅游地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新的适合于解释旅游业的区位理论,其关键是区位的旅游轩边际效用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地分布存在一种类似杜能环的旅游业区位结构,以旅游集散地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历史古迹带”、“奇异风景带”、“旅游业滞带”和“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带”的四条环带状分布。这种结构是廖什理论不能解释的,需要应用边际效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未来旅游业发展三大趋势之一的主题公园,近年来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发展,而作为主题公园相对较为集中的泛长三角地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尤为突出。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即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其范围内大型主题公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泛长三角大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明显以及影响分布的5个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区位因素、产业融合因素、创新因素和城市发展因素)等。最后对时空分布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从技术创新、旅游业经营和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运用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河南省旅游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存在着各部门发展不协调、内部关联度不高、整体结构效益欠佳等问题。河南旅游业已呈现出集群发展趋势,从旅游业集群视角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旅游业发挥开放带动功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当前河南旅游业内部及相关行业之间存在着诸多阻碍其分展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河南旅游业能否健康,真正发挥开放带动功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4个方面寻找评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对性指标,构建了一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模型.评判结果表明,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具有从沿海向内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还表明,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传统直辖市,这与以往认为广东省居于旅游业发展之首的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竞争力提高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的旅游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城市决策者应当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只是旅游专业部门的事情,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催化剂”,将成为城市产业发展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制高点。文章把旅游业发展和城市整体联系起来,以苏州市为例,指出苏州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的外在价值。最后,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是决定旅游业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而旅游业对交通的贡献率高,二者的互动作用非常明显,其互动作用表现在:旅游业拉动了交通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通过理论阐述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旅游业和交通业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亚欧新陆桥在我国境内基本概况及旅游潜力估价的基础上,从青海资源特征出发,探讨了青海旅游业在新陆桥中国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及青海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1,他引:107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7,52(3):237-245
主题公园是一种投资大、风险高的新型旅游项目,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文献总结,本文对影响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王铮  周嵬  李山  黄涛  蒋轶红  王铮 《地理学报》2001,56(2):206-213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市场域的概念,基本模型以及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识别划定标准,从而基于GIS,计算出我国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域及其各级阈值,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加速交通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深圳、珠海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保继刚 《热带地理》1994,14(3):266-272
主题公园是深圳、珠海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旅游开发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深圳、珠海主题公园的现状,剖析了两个典型案例,然后分析了影响两地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并对两地主题公园未来发展提出看法,最后讨论了区位条件良好、区域经济发达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对广东主题公园开发热提出忠告.  相似文献   

14.
在体验经济时代,为游客创造旅游体验记忆至关重要,这种体验后的记忆将会影响旅游者的未来旅游决策。以方特为例,选取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共现网络法,探索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的结构维度,尝试构建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构成模型。研究发现: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按照游前——游中——游后时间轴,分别包含体验预演和成本估计——城市形象、身份重构、参与涉入、互动交往、配套支持和感知价值——行为意向总计9个维度,并进一步构建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构成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刘春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2):167-176
随着中部地区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旅游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旅游合作将更加深入,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中部地区城市群48个城市间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4点结论:①中部地区城市群区域空间旅游经济联系程度较低,但6个城市子群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呈现不同的水平;②长株潭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与太原经济圈旅游一体化水平较高,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水平出于较低水平;③武汉、郑州、合肥、洛阳、长沙、九江、南昌的通达性良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空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关系中存在着不均衡,武汉、郑州、合肥、洛阳、长沙、南昌的核心地位较高;④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存在3个子群1个首位中心,子群城市都与武汉的联系较为密切,而子群城市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最后提出中部地区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和“无障碍”旅游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内外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研究的已有成果和产业实践为基础,预选出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的55个影响因素,运用德尔菲法、自相关分析法、变差系数法对55个因素进行3轮筛选,构建了包含16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熵权法对指标确权,并对全国33个主要大中城市建设主题公园的适宜性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仅用28%的指标反映了96%的原始信息,指标体系更简明科学、便于操作;二级指标中的人口因素影响作用显著,三级指标中的城市常住人口、GDP、旅游总人数、地价水平以及周边城市常住人口是影响主题公园在城市选址的关键因素。四大直辖市叠加四大一线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最高,海口、银川、西宁等16个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指数最低,城市修建主题公园适宜性指数与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国内城市群发育指数基本一致;实证研究结论与中国主题公园的实际分布情况相吻合,表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可用以指导主题公园的在全国城市的选址。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塔什库尔干县城,莎车县城和巴楚城为外围支撑,以314国道为主线,315国道和2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构成连接全地区主要规划景区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海  孙建平  余菲菲 《地理研究》2015,34(9):1795-1806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① 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双核联动发展模式演化阶段;②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更是大于国内旅游,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南强北弱”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③ 安徽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特别是入境旅游呈现出典型的首位分布,其总收入、国内旅游首位度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演变,入境旅游首位度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首位城市主要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展开竞争;④ 旅游产业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增长迅速,从空间角度来看,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地;⑤ 影响安徽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政策、交通网络、旅游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体验的海洋主题公园旅游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作为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其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真实感受。海洋类主题公园是当今主题公园的新势力,近年来发展迅速。结合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规划实践,对中国现有海洋类主题公园的产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将旅游体验融人海洋主题公园产品设计的设想,从“融情景体验于旅游产品设计、融高科技成分于旅游产品设计、增旅游者互动于旅游产品设计”3个方面探讨海洋主题公园产品设计的思路,为该类型的旅游产品创新开拓思路和提供方法,促使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迈人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丁娟  焦华富  李俊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66-1976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