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0年4月17日19时59分21秒新疆乌恰发生M_s=6.4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9°30′,东经74°30′,震中位于乌恰西南膘儿土卡依乡。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即赴  相似文献   

2.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在克孜勒苏河谷阶地上出现地表形变带,主要由地震陡坎、地震断层、地裂缝与挤压脊等形迹组成。长约15公里,最宽达800米。分布形态为一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形变带。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0°—210°,倾角30°左右,最大水平倾向断距约2米。正走滑断层走向340°—350°,倾向北东,倾角80°—88°,最大右旋水平位错为1.55米。走滑逆断层走向为280°—305°。倾向西南,倾角30°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1.25米。挤压脊多呈东西向分布,最大缩短距离为0.4米  相似文献   

3.
乌恰7.4级地震前气象异常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8月23日乌恰7.4级大震前某些气象要素有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用乌恰及邻近地区的震前气象资料与历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震中区震前的降水、气压、气温和地温的变化比邻近地区大,说明气象与地震之间确实存在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乌恰7.4级地震的土层应力前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县城东南7.4级地震前,震中及其邻近地区的部分土层应力测量有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异常具有广泛性、同一性、显著性和阶段性特征。文章还对资料及异常的可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差值、相关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处理了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前的地磁观测资料,发现喀什地磁台存在3—4个月的中短期异常,但与国内某些大震震例相比,异常幅度偏小。文章对此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柔洁  宋和平 《中国地震》1990,6(1):79-86
本文对1985年8月23日乌恰强震(W_s=7.4)的强余震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协方差矩阵由强震记录求得地面运动的主轴方向,并将台站记录(南北、东西)两个方向的加速度记录沿主轴方向合成为一条时程。 结果表明,地面运动的主轴方向基本都指向震中。当取不同时段计算主轴方向时,记录上的主峰时段的主轴方向与整条记录的主轴方向十分接近。对于断裂带附近的记录,其主轴方向受断层破裂方向的控制。沿主轴方向合成的加速度时程反应谱,与接近主轴方向的记录时程反应谱形状相似。合成记录与台站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值基本相等,而能量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县东南发生了Ms=7.4地震。位于震中东北方向、距震中约369公里的乌什台石英倾斜仪的记录资料在震前出现了约9个月时间的趋势异常。 乌什地震台台基岩性为石炭纪灰岩,观测室为地下室,进深7米,覆盖厚度约5米,两  相似文献   

8.
1985年8月23日20时41分,新疆乌恰县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置为39.4°N,75.2°E,震源深度18公里、烈度9度。这是自1976年以来我国大陆上所发生的第一个七级大震,使乌恰县城和疏附县的乌帕尔乡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两县共死亡70余人,伤160多人,震中区的绝大部分建筑物倒塌。 现将已发现的气象异常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使用RZB—Ⅰ型压容式钻孔变形计在新疆乌恰7.4级地震前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讨论了异常特点,异常机制以及震前应力应变场的某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恰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7.4级强震的烈度分布和震区地面破坏情况。根据对上述情况的分析,作者认为,主震等震线长轴呈北西—南东向,宏观震中位于卡兹克阿尔特与康苏东断裂的交汇部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卡兹克阿尔特断裂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2月 2 5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发生 5 .7级地震。经新疆地震台网测定 ,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 :2 0 0 2年 12月 2 5日 2 0点 5 7分 (北京时间 ) ;震中位置 :北纬 75°0 8′,东经 39°38′;震级 :MS5 .7;震源深度 :2 0 km。地震发生后 ,新疆地震局立即组织了由副局长宋和平为队长的地震现场工作队 ,并于次日赶赴震区架设了临时地震台 ,并迅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这次地震发生地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天山与昆仑山的接合部位 ,有感范围东到阿图什市 ,喀什市 ,西到…  相似文献   

12.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前地震窗口网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0,4(2):161-164
早在七十年代,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在研究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规律时发现,余震频度在大致遵循大森—宇津公式随时间衰减背景上的增高,往往对应华北地区的大地震,于是提出了余震窗的概念。八十年代,我国不少研究结果相继指出,某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增高,与短期内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王泽皋等人关于余震窗的研究结果,并且认为,这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或减弱情况的“窗口”,又简称“窗”或称“前兆敏感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993年1月15日东京时间20时06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06分)在日本北海道至本州北部发生7.8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原先测定为7.5级,后来根据区域台网观测资料修定为7.8级)。据日本气象厅测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海道钏路市以东约120公里的海底。钏路地区的烈度为日本7度烈度表的6度,带广为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发生6.1、6.2级强烈地震据粤桂琼三省(区)地震台网测定,1994年12月31日10时57分在琼州海峡以西北部湾海域(北纬20°23′,东经109°25′)发生6.1级地震。至1995年1月10日18时止,共记录余震142次,其中ML≥2级7...  相似文献   

18.
19.
张振斌  唐丽华 《地震研究》2011,34(2):183-187
利用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时新疆强震动观测台记录的S波资料和脉动观测资料,采用Nakamura方法计算了这些强震观测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1)地震记录前10 s的脉动场地响应明显大于测试脉动和地震记录S波的场地响应,是测试脉动和记录S波场地响应的3倍,而测试脉动场地响应和S波记录场地响应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伽师─阿图什发生6.9级强烈地震1996年3月19日23时30分,在新疆天山南部阿图什、伽师北部发生6.9级地震。震中为他40”00’.A。76”42’。地震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区党委副书记张文后于20日凌晨率区有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