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施甜水井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神螺滩一带原划绿条山组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可与双堡塘组对比。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并建立了3个生物组合带。下部为Parallelodon olseni-Nucundata cf. cuiluanernsis—Schizodus subquadratus组合带,时代为中二叠世,上部有Isognomen sinensis-Euchondria sinensis-Wilkingia cf. komiensis和Wilkingia elegans-Schizodus pinguis-Aviculopecten cf. beipeiensis组合带,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广布的陆相火山盆地沉积,由于海相生物化石的匮乏造成与层型地区对比的困难,长期以来该地层时代仅笼统被认为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层和沉积构造环境的综合对比,确立闽西地区的兜岭群与闽东地区南园群、浙西建德群可以对比,构造不整合面代表区域上由挤压向拉张构造背景转化的相对等时界面。兜岭群的植物群Cupressinocladus --Brachyphyllum 组合可能与北方的Ruffordia --Onychiopsis 植物组合大体相当,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和双壳类等化石与浙江早白垩世建德生物群、北方的热河生物群均可以对比,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  相似文献   

5.
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依据近几年地层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 ,对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厘定 ,将阿杭提河组划归绣峰组 ,木瑞组划归上库力组下部 ,上库力组和依列克得组之间的含煤地层划归上库力组上部。这样纵向上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依列克得组为火山岩—碎屑岩夹火山岩、煤层—火山岩旋回 ,与邻区具有很好的对比关系。依据新的同位素资料 ,将塔木兰沟组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 ;依据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孢粉等化石资料 ,对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认为额木尔河群的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湖南衡阳盆地东塘组的时代及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绍曾 《地质学报》1989,63(1):59-72
湖南衡阳盆地东塘组含有古新世的介形虫、孢粉、轮藻及早第三纪的腹足类口盖化石。介形虫属于早、中古新世组合,位于晚白垩世及晚古新世组合序列之间。近年报道的产于东塘组底部的晚白垩世双壳类、孢粉、恐龙蛋等化石,经观察皆赋存于上白垩统戴家坪组。从而证实,东塘组的地质时代为古新世,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在戴家坪组与东塘组之间。  相似文献   

7.
萧宗正  杨洪连 《地质论评》1989,35(2):151-153
东狼沟组为陈恺、熊永先(1935)在北京西山大灰厂西北创立的地层单位。当时描述不详,未见化石。1985—1986年,我们在研究坨里—大灰厂一带的白垩纪地层时,发现丰富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及鱼类等化石。化石群面貌近似于热河生物群,时代可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对该组岩石、沉积环境也给予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高宏  谭强  王惠 《地质通报》2010,29(5):723-728
开展金盆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卓资县三道营乡黑山西坡老虎沟大青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早白垩世化石:介形虫Cypridea ex gr.liaoningensis,Luanpingella sp.,Djungarica camarata,Clinocypris scolia,Rhinocypris echinta,Lycopterocypris infantilis,Darwinula contracta;叶肢介Neimongolestheria?sp.及瓣鳃类Ferganoconcha quadrata,F.jorekensis等。这套含化石的湖相地层的岩石特征、化石特征均与大青山组标准剖面不同,而与冀北大店子组的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均可对比。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这套含早白垩世化石的湖相地层不属于大青山组,应从大青山组中划分出来,代表阴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湖相沉积地层。金盆地区存在冀北滦平盆地的大店子组层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青生  潘云唐 《城市地质》1994,(2):8-14,T001
本文所描述的腹足类化石采自北京西山早白垩世东狼沟组,共8属13种,赋存于火山岩沉积夹层中,以Lioplacodes,Bithynia,Galba三属分子最为发育。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白垩世的双壳类、介形虫类及鱼类化石。  相似文献   

12.
老挝万象地区白垩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老挝万象地区进行了1∶10万区域地质调查。该地区白垩系为一套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形成于河流-湖泊环境,由新到老可划分为班塔拉组、班纳德组及普帕纳帕陶山组。地层中上部的双壳类属Trigonioides(Trigonioides)sinensis Gu et Ma-Plicatounio(Plicatounio)naktongensis Kobayashi et Suzuki动物群,下部的双壳类属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Peregrinoconcha动物群,介形类属Monosulcocypris-Cypridea组合,轮藻为早白垩世的标准化石。这3个组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特征可与我国滇西地区的景星组、南新组及虎头寺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分布着近东西向大致平行排列的早第三纪盆地群。在蒙阴、莱芜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称为官庄组,在平邑盆地称为卞桥组。依据沉积物特征和沉积旋回都能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通过对哺乳动物、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和孢粉等化石的研究可确定中段的沉积时代为早始新世,通过对轮藻、介形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能确定下段和上段分别为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在卞桥组中段和官庄组中段发现介形类Cypridea属,该属起源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在早白垩世繁盛,晚白垩世逐渐衰落,灭绝于晚古新世或早始新世,在早始新世沉积中的发现,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4.
最近辽西建昌地区报道发现了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和翼龙化石, 其赋存化石的地层层位时代一直富有争议。我们结合前人资料对玲珑塔含化石地层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测, 厘定了含化石地层沉积层序和时代归属。剖面顶底岩石组合特征主要以溢流相中性熔岩和近火山口相火山碎屑岩为主, 中间层位为河流相-湖泊相碎屑岩。该剖面产有大量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昆虫、鱼类、植物化石和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上述化石指示含恐龙化石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含恐龙化石地层与区域上髫髻山组地层层序和岩石组合相似, 因此认为含恐龙化石地层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年龄范围为152~165 Ma)。  相似文献   

15.
叶肢介化石在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是一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1970~1974年,安徽区调队在舒城、霍山一带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大量化石,经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初步鉴定有植物、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对这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的进一步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充分依据。嗣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313地质队和笔者,先后对这套地层做了许多工作,在舒城县晓天和霍山县西溪等地毛坦厂组、黑石渡组中,均获得丰富的叶肢介化石,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毛坦厂组、黑石渡组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块西南缘鸡夯地区原划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一套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以及古生物面貌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特征,对其中发育的玄武岩夹层采用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其年龄为118.3±2.1Ma。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采集了珊瑚、双壳类、腕足、腹足类化石,化石资料显示该套地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是首次在南羌塘地块发现该时期海相地层,这一发现证明南羌塘地块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海水并未完全退出,而是局部发育海相三角洲。  相似文献   

17.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庐枞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系自老而新分为:龙门院组、砖桥组、双庙组、浮山组。按古生物证据,砖桥组所含瓣鳃类和腹足类化石属晚侏罗世,叶肢介、轮藻、植物与孢粉多为早白垩世组合,介形虫类化石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地质力学所(1979)、安徽区调队(1979)、南京地矿所岩石组(1978)、地科院地矿所(1978)、贵阳地化所(1977)、安徽地矿局327地质队(1977)等单位均将砖桥组、龙门院组及与其相应地层划归侏罗系上统。刘鸿  相似文献   

18.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下第三系厚约1000m,依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的丹霞组和细碎屑岩的罗佛寨群,后者自下面上又可划分为上湖组,浓山组和古城村组。上湖组产扣星介动物群,金星介动物群,稍短宽轮藻-常州厚球轮藻植物群、瓣鳃类、腹足类及其口盖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至早一中古新世,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划在上湖组的坪岭段和下惠段之间,即扣星介群与金星介群之间,浓山介和瓣鳃类等化石,时代分别为晚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坪坑-红石寨一线以北的丹霞组是罗佛寨群向西相变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9.
银额盆地厚层粗碎屑岩沉积特征与地层沉积年代的厘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中生界中下部广泛发育一套厚层粗碎屑岩,结合沉积特征,利用U-Pb定年、孢粉和介形虫资料对其沉积年代进行的厘定结果显示,这些粗碎屑岩可能是凹陷形成初期扇三角洲、水下扇等环境接收的沉积,相对稳定的湖盆沉降和沉积速率形成了银额盆地沉积地层"广泛发育、局部巨厚"的分布特征。锆石U-Pb测年厘定的粗碎屑岩沉积时间为115.6~137.0 Ma,对应年代为早白垩世。粗碎屑岩段的孢粉以Classopollis-Protoconiferus-Perinopollenites组合为特征,介形虫化石主要有单肋女星介、圆星介、狼星介等。这些古生物特征与前人建立的银额盆地及其周缘盆地早白垩世化石特征相似。因此,该粗碎屑岩的地层年代应该为早白垩世,其底界应该是下白垩统底界,可以作为区域性标志层。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银额盆地中生界下白垩统底界划分依据不明确、划分方案不统一的问题,也能为中生界断陷湖盆形成时期的确定、该区地层普遍缺失的三叠纪-侏罗纪时段的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西建昌县喇嘛洞镇肖台子地区出露一套沉积地层,富含介形类、脊椎动物及大量植物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1:2000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各层化石的采集,并对植物化石进行重点研究,确定了此套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上,属于九佛堂组.生物化石组合面貌与“热河生物群”晚期群落特征一致,其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