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家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硬件组成特点,从雷电综合防护的角度探讨防雷设计方案,包括测报值班室内设备及所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接地设计、测报值班室与观测场之间供电和信号线路防雷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室外的工作环境,耐受雷电电涌的脆弱性,部分台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是近年来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在实施了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后仍频遭雷击侵害的根本原因。通过查找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在全面分析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一种剧烈的大气现象,雷击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雷电电磁脉冲常对信息系统造成干扰和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日趋严重。从2003年以来,遥测自动气象站已在我省陆续投入业务应用。由于自动站的电子设备耐压极低,又长期工作在大气环境中,雷击时常造成自动站故障,从而影响观测质量,降低上报率。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天气预报的确率。本文提出了抗雷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期对自动气象站的安全运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起雷击造成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等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确定雷击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通过对温湿分采集器故障部位进行检修分析,结合估计雷电对电子设备损害的可能途径,综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过程、业务数据中断时间、具体损坏设备部位等资料,以设备损坏部位为导向,运用尽可能的定量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得出值班室备份站光猫和值班电脑RS232接口损坏是由于长距离架空供电线路感应雷电高压脉冲入侵所致;观测场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的软损伤是由于雷电在观测场东北接闪塔接闪,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空间辐射造成的.采取相应的防雷改进措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时,接地网上产生的暂态高电压和高电位差,可对观测场内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实地勘察洛宁县地面气象观测场接地网的布局、制作工艺及周围土壤电阻率等实测数据,利用接地体通用数学模型搭建接地体单元ATP模型,并就实际观测场接地网建立仿真电路模型,运用ATP-EMTP电磁暂态分析软件仿真接地网遭受雷击时的雷电暂态效应。分别通过在雷电流注入点附近增设接地装置、改变土壤电阻率等方法,对接地网上选择的若干点的暂态电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雷击观测场时雷电流注入点的暂态峰值电压最高,电位差最大;在雷电流注入点附近适当增设接地装置或降低土壤电阻率,都可以减小接地网上的峰值电压和电位差。因此雷电流注入点应尽量避开观测场内的道路、仪器和设备,距离不宜小于3m,并应采取防跨步和接触电压措施,而且雷电流不宜直接注入地网,应在注入点附近设置不少于一根的垂直接地体,同时还可考虑通过降低土壤电阻率来减小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  相似文献   

7.
自动气象站缺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容易受到直接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仪器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影响,导致自动站采集器等设备损坏,造成业务中断,数据缺测,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因此,台站观测人员需要在自动站设备故障,资料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补测、挽救,保证气象数据完整、按时上传。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缺测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着重对自动站定时观测、每小时上传文件及日、月数据极值、统计缺测等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动气象站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成为获得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主要途径。自动气象站在室外连续工作,其性能容易受到雨雪、雷电、高低温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泾河国家基本站CAWS600型自动站的一次故障为例,通过对故障维修过程进行分析,提供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思路,为此类故障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了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总结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各类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并对自动站故障时的分析原则和排查思路进行总结,供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熟悉新型自动观测设备整体构造及运行原理,在设备安装、使用、维护及遇到故障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6年8月10日15时30分左右龙圩国家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防雷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气象观测场的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确保气象观测场免受雷电的袭击。  相似文献   

11.
张越峰  王力  甘恒德 《浙江气象》2006,27(3):42-46,F0003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设备在浙江省投入业务运行以来,本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同时对台站系统及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雷击事故对本省自动站及电脑、网络设备威胁最大,每年因雷击造成系统瘫痪影响资料采集和传输的事件屡见不鲜,具有覆盖面广、发生频繁、破坏力强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本文从本站发生的一次雷击事故入手,就雷电防御及雷击事故应对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面遥测(遥感)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雷电电磁脉冲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就如何有效防范雷电灾害,对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的防雷技术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自2003年自动气象站投入运行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质量,降低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但是由于自动气象站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使得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大大增加,所以仪器设备日常维护,通过数据反映判断仪器设备故障和业务工作中对故障的处理,成为观测员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三大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陕西省雷电资料及自动气象站雷击灾害的统计,分析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分布规律和产生的原因和途径,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安装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  张雅昕 《广西气象》2005,26(1):51-52,57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自动站气象站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动气象站属于高科技微电子装置,如不进行雷电防护,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害。本文通过西宁市大通县气象局自动气象站雷击事故为例,对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套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等与萝岗气象观测场整改后现有防雷保护措施,采用分析计算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指出《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中"风杆可作避雷针的条款"、"观测场可不设单独避雷针进行保护的条款"、"防雷与设备共用地条款"存在的防雷隐患及风险,提出了加强观测场防雷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