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在陕西靖边龙洲下白垩统洛河组紫红色砒砂岩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实属罕见。含恐龙足迹地层岩石组合为一套典型沙漠相"红色砒砂岩"系,岩石组合以紫红色-暗紫红色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灰黄色-浅紫红色块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发现识别出恐龙足迹行迹9处。根据足迹形态对比,推断其类型为兽脚类恐龙足迹。根据足迹产地地层剖面的研究,推断恐龙足迹分布在沙丘湖岸附近。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陕西神木中鸡发现的恐龙足迹差异明显,为陕北鄂尔多斯盆地恐龙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由于靖边龙洲丹霞地貌恐龙足迹产地的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特别是恢复岩相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恐龙足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6年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西10公里处发现一恐龙足迹化石点。由于恐龙足迹产地的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这批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以及恢复古环境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共识别出脊椎动物足迹化石119个,其中大部分为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玫瑰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glenrosensis)、海流图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 hailiutuensis ichnosp.nov)和鸟脚类恐龙足迹中型异样龙足迹种(Anomoepus intermedius),以及鳄类足迹的蛙步足迹,其中海流图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 hailiutuensisichnosp.nov)为新种。根据足迹形态的对比,推断造迹恐龙分别为兽脚类恐龙中的巨齿龙类(Megalosaurus)和双脊龙类(Dilophosaurus)以及鸟脚类恐龙棱齿龙类(Hypsilophodont)。通过对比发现乌拉特与波兰Opatw附近的Podole地区的早侏罗世的足迹组合十分相似,因此建议将乌拉特中旗海流图的足迹及含足迹地层的年代归入侏罗纪早期。根据对足迹产地附近的地层剖面的研究以及足迹组合中含大量鸟脚类恐龙足迹的事实推断:侏罗纪早期研究区古环境为山涧河流环境,雨量充沛。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文物普查时于陕西神木县栏杆堡镇附近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而且足迹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同以往该地发现的足迹类型相比、存在明显的区别。两处足迹化石点地层时代分属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较之以前在该地和省内其他地方发现的足迹化石的时代要早很多。在对化石所在地层作对比的同时,对陕西神木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88-393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属9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势,个体普遍较小.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弥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  相似文献   

7.
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面积约85.85km2,属中型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又有丹霞地貌、恐龙遗迹化石,同时还是常林钻石的发现地。其中沂沭断裂带、岌山恐龙足迹和金刚石砂矿产地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对比意义,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地质遗迹,在地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勇  彭光照  江山 《江苏地质》2012,36(2):129-133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共20属24种,超过中国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39属55种)的2/5,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具有时代最早、分布广泛、种类众多的特点。建议今后重点加强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深入开展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艳霞  陈军  江小均 《地质论评》2017,63(2):458-470
蜥脚类恐龙是中生代时期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作为广泛分布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种进化十分成功的恐龙,蜥脚类足迹也是分布较广,从早侏罗世到晚白垩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诸城地区南部皇龙沟莱阳群、北部张祝河湾及棠棣戈庄大盛群中发现了三处早白垩世时期数量不等的恐龙足迹化石,这三处化石点都发现了蜥脚类的恐龙足迹化石。诸城地区三处的蜥脚类恐龙足迹之间有什么异同呢?这些足迹的造迹者都属于同一种蜥脚类恐龙吗?本文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基础上,根据前后足的面积比对蜥脚类足迹进行了初步分类,推测早白垩世早期的皇龙沟及早白垩世晚期的棠棣戈庄都至少生活有两种不同的蜥脚类恐龙,证实了蜥脚类群居生活的特性。对三处不同时期蜥脚类恐龙体型的对比总结出蜥脚类体型趋小化的演化趋势,并分析认为环境的变化是演化的动力机制。对白垩纪恐龙物种的更替,古环境变化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山东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永靖县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大庆  杜远生 《地球科学》2000,25(5):498-525
恐龙活动的遗迹 (足迹等 )和遗物 (恐龙蛋和粪化石等 )与恐龙骨骼一样是恐龙活动的直接证据 ,被认为是恐龙化石系列的珍品 .由于我国陆相中生界发育 ,保存的恐龙骨骼、遗迹、遗物化石丰富 ,因此恐龙骨骼及其遗迹化石的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国恐龙足迹化石研究始于 1 92 9年 ,T .De .Chardin等[1 ] 首次报道了陕西神木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 .之后 ,杨钟健(Young) [2~5] 先后对四川广元、陕西铜川、河北滦平、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恐龙足迹进行了研究 ;赵资奎[6] 研究了河南内乡的恐龙蛋和恐龙足…  相似文献   

13.
沂蒙山地质公园以蒙山为主体,由9大园区组成,是一个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综合性的大型地质公园。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有恐龙足迹化石、地质灾害遗迹,同时还是金刚石的典型产地。该文在对区内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对该区地质遗迹合理保护开发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宁夏固原首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该恐龙足迹化石分别为鸟脚类恐龙足迹和蜥脚类恐龙足迹,均发现于早白垩世李洼峡组沉积地层中。其中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命名为六盘山宁夏足印 ( Ningxiapus liupanshanensis ichnogenus et inchnosp. nov. ) 。六盘山宁夏足印长与宽之比为1. 22; 第I 趾纤细,短于第IV 趾; 第II 趾与第III 趾之间夹角为35°,第III 趾与第IV 趾之间夹角为45° 等特征区别于其他鸟脚类恐龙脚印。新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以足迹化石形式保存,其前、后足印的长度大小分别为36 cm 和15 cm,应为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所留下。这些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物地理及古生态的恢复以及为将来在该地区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沭断裂带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特征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在山东沂沭断裂带南部地区(莒南、临沭、郯城和东海)的下白垩统上部大盛群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而这些化石反映的足迹类型、形态大小、足迹踩踏深度等方面都存在有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足迹类型方面,莒南地区以兽脚类和鸟脚类恐龙足迹为主,临沭、郯城和东海地区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足迹大小方面,莒南地区的兽脚类足迹可划分为类型Ⅰ和类型Ⅱ两种类型,而东海地区的恐龙足迹主要属于类型Ⅱ,但是莒南地区大多数足迹的趾间角要小于东海地区的,这可能是由于兽脚类恐龙属种的不同所造成的;莒南地区鸟脚类足迹绝大多数要小于临沭地区的鸟脚类足迹;郯城地区的蜥脚类足迹较小,而莒南、临沭和东海地区大多数蜥脚类足迹的大小较为相似,个别临沭和莒南地区的蜥脚类恐龙足迹较大。足迹踩踏深度方面,临沭、东海和郯城地区的足迹相比莒南地区的足迹要稍深,这与足迹形成在不同湿度、黏度、颗粒度的沉积物表面上有密切联系。基于上述研究认为,在早白垩世晚期,沂沭断裂带内生活着种类繁盛,数量庞大的恐龙动物群,联系到沂沭断裂带东部诸城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也发现有大量的以兽脚类为主的恐龙足迹化石,推断在早白垩世,沂沭断裂带及胶莱盆地当时为一个理想的恐龙生存、繁衍的栖息地。同时,山东早白垩世大量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也为整个华北甚至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恐龙属种的分布、演化以及古地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发育、分布广泛,有近百个恐龙化石产地分布,从东部的山东半岛到西部的甘肃、新疆;从云南、四川到内蒙古和黑龙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已研究命名的恐龙种类达210多个。其中剑龙类恐龙化石9属10种,包括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华阳龙、沱江龙、嘉陵龙、巨棘龙、将军龙。太白华阳龙化石的发现为剑龙类起源于东亚提供了佐证,四川巨棘龙副肩棘原始埋藏状态的发现使研究人员对其功能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四川巨棘龙皮肤印模化石的发现对认识剑龙类表皮结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58-560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剑龙类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彭光照  叶勇 《江苏地质》2015,39(4):530-534
我国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发育、分布广泛,有近百个恐龙化石产地分布,从东部的山东半岛到西部的甘肃、新疆;从云南、四川到内蒙古和黑龙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已研究命名的恐龙种类达210多个。其中剑龙类恐龙化石9属10种,包括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华阳龙、沱江龙、嘉陵龙、巨棘龙、将军龙。太白华阳龙化石的发现为剑龙类起源于东亚提供了佐证,四川巨棘龙副肩棘原始埋藏状态的发现使研究人员对其功能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四川巨棘龙皮肤印模化石的发现对认识剑龙类表皮结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