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张掖市公路(即227国道),自南向北穿越大坂山主峰。隧道轴线长约1.538km,轴线走向29°,系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由于隧道址区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必须查明一些特殊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经工程地质勘探查明了:一、大坂山址区不存在多年冻土,仅发育季节冻土,对隧道工程危害不大;二、隧道围岩类型分为四类、11段,其中稳定性好的Ⅴ类围岩占隧道全长51%,Ⅳ类围岩占15%,Ⅲ类围岩占2%,稳定性差的Ⅱ类围岩占32%;三、隧道址区地壳稳定程度属次不稳定级,为6.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在五十年地震活动强度超越概率0.1的条件下,相应地震烈度值为7.8度;四、隧道址区位于分水岭地带,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不易补给地下水,预测隧道总涌水量仅668m~3/d。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以陕西省石泉县喜河—后柳改建公路的拟建隧道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为研究方法,基于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特征数据,形成模型相关参数,以此建立隧道三维地质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隧道钝化模拟单向全断面开挖的施工工况,探讨其应力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的隧道会表现出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其对隧道顶部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在本模型中,隧道开挖未支护时,天然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和断层带整体处于破坏的应力状态,而开挖前相当稳定的微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微风化石灰岩、微风化闪长岩在开挖时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局部处于破坏状态,而微风化碳质石英片岩稳定性不受影响;在参考监测数据中,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开挖后失稳,其他岩层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横断山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条件是制约滇西大环线、沿边高速和滇中城市群高速路网等重点工程规划与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以拟穿越横断山南段高黎贡山的超长深埋公路隧道(腾越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工程区详细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的隧道围岩、地质构造以及相关的水热活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剖析,总结了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南段是较为典型的以韧性剪切带及所夹持的花岗岩体和变质岩块为主构成的动力变质变形带;隧道工程区主要包含9类岩石工程单元,主体以形成于上地壳下部至中地壳的中深层次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为主;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断裂带有10条,分属怒江断裂系、高黎贡山断裂系(或泸水—瑞丽断裂系)和龙川江断裂系三大构造体系,并控制了区域上主要水热活动带,其中第四纪仍可能存在活动性的断裂带有5条,高黎贡山西侧边界断裂带是影响隧道工程的主要活动断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属性多属于较破碎的坚硬—较坚硬岩,高地应力和高地温将是影响隧道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岩体特性与构造节理发育程度,以及相关的断裂涌水和花岗岩区段的密集节理带透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例,分析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隧洞稳定性的关系,并介绍了TSP203 现场测试、解译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镇安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隧道围岩地质特征方面的论述,提出了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进行了隧道围岩分级参数的选取研究,达到了隧道围岩分级合理选取的效果,解决了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性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云南思小高速公路白花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白花山隧道中导洞开挖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隧道开挖期间,采用地质素描法对隧道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同时对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围岩和边坡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分析,对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有了更为详尽和准确地认识,然后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BP神经网络在解决非线性、不确定性、大信息量的问题上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结合Matlab工具箱函数实现公路隧道围岩分类。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神经网络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非常理想可行性,而且输入参数简单易获得。  相似文献   

9.
水上多道地震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凭借着高效、无损、高密度、低成本的特点,在场地基础勘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拟建中的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下穿顺德水道隧道进行水上多道地震勘探,简述了水上多道地震的勘探方法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方法。本次勘察查出断层一处,并初步查明了各地层分布等相关工程地质条件。钻探揭露结果与物探资料基本一致,为拟建的佛山市顺德水道隧道提供了勘察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管法穿越江河一般均选择地质条件较好、水压较低的直线顶进方式施工,针对大坡度纵向曲线顶管穿江施工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富春江顶管隧道全长658.05 m,施工水压高、坡度大、穿越地层复杂。通过采用具有破岩能力的泥水加压平衡顶管设备、配置有特殊密封的大行程组合式中继间、润滑效果良好的自动润滑注浆系统和可进行大落差曲线隧道测量的陀螺导向系统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复合地层“V”字型纵向曲线穿江顶管隧道的贯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在复杂条件下的顶管施工开拓了新的设计理念并积累了相关施工参数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禹门河水库是洛河上的一座反调节水库 ,坝址地质条件较复杂 ,就拱坝与重力坝两种坝型而言各有优缺点。本文通过对坝址区建坝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 ,提出禹门河坝址具有良好的建坝条件 ,且重力坝方案优于拱坝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全周边注浆法处治碎屑流技术在雁门关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山西大运高速公路北段新广武—原平间‘雁门关隧道’(我国已建成高速公路中最长的公路隧道)的地质地形特点,由于隧道段为构造隆起上升区,属剥蚀、侵蚀中山区,在隧道ZK110+883—ZK110+918洞段施工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碎屑流。采用"全周边注浆法"对碎屑流进行了全方位的处治。详细描述了该方法封堵碎屑流具体的步骤,为高速公路长隧道碎屑流病害处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同类工程建设施工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的调查,结合工程物探、地质钻探,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和地质测绘等勘察成果,分析了隧道洞身及进出口处围岩的稳定性,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支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施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特别是透射CT技术)在陕北黄土梁峁地区隧道勘探中的综合应用问题,认为在实际勘测中应结合具体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因地致宜地选择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以达到使工程勘探结果最佳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公路学报》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长安大学承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1001-7372,CN61-1313/U),主要刊登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工程、汽车与汽车运用工程、物流、经济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不高的青南地区选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能够得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壳稳定性半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隧道区工程地址条件,对隧道岩体完整性、稳定性进行划分。探讨了隧道围岩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公路学报》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长安大学承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001-7372,CN 61-1313/U),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工程、汽车与汽车运用工程、物流、经济与管理、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中国公路学报》为月刊,大16开,144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1200元,国内邮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4日,超级跨海工程、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历经14年筹建,正式开通。它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千米,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实现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隧道最长,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人们欣喜地注视着这颗伶仃洋上的明珠时,作为大桥建设的参与者,我深感自豪和欣慰。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十年前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20.
裂隙、断层等不良地质体是隧道施工的极大安全隐患。在克承隧道勘察中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查覆盖层厚度、裂隙、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为后期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文章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