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地图可视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分析地图可视化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简要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认为地图可视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分类研究、时空数据结构研究、视觉感受与视觉效果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等 6个方面。最后,就北京地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的技术关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增长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背景下,探讨技术关联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探究技术关联影响产品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在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尺度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产品演化路径显著依赖技术关联,即遵循路径依赖过程。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发现,有些区域通过向技术不相关产品进行演化从而实现了路径突破,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危机与扶持政策等外生力量和地方环境与制度等内生变量都会导致路径突破。中国发展路径的特殊性为西方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很好的案例,同时也为中国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创造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交流与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媒介。该文从传统地图、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到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阐述了地理语言的演变与发展特征。作为地理语言的最新发展,笔者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可以让地理学语言变得更为贴近地理信息的使用者,并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提供一种新的交流平台。虚拟地理环境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它在强调地理信息使用者身临其境之感受的同时,还追求超越现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区域经济开发型地图模式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区域的概念与划分,研究的本底与基础,研究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区域类型的造反等发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连接状态不同是造成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外资在省区内部的空间演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调性,对比分析了1992—2001,2002—2005和2006—2009年间3个时间段韩资企业在江苏省的空间集聚和扩散过程。研究发现,韩国汽车行业投资空间演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响应效果不明显。苏南区域优势在较长的时间内对韩资企业保持强烈的吸引力,同时,在一般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外压之下,大量的苏南韩资企业并未选择空间转移,而是选择就地技术升级,以及选择韩资企业之间联合抵御外在压力方式就地发展,"路径依赖"制约了外资空间转移。  相似文献   

6.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  陈雯  孙阳 《地理研究》2019,38(7):1694-1704
区域韧性是一个区域应对发展进程中短期冲击与长期变化、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转型的能力,表征了区域的适应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新兴理念反映了地理学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研究的新需求。本研究综述了区域韧性研究进展,基于关联演化视角,探索构建区域韧性认知框架,将情境分析与过程分析并重,思考并总结区域韧性分析的方法论,尝试建立区域韧性评估方程,从经济、社会、环境及制度四个维度进行区域韧性评估,将区域韧性应用于中国地理学研究,分析中国区域韧性研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将区域韧性研究对接中国实际问题,以期对区域韧性研究做出理论贡献,助推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及相关认知领域的跨学科讨论、知识集成与学术交流,为国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提供参考,并为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7.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并总结地图语言学在GIS技术影响下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当今地图语言的新特点,阐述地图符号的定义;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并提出地图符号的语义概念模型。最后简述该模型在地图符号软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晓辉  董柯  杨宇 《地理研究》2021,40(12):3272-3286
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局和多尺度危机冲击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当下经济地理学探究区域发展动态的核心议题。区域经济韧性不仅有关本地经济属性和适应力,更受到外部联系动态的影响,在范式上需融入多尺度网络动态观。本文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中的战略耦合概念纳入到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韧性思想中,对两部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梳理对比。在此基础上,以战略耦合不同模式(即耦合、去耦合、再耦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战略耦合演化”的区域经济韧性分析框架。研究结论:① 任何一种战略耦合模式,均是一种“战略性求变”和“语境应对”的能动行为过程,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尺度性与能力来源的核心。② 两者在“连接度”“语境敏感性”“路径发展”概念上有较高的思想共性,相互融合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内涵。③ 战略耦合的能动主体、目的、嵌入性程度及方式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特征和机制的关键,有助于从“地方-全球连接互动”的视角来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初始属性(区域优势)、过程(恢复、更新和转型)、能力(恢复力、转型力和更新力)和结果(多元路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战略耦合演化视角有利于破除以往“区域主义”韧性思想,能更科学地剖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多尺度语境依赖、多主体能动过程和多要素互动机制。此外,有利于推动关系与演化经济地理范式的融合创新,对“双循环”战略下中国企业决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子浩  朱竑  郭隽万果 《地理研究》2023,(10):2779-2795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性与拆解污染的破坏性二者的矛盾统一中。研究依托路径依赖理论,围绕集群与政府两者交互所构建的共同演化关系,将知识的生产与对新知识的选择作为划分集群演化阶段的参照,对G镇电子废弃物产业集群演化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G镇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路径形成之初,企业在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保留中强化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拆解集群。随后当新知识再次出现并且需要较高迭代成本时,源于利益驱动的企业选择采用新知识的积极性有限,表现出内部的自我强化。当集群陷入锁定,僵化的认知使集群难以依靠自身实现路径解锁。外部行政力量的介入,刺激并加速了集群新路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现有演化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同时为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背景下金融空间系统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空间系统指一定区域范围内金融系统各种组成要素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结构,表现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和分散。金融空间系统的变化通过三种渠道,经济效率、信用需求、信用获得影响地方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空间系统呈现出主流金融空间一体化,粘性金融地方竞争激烈,空间等级化特征显著,另类金融空间出现等发展趋势。金融空间系统演化的原始、微观动因来自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对不同空间潜在利润的追逐,同时深受全球化、国家金融制度变迁,信息技术进步、金融危机爆发等外生宏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区作为生态旅游实现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旅游者的目的地,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区域的层面来研究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很少有从企业或社区等微观主体的角度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演化经济学中关于产业"演化""创新"的理论及"个体群"方法对于从旅游产业微观主体的角度自下而上的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可以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  相似文献   

14.
马仁锋  吴杨  沈玉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76-1288
产业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及产物和城市空间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梳理文献发现产业区研究主要集中在:本质探究、形成机理、演化时间过程及未来趋向等方面,然现有研究存在如下问题:①未能形成产业区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②研究视角虽较为多元,但大都孤立地讨论产业区演化,研究思路过于追求学科特色而缺乏综合性研究逻辑,无法将其嵌入城市与区域发展之中;③鲜有关注以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区演化。针对现有问题,借鉴演化经济地理学从产业区演化的动力来源、时一空过程、景观表征入手,界定了产业区演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产业区演化研究范式,并针对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区或创意集群的演化现象,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理地图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地理事物空间表征,是提升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媒介。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运用GIS辅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本文基于地理空间认知理论,从GIS角度深入分析了心理地图的建构机制,并提出了不同认知阶段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产业演化是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地方参与全球分工、累积地方性知识并获取价值的过程。知识是演化理论研究的核心,但是对于产业演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知识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深化对地方产业演化路径的认知,基于知识异质性视角对地方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演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地方产业演化理论建设中,知识异质性是研究的基础,知识关系是研究的核心领域,知识异质性具有空间尺度。演化理论地方化的前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地方化、知识异质性的测度、开放环境下的地方产业演化路径比较研究、地方产业演化的知识动力研究、演化的方法与工具的创新等方面。理论前沿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分析地方产业演化基础、方向与动力,将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从"基于资源的发展观"向"基于知识的发展观"转变,为改变产业增长方式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出口产品演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沂  贺灿飞 《地理学报》2019,74(6):1097-1111
区域产业不断演化与升级推动区域的持续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强调内生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作用,却忽视了外生因素以及制度因素等所带来的路径突破和创造的机会。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研究中国城市出口产品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城市出口产品演化发展受到原有产品结构的影响,表现为路径依赖。然而,这种路径依赖发展模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出口产品演化受到产品关联的影响最大,更多的是扩展与本地具有技术关联的产品;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对技术关联的依赖相对较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外联系、技术关联集聚经济和制度环境均有利于削弱对城市现有产品结构的依赖,有助于创造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区域战略视角下中国地区差异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泰尔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在Eview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从时间、空间和空间关联性三方面分析中国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时期地区经济差异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衡发展战略时期,中国地区经济相对差异较小,主要表现为南北间差异和东西间差异并存的格局,且全局空间分布呈随机状态;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相对差异较大,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向东部集聚而欠发达地区向中西部集聚的分异状态;在协调发展战略时期,东西间相对差异开始收敛,但集聚和分异的趋势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地图是地理学独特的语言,是认知地理空间事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中常以地图作为最有效的信息传达工具,各种各样的图是地理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图说”。阅读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司空见惯,但从具身视域阅读地图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具身理论进行地图空间分析和地图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