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汪芳  黄晓辉  俞曦 《地理学报》2009,64(10):1267-1277
体现旅游地地方特征的元素是各种类型旅游体验设计的源泉,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体验认知.形成游客的综合体验感.地方感包含了地方的客观特征和人们的主观认知两方面,而旅游地地方感的认知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方面构成:其中地方认同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独特性的感官、情感,以及对地方原真性的思考体验:地方依赖则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依赖性的功能要素的体验.本文归纳旅游地地方感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由3大部分、11个因子构成的游客地方感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对游客的地方感认知进行定量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得到所有因子的评价得分,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所有凶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归纳得到游客地方感认知的规律,以便为旅游地开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兰海  薛东前 《干旱区地理》2022,45(4):1302-1312
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游客空间感知与地方想象研究对推动边疆生态旅游地品牌化建设,促进边疆“去边缘化”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额济纳绿洲为例,综合集成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与社会访谈法,探讨了边疆生态旅游地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特征与地方想象建构过程。结果表明:(1) 绿洲景观生态与自然风貌是生态旅游地空间感知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中,胡杨林在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胡杨符号成为游客审美和消费偏好。(2) K-核分析发现,胡杨要素贯穿所有凝聚子群层次变化过程,胡杨景观及其延伸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游客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K-核级数增加,游客由着重关注绿洲胡杨森林景观向绿洲森林、地貌、水体等综合自然景观过渡,绿洲人文景观除黑城遗址和策克口岸外,其他较少受到游客青睐。(3) 基于边疆独特的景观符号、典型的地域符号和层累的文化符号,借助真实空间的具身体验和想象空间的文化建构,游客对额济纳绿洲展开丰富的生命想象、边塞想象与秘境想象,塑造出绿洲鲜明的地方意象。  相似文献   

3.
游记对旅游地地方性的影响研究——以曲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2篇曲阜游记作为分析材料,梳理了游记再现的曲阜地方性要素以及游记对曲阜地方性塑造的作用。游记是游客地方感的文本再现过程,由此可以了解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地地方性要素。游记中再现偏少的地方要素是今后旅游地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的重点。游记中再现的具有负面感知的地方要素,可为旅游地管理提出改进的建议。知名游记是旅游地营销的重要手段,旅游地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游记在旅游地营销中的重要作用,用游记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成长与产业结构演变关系——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旅游地与旅游地产业结构成长动力因子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地产业演进机制,建构产业结构成长及其成长态模型,将旅游地产业划分为发展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四种类型。根据本底趋势线理论分析张家界成长周期,以产业增长率和产业地位指数为测度旅游地成长与旅游地产业结构成长演变关系的度量指标,利用张家界市199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结合所建构模型,分析了成长周期与张家界及其产业结构成长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1)张家界旅游成长近二十年来呈现的是单周期波动;(2)随着张家界旅游成长,其三次产业成长虽遵循产业结构的一般演化规律,但具体到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却有较大差别;(3)在成长周期内,各产业结构成长情况有差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金融保险业和其它产业是成长产业,第一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衰退产业;(4)在成长周期内,各产业结构成长态情况亦有差异,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是衰退产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是发展产业,其它服务业和工业是成长产业,第一产业是成熟产业。  相似文献   

5.
周永博  沙润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地理科学》2012,(11):1311-1320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开展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为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提供理论导向。研究根据近万个江苏省内样本数据,分析苏州园林旅游地意象扩散的空间格局,提出遗产旅游地意象圈层模式和引力模型,为当代信息技术与遗产旅游发展双重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学旅游地的空间重构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  朱竑  刘晨 《地理科学》2014,(12):1462-1469
文学和旅游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以文学旅游地为切入点,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凤凰古城如何通过文学和旅游的影响实现其空间重构,得到结论如下:1开发者的旅游开发行为迅速改变了凤凰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权力主体(政府、开发商、小成本经营者、旅游者等)之间的权力博弈实现了空间的"权力化"重构;2以沈从文及其作品等为代表的湘西文学作品和旅游者的地方想象共同建构了凤凰古城的地方形象,文学和旅游的"邂逅"赋予凤凰诗性的想象空间,实现了凤凰古城诗性空间的构建;3权力空间和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权力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包含了权力主体对诗性空间建构过程的运用;反之,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也包含着不同权力主体对空间的利用和争夺,并受之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因子探讨,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双周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论述影响生命周期的内在、外在因素及作用机制,阐释了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深化了旅游地演进规律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普陀山已走过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演化与调整验证、支持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了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法建  张捷  章锦河  陈冬冬 《地理科学》2014,(12):1428-1437
旅游地网络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地各种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形成一个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多元、复杂、交叉重叠的旅游地产业体系。以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黄山风景区及其依托城镇汤口社区所形成的旅游地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发展各阶段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等5个阶段进行网络结构的展示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结果显示,黄山旅游地网络经历了"无连接-政府主导的星型网络-政府、地方社区企业两个主导网络成分-社区旅游广泛参与下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行动者互动网络"的过程。并将进入社区主导的旅游地网络阶段,并且随着旅游地网络的不断完善,黄山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网络和城市群旅游地的双向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地,构建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的耦合协调演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呈协同上升态势,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发展水平差异呈倒"U"型下降态势。②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空间格局均呈现出以长沙为热点区,其他城市为外围受辐射冷点区的空间格局特征,但内部空间格局的非均衡性仍然较大。③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阶段逐渐向"转型过渡"和"优化协调"阶段演变,长沙市一直处于高耦合协调的单极态势,中高耦合协调度地区趋于集聚于城市群东部旅游集散地,低耦合协调度区位指向远离旅游集散地的城市群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休假制度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以武陵源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枝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07,26(6):1295-1303
休假制度是影响城镇居民出游时间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分别以1986~1988年、1996~1998年、2000~2002年和2004~2006年4个连续3年期限代表我国休假制度的不同时期,分析比较遗产地客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休假时间的集中化趋势增加了该时段的客流量,但对遗产地全年的客流季节性并无显著影响,"黄金周"效应开始外溢为"黄金月",这种客流变化特征对遗产地旅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重游对旅游地包括城郊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南京城郊旅游地中开发比较成熟的珍珠泉旅游风景区为例,对比了重游游客与首游游客的行为差异,对游客行为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意在探索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内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重游游客与首游游客的背景、交通方式、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和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旅游活动和餐饮满意度,游客月收入水平和年龄等,对游客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城郊旅游地重游率的对策,为城郊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综合质量的提升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邱彭华  俞鸣同 《热带地理》2004,24(3):221-225
综合分析了影响旅游地景观的主要因子,以人为干扰为基础,以地貌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以土壤为参照,结合实地考察和景观生态制图技术,建立研究区的三级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结论认为:旅游地景观类型的划分应强调整体的综合,而不是对个别组分进行分类;多要素综合的分级分类体系,既能反映控制景观形成过程的主要因子,又可体现景观的综合性,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旅游地景观生态类型的划分,应根据景观异质性、图形比例尺和图斑的需要,明确分类单元的等级,确定分类的基础单元.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民族旅游地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角图法分析了区域旅游景观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旅游景观的认知倾向,并选用条件价值法测算了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自然景观类型,生态环境良好;以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为主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与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认可;2006年全州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87亿元,其中占64.06%的存在价值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定义和衡量都存在不确定性,从信息角度分析的旅游地生命历程测控性较好,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旅游地产生过程的信息特征,必须具备充沛的信息量、顺畅的信息通道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才能形成成熟的旅游地和稳定的旅游市场。引入信息论的哈特里公式核算信息量,通过海南省近13年的旅游统计数据,研究游客活动强度影响下的旅游有效信息量,能综合反映其旅游地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并求算该阶段的旅游地有效信息量的回归方程,进一步做出2011年有效信息量的预测,为旅游目的地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晴晴  杨效忠 《热带地理》2022,42(4):674-684
旅游地意象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旅游者具身化意象认知结果对旅游地行为忠诚、满意度及旅游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借助蕴含旅游者记忆与叙事信息的网络游记文本及图片位置数据,采用质性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构廊道型旅游地意象。研究发现:1)廊道型旅游地意象由线性意象、色彩意象、地方意象、审美意象和情感意象五维类属建构而成。2)皖南“川藏线”旅游者在场体验过程中的情感评价积极情感占主导地位,消极情感占比相对较少,其中高度积极情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高度消极情感。3)旅游者皖南“川藏线”意象要素感知特征呈现动静结合、线性体验与感知兼具两个层级。其中,动静特征通过静态景观与动态体验共同展现,线性体验更多强调旅游者产生的刺激、惊险、震撼的驾驶乐趣及情感升华。4)皖南“川藏线”线性意象热点集中于桃岭公路及六道湾周边,色彩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和红杉林两地,审美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青龙湖、红杉林沿线,地方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桃岭公路和水墨汀溪一带。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以几个典型旅游景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朝枝 《地理科学》2003,23(3):372-378
旅游发展到现阶段,部分旅游地面临着衰退的威胁。有些旅游地走向衰退后,外界所做的一些努力未能使它们走向复苏,如七星岩、岳阳楼;有些旅游地走向衰退后,经过外界努力,它们却走向了复苏,如丹霞山、鼎湖山。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运用形象本底分析等方法,得出市场潜在需求是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根本驱动力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旅游在提出后,它的重要性和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中国目前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内容大部分侧重于理论与宏观方面的研究,比如:对西方社区参与理论的评析和引入;对中国社区参与模式进行宏观论述;在旅游规划中倡导社区参与理念等等,都缺乏细致深入的实证探索,故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性为主线,以傣族园、基诺山寨和勐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西双版纳民族村寨的案例分析来充实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为社区参与旅游的科学性与应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游客视角探究旅游地社会责任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效应,并考察地方依恋在两者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两个维度(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分别对游客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在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旅游地社会责任能够通过“旅游地社会责任→地方依赖→自我约束行为”和“旅游地社会责任→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保护促进行为”两条路径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认清灾害事件对游客动机的影响是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第一步。根据“5.12”汶川地震发生前(2008年4月27~5月5日)与发生后(2009年5月5~10日)两个时段游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地震对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震对游客大部分动机影响显著,震后拉力动机重要性下降,推力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