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宇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818-830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环境,开展世界能源地理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要使命.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系统的地理学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学科涉及能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研究;②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包括能源供给、运输、储备等;③ 中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外交研究.展望未来,应从3 个方面加强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① 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状态、格局及其演变规律;② 建立世界能源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模拟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能力;③ 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培养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
一、扬帆奋进、铸就辉煌的30年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研究快速发展,扬帆奋进、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来,世界地理研究由于坚持了紧密为国家政治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国家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部门地理与专题研究、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超前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手段落后、资料来源单一、成果...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地理学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立以来一直是立所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综合自然地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化学地理等各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进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提出以陆地表层要素—过程交互作用机制,陆地表层格局动态研究,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陆地表层系统有序人类活动的可持续范式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的地理背景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重庆市地质、地貌、矿产、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背景和行政区划、人口、科教、城镇、工农业、交通、通讯、商贸、旅游等人文地理背景,总结重庆地理区位的七大特征。并提出重庆市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对艺术地理的相关研究,分别对文学地理、戏曲地理、音乐地理、美术地理以及书法地理5个研究内容与文化生态、文化区、文化景观、文化传播与整合5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回顾,简要总结了中国国内的艺术地理研究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探析今后中国艺术地理研究的视角和走向,认为应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研究方向应兼顾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并提出了中国艺术地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方合作的应用性、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重庆市地质、地貌、矿产、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背景和行政区划、人口、科教、城镇、工农业、交通、通讯、商贸、旅游等人文地理背景 ,总结重庆市地理区位的七大特征。并提出重庆市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家庭能源消费活动作为区域典型人地关系活动的形式,是能源地理精细化研究的一大趋势。论文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视角,回顾了能源地理研究的缘起、家庭能源消费的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数据来源,对存在问题进行述评,并从当前家庭能源消费面临的机遇出发,对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题进行了展望和阐释。主要得到3个结论:① 构建全景式家庭能源数据调查框架,将地域类型与能源类型、数量、用途纳入调查的视域;② 中观尺度的研究有待加强,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尺度内关系的协调,从一个相互嵌套式的结构整体中去认识和把握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规律;③ 构建家庭属性、地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多要素综合集成分析框架,剖析家庭能源消费空间特征的形成动因,实现对家庭能源消费空间分异过程的本质理解。研究有助于地理学能源领域的空间研究和实践的国际化,对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理论视角补充具有积极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台湾《地理学报》看两岸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理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大陆素来缺乏对其发展进行全景式的了解.本文以台湾<地理学撤>自1962年创刊至2007年间发表的135篇人文地理成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台湾地区人文地理的发展现状、学科特点和发展脉络,反映出台湾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开放特点和受大陆重大事件影响的双重特性:人文地理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侧重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学科属性亦偏向后现代的文化、社会和制度等交叉研究层面;在空间方面,著作者和研究空间明显具有不均衡性.在对海峡两岸中国地理界权威期刊的对比和解读中可以发现.大陆人文地理依然热衷于地理空间事项特征的描述和分布研究,反映了两岸间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的差异之影响.而两岸地理学界反映出在地理学理论探讨不足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贺灿飞  毛熙彦 《地理科学》2021,41(9):1497-1504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学科自身的人地关系传统和国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环境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了理想条件。环境经济地理并非全新的领域,其可从经济地理理论出发拓展对“经济-环境”关系的认识,据此提出3组研究主题:① 重新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解变化中的资源环境如何作用于传统与新兴经济活动;② 建立对不同地理尺度下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认知,理解资源环境风险如何在各类关系网络中传递,又将如何重塑各类关系网络;③ 考察多主体在多区域之间、多层级制度背景下的相互作用,理解绿色创新与转型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场景下协同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医学地理研究由来已久,但地理学界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相对薄弱,而且多是非地理专业人员在从事相应工作。本文首先从血吸虫病流行传播的机理出发,分析了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认为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预测是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系统总结了气象气候因子、土壤植被因子、地貌高程因子、水文水力因子、人文经济因子对血吸虫生命史及其宿主的影响,并视其为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基础;然后回顾了近年国际、国内运用遥感、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进行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确定的主要研究手段,归纳了7类钉螺滋生地预测方法和5类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方法;最后剖析了目前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德斌  冯春萍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9-1526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家在世界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成果涉及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世界热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大国与周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地理一直是世界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尤其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在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二是研究水平不高,三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致使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处境每况愈下。为此,作者提出振兴世界地理学科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举办“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加强周边国家以及与我国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性转型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性转型是近20 a欧洲学界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既有社会技术系统向更加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转型政策实践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可持续性转型与经济地理的交叉融合,可持续性转型地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着重从空间根植性与多尺度交互2个维度回答“可持续性转型在哪里发生”的问题。论文在简要总结可持续转型理论与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转型地理研究进展与不足,并着重从中国的情境提出未来该议题的几个重点方向:① 基于中国语境下的的转型地理概念化和理论框架构建;② 后发地区可持续性转型与绿色产业追赶;③ 城市可持续性转型差异与联系;④ 多尺度交互下转型主体能动性与权力博弈;⑤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可持续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凤君  陈卓 《地理学报》2019,74(11):2230-2242
科学认知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促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对完善学科建设和促进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以来的交通地理论文为依据,厘清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归纳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和趋势,以服务于学科建设。①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创阶段、体系形成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逐渐明确了自然—人文—技术交叉综合的应用学科性质,形成了突出的综合性研究特征,根据研究内容、交通方式和空间尺度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② 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是中国交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数据与方法创新、学科交叉需求和国际理论引介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人文、生态和技术相结合的前沿方向,未来有必要适时地调整学科体系和发展方向,以保持学科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卢彦凝 《地理教学》2014,(16):20-22
地理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思想为依据,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和体现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地理过程思想、空间观念、因地制宜观、人地关系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理学术期刊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回顾我国地理学术刊物近100年的发展历史,并将其划分为萌芽、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停滞、蓬勃发展3个阶段,对其各个阶段的发展概况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在分析当前地理学术刊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展望其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灿飞  王文宇  郭琪 《地理学报》2021,76(8):1815-1834
本文基于1934-2019年《地理学报》期刊发表的154篇工业地理学论文分析中国工业地理发展脉络与主要领域研究进展.中国工业地理在融合了西方工业地理理论和苏联工业地理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渐发展出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双重任务驱动下的特色学科体系,在经历了诞生探索、成长总结、视角转换、稳步发展4个阶段后,学科内容和...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核电工业发展与地理格局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工业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其发电量不断上升,且有与火电、水电并行发展的趋势。本文在论述世界核电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后,以核电大国法国为典型代表,分析了核电工业的地位和地域分布特点,初浅地总结了核电工业的地理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