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特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封闭性的半定量研究,总结了平湖斜坡带断层的封闭性特征。依据主干断裂及伴生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剖面组合关系等特征,将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划分为4个断裂带,由北至南依次为"K"同向断裂带、"W"反向断裂带、"P"同向断裂带和"N"堑式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认为平湖斜坡带中部断层封闭性要好于南部和北部。"K"同向断裂带和"W"反向断裂带多数断层封闭性较好,但由于平湖主断裂的长时间活动,使得整体封闭性一般。"P"同向断裂带由于受中新世末龙井运动的弱挤压反转作用,断层的封闭性较好。"N"堑式断裂带由于平湖主断裂的长期活动和沉降期断裂的存在,断层封闭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电镜扫描和物性特征分析,对西部斜坡带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中渗一低孔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以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储层起破坏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改善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晚成岩A1期、A2期及B期,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A2期,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次生孔隙发育,并在2900~3200m和3600。4000m处形成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3.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4.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 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上段存在一套平均孔隙度1.5%的泥岩区域盖层S1,致使平湖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绝大部分滞留于平湖组内部。选取T31界面上下50 ms时窗制作了S1盖层时间厚度图,较为客观地展现了这套盖层的全貌及分布特征,并指出L1、W4、B2等钻井失利是由于局部封堵性变差所致。考虑到断层对盖层封堵性的影响,认为当泥质涂抹因子<1.8时才对油气具有良好封堵性。综合考虑盖层厚度、泥质含量、断裂等因素,将平北缓坡带划分为完全封盖区、部分封盖区、无能力封盖区,以期有助于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东部断阶带的地质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横断阶带的地震剖面的认真研究发现,作为西湖凹陷东部边界的东部阶带在渐新世末之前并不是一个统一体,只是在经过龙井运动一幕(T2)之后才形成今日面貌。断阶带是的钓鱼岛隆褶带中部存在经岩浆侵入而复杂化的早和三纪地层。断阶带上的局部构造大多数形成于渐新世末(T2),以断背斜、逆牵引背斜为主,大部分局部构造因岩岩浆侵入和断裂作用而复杂化,对油气的保存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研究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层序最为发育,反映了研究区在平湖组沉积时期处于距物源区较近或物源供给较充分的环境下;中期旋回以发育上升半旋回沉积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对称型旋回为主,层序分界面两侧为有利砂体发育的部位;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中期旋回为时间—地层对比单元的钻(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7.
天台斜坡带北部紧邻平湖斜坡带平湖油气田,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通过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特征梳理,解析构造变换带样式、演变,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整体处于NWW向基底舟山-国头断裂带上,是凹陷“南北分块”的重要体现,发育有独特的反向断阶;在构造样式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扭动变换断裂组合可分为北段缓冲式和南段传递式两个次级变换区,顺NWW向基底断裂的扭动变换作用南强北弱,在断裂组合上分别表现为“网格式”和“马尾式”;在成因演化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在早期伸展断陷及后期挤压反转中均有发育,自下而上具有持续递进的演变特征,调节南北两侧NE-NNE向断裂系伸展和挤压强度的差异,并使部分断裂改变原有的延伸方向。天台斜坡带北部与构造变换作用相关的断裂组合不仅利于控制各类扭动圈闭的发育,也利于油气顺扭动相关断裂垂向运移充注,此外,在构造变换带控制背景下该区亦是有利的前平湖组优质砂体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9.
渐新世花港组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发育的最主要储层,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观察,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成岩流体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砂岩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绿泥石粘土摸、酸性及碱性溶蚀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和自生高岭石胶结等成岩作用。研究区发育有三期碳酸盐胶结物,早期菱铁矿胶结物,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根据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是由过饱和的碱性湖水沉淀造成的,而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密切相关。研究区存在两类溶蚀作用,酸性溶蚀作用和碱性溶蚀作用,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主要是有机酸对长石、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晚期的碱性溶蚀作用主要是发生于碱性环境下流体对石英及硅质胶结物的溶蚀。研究区发育有两期油气充注,早期发生于晚中新世,早期发生于晚中新世,早于中期碳酸盐胶结,晚于长石溶蚀和石英胶结充注,充注量较大,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发生了第二次充注,第二次充注发生于铁白云石胶结之后,此时储层已非常致密。  相似文献   

10.
以构造变形为核心的内动力过程和以沉积“源–汇”过程为核心的外动力过程,如何动态塑造盆地精细地貌景观,是油气精准勘探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的阳江凹陷为例,试图探索NW向阳江–一统暗沙深大断裂带对周缘新生代沉降中心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此,本文采用Badlands沉积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模拟阳江凹陷新生代地层构造-沉积耦合过程。模拟结果显示,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在始新世末期是一条左行走滑断裂带,其走滑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在早期慢走滑阶段,走滑位移量约800 m,沿断裂带走滑方向,恩平19洼的沉降中心发生迁移;在后期快走滑阶段,走滑位移量约1200 m,模拟剖面可识别出明显的花状构造,恩平19洼的沉降中心加速向北迁移,并发生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渐新统花港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在不同的含油气构造中,气藏的气柱高度及圈闭充满度差别大,说明不同的含油气构造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基于三维地震及多口钻井资料,从烃源岩、圈闭条件、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等方面,以H3气藏为例,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对H3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构造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中央背斜带油气主要来自于始新统煤系烃源岩,渐新统花港组具备良好的圈闭条件及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有效的输导体系,而良好的后期保存条件则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充满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姜雨  陈华  姚刚  李艳青 《海洋地质前沿》2016,32(11):47-54,62
随着海上已发现油气田陆续进入开发和生产阶段,对于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传统宽方位施工方式出发,结合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目前装备技术现状,通过对采集航次和震源船配置关系的改变,设计出满足地质需求的多船宽方位观测系统。在实际采集的过程中,考虑到海上平台的影响,又采取变观措施对原观测系统无法实施的测线进行了补充,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海上开发区的多船宽方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对类似地区的作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断层破碎带探查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条件下断层破碎带的异常特征 ,提高高密度电阻率法 (HDR)的应用效果 ,该文在大量探测实例的基础上提出断层破碎带的地电模型 ;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式计算出不同地表电性层的情况下 ,高、低阻断层破碎带在不同电测的异常特征并确定最佳采集装置形式 ;并正演模拟倾斜断层的异常分布形态 ,给出为提高视电阻率断面对断层产状反映能力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山等粗糙海底的俯冲对增生楔的结构、地貌、应力和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希库朗伊(Hikurangi)俯冲带位于新西兰北岛外海,希库朗伊高原向西正以40~47 mm/a的速率俯冲于澳大利亚板块之下。希库朗伊高原内部发育大量形态各异的海山,其俯冲造成希库朗伊北缘经历了严重的构造侵蚀。目前该区域的慢滑移事件有了很好的地震学和测地学约束,但对于希库朗伊北缘的构造侵蚀和构造应力体制如何演化以及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仍然不清。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DEM)数值模拟,结合地震反射剖面,探讨了海山俯冲对希库朗伊俯冲带北缘增生楔的形态、断裂结构、活动性、应变分配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海山的俯冲在其顶部形成一条巨型分支断层(mega-splay fault),吸收主要的缩短量并沿海底发生长距离、低角度逆冲推覆。随着俯冲的持续,海山前缘形成一个双重构造剪切带,而随着滑脱层的下移并向前扩展,最终形成前缘逆冲断裂体系。模拟证实海山俯冲提高了弧前增生楔内应力分布的非均质性,海山前缘最大剪切应力显著累积,而海山后缘则表现为一个稳定的应力影区。海山俯冲显著增加了希库朗伊俯冲带板间逆冲断层的几何粗糙度和物质非均质性,对微地震和...  相似文献   

15.
全球潮汐预报模型在深水大洋具有较高的精度, 但在近岸强潮海区由于地形岸线、模型分辨率等原因精度不一, 难以直接应用。三门湾海域多年平均潮差4 m, 最大潮差可达7 m,是典型的强潮海湾, 为了评估TPXO9.0、TPXO9.0-atlas TOPEX/POSEIDON TIDES)、NAO.99b(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Japan)与GTM(Global Tide Model) 4 种预报模型在三门湾海域的预报精度, 本文分别通过上述4 个潮汐预报模型提取水动力数学模型开边界进行对比,并利用提取的开边界潮位对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驱动。通过计算分析潮位站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 研究4 种预报模型模拟的三门湾潮汐变化得出, NAO.99b 模型在三门湾海域整体预报精度最佳, 分潮振幅、迟角和实测数据误差最小, TPXO9.0-atlas 分潮振幅模拟较好, 但迟角误差较大。对湾内四大分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发现, 三门湾海域以半日潮为主, M2、S2 和K1分潮振幅由湾顶向湾口递减, O1分潮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