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遥感技术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平面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河下游河南段河道特性 现行黄河下游河道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盂津至沁河口是禹河故道;沁河口至兰考东坝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东坝头至陶城埠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在黄泛区内形成的河道;陶城埠以下鱼山至黄河入海口原系大清河故道,铜瓦厢决口后为黄河所夺,现分段描述如下: 孟津白鹤至郑州铁桥河道长91公里,河宽4~10公里。左岸为邙山,右岸为黄土低崖和大堤。河身宽浅散乱,多沙洲边滩,主流摆动频繁。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演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下游自城陵矶至江阴1,160公里内,江中有大小沙洲80多个,汊道100余处。分汊河道按其分汊的数目多少可分为双汊和多汊。从平面形态上分析,双汊型河道江中夹有一个沙洲,多半为顺直分汊。如长江马鞍山河段的江心洲左、右汊;小黄洲左、右汊。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自城陵矶至江阴1,160公里内,江中有大小沙洲80多个,汊道100余处。分汊河道按其分汊的数目多少可分为双汊和多汊。从平面形态上分析,双汊型河道江中夹有一个沙洲,多半为顺直分汊。如长江马鞍山河段的江心洲左、右汊;小黄洲左、右汊。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流经甘陕川渝鄂豫六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汉江,又称汉水,古代称沔水,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我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汉江具有水量丰沛、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的特点。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冢山),全长1577公里,东南流经陕西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在丹江口与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汇  相似文献   

5.
一、河道形态特征 这里所指的河道形态,是指河道宽度、河床坡降、主槽位置的稳定性、河道的弯曲率、大堤间的河道地貌、河流两岸地貌特征等。根据上述特征,可将其分为四段。 (1)孟津——京广铁路桥河段(91公里):黄河出孟津后,河道突然展宽,流势平缓,故在靠近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了由粗砂和卵石构造的鸡心滩,再向下游,其沙洲出没无常,河床变换不定,属游荡性河段。  相似文献   

6.
近50年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辫状河道演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永山  彭文昌  任亮  李勇 《中国沙漠》2016,36(6):1689-1694
依据水沙资料和断面资料,对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辫状河道形态近50年演变特征及趋势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流量条件下(1966-1993年),河流横向侵蚀、搬运堆积过程强烈,风沙入黄(河)量大,河道横向摆动频繁,辫状河道发育强烈。当黄河流量减小时(1993-2013年),河流横向摆动能力减弱,黄河主河槽远离左岸乌兰布和沙漠沙丘,河流输沙能力减弱,汊道泥沙淤积导致心滩边滩相连,河流分汊数量明显减少,辫状河道萎缩,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辫状河型有向弯曲型河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与汊道演变及其相互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北港汊道是长江口的主要汊道,由三部分组成:分汊口段、南北港段和横沙以下水下三角洲段。其中分汉口段自七丫口至吴淞长约34公里,河宽由10公里扩宽至15公里,宝钢码头即位于其间,连同上游白茆沙河段通常称为南支。分汊口段下接南、北港二  相似文献   

8.
滦河下游河道及三角洲地貌的近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刚  殷勇 《地理研究》2010,29(9):1606-1615
自20世纪80年代滦河上中游大型水库的修建以及下游农业用水量的激增,滦河下游水沙锐减。至桃林口水库修建后,滦河入海水量减至5.96亿m3/a,下泻泥沙减至2.43万t/a,滦河断流趋势日益严重。本文选择1979年至2007年多期遥感影像,探讨在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影响下滦河下游河道及三角洲地貌的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滦河下游水沙量的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下游河道萎缩。由于上游水库的拦截以及下游河道搬运能力下降,入海泥沙量大幅减少几至断绝,致使滦河三角洲主汊道1984年改道后并未发育形成新的三角洲叶瓣,入海汊道由多汊萎缩为单汊,三角洲逐渐转入全面侵蚀阶段。  相似文献   

9.
于2021年5月和10月,对牡丹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开展了调查,以鱼类作为指示物种,筛选出中下层鱼类物种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10)、植食性鱼类种群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13)和敏感性鱼类物种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20)作为鱼类完整性指标,构建了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评价了牡丹江及其支流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牡丹江及其支流中,分布着7目13科37属49种鱼类,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鲇(Silurus asotus)等15种物种为优势物种;牡丹江干流上游的少数江段(兰岗镇江段)、宁江市以南的绝大多数干流江段(土城子乡江段、大孤山江段、老孤砬子江段和林江村江段)处于健康状态;上游的多数江段(依兰镇江段、三道通镇江段)和牡丹江支流蛤蟆河处于亚健康状态;牡丹江干流中游的江段(三道河子镇江段、二道河子镇江段、铁岭镇江段)和牡丹江支流海浪河的健康状况一般;牡丹江支流铁岭河、双河和北安河的健康状况差。建议严格控制污染牡丹江及其支流水体的污染源,加大对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使牡丹江及其支流的水环境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唐白河系漠江最大支流,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25,900平方公里,流域四周的分水岭地带大部为山地所围绕,只有在南部和东北部有两大缺口,分别通往汉江中游  相似文献   

11.
唐白河系漠江最大支流,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25,900平方公里,流域四周的分水岭地带大部为山地所围绕,只有在南部和东北部有两大缺口,分别通往汉江中游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上游丹江口至白河间的河谷地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江全长1,497公里,流域面积174,000平方公里,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东北一小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北大部: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作者於1953年4—6月随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调查队在湖北西北、河南西南一带(图1)工作,注意该地区地  相似文献   

13.
汉江全长1,497公里,流域面积174,000平方公里,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东北一小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北大部: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作者於1953年4—6月随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调查队在湖北西北、河南西南一带(图1)工作,注意该地区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伊塞克湖周围灌区缺水及湖水日益下降,该地疗养环境渐趋恶化。近年来苏联水利科研部门提出调用萨雷扎兹河和卡尔卡拉河水济伊塞克湖(见图)。萨雷扎兹河位于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东北部,为我国新疆阿克苏河主源昆马力克河的上游,该河发源于中苏边境的讦腾格里峰,至国界处长150公里,年径流量40亿立方米,大部分流入我国。由于上游靠中天山山系的冰川补给,水量丰沛,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阿克希里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江正源的确定问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铭鼎 《地理研究》1983,2(1):23-34
江源水系诸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人迹罕至,对那条河是长江正源,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可以遵循。通过考察后,在江源诸河中,论长度,沱沱河(包括源头冰川)最长,当曲稍次;论河道上下游的一致性,尕尔曲最顺,沱沱河其次;而论水量,当曲最丰,沱沱河其次。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沱沱河长度既长,方向又顺,应为长江正源。综合上述观点,我们算得:由沱沱河源至四川省宜宾,长3474公里;宜宾至长江口约为2806公里。由于长江中下游下流主泓经常摆动,入海口段已有相当延长,故长江全长约为6300公里。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2200公里。中游河段长407公里(哈达墩——卡拉),河床纵比降很小,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南北摆动幅度达80~120公里,汊流众  相似文献   

17.
网状河流多重河道形成过程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随继  薄俊丽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3):34-42,i004
网状河流是受到人们关注的新型冲积河流,其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已经不同程度地被揭示。然而,网状河流的水槽实验迄今仍是空白,而水槽模拟实验是在时间和空间都大大缩小之后的自然界河流演变过程的再现。本文报道的是在实验水槽中通过原河道决口后网状河流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实验初始条件为:水槽辅助区的待决口河道,目标区为轴部略微下凹的长方形泛滥平原(4.5 m×16.5 m),其上下层分别为1.5 cm厚、中值粒径为0.0132 mm的高岭土层和0.5 m厚、中值粒径为0.188mm的天然细砂层,从5.5 m-17 m区段的平均纵比降为0.0058,17m-22m区段的平均纵比降为0.0077。采用的定常流量为3 L/s,悬移质输沙量在前3小时为4.5g/min,其后为1.2 g/s。实验总历时50小时。实验初期,目标区的上游段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中游以随机侵蚀为主,下游以溯源侵蚀为主,在13.5小时左右,相互连通的多重河道的网状河流体系的雏形基本展现。此后至25.5小时,网状河道的演变以下蚀为主演变为以适度的侧蚀,但河岸的后退幅度很小,标志网状河道逐步过渡到成熟期。从25.5小时至50小时,个别河道的局部废弃和决口是该成熟期网状河道演变的新特点。实验成功地模拟了天然网状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证明了它是不同于分汉河流的河型。这不  相似文献   

18.
东方 《中国地名》2014,(2):51-51
美丽的丹江俗称丹河,又称均水,亦称丹渊,发源于中国陕西蓝田县与商县之间分水岭西南侧,与渭水支流灞河同源而背流。东南经陕西商县、丹凤、山阳、商南4县,河南淅川、内乡2县境,于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水,干流全长390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7300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水系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武关河、淇河、淅河、滔河等。  相似文献   

19.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霄 《地理学报》2020,75(7):1512-1522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从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入江,成为长江一条支流。这一变化为长江河流地貌的演变增加了新的变量,改变了长江镇扬河段原有的河槽特征和水流结构,洲滩冲淤、岸线进退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使用历史文献考证与古地图判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淮河入江口外沙洲群的形成年代与演变过程进行考证,认为裕民洲、南新洲等沙洲至少在17世纪前已经存在于淮河入江口外,是成化、弘治年间藤料沙等沦没后新淤长的沙洲。淮河入江后上述沙洲不断扩大、与新淤长沙洲一起向北并岸,致使镇扬河段北汊消亡,并由江心洲型河床向弯曲型河床转化。曲流的形成又使位于上游凹岸的瓜洲受到侵蚀,而位于凸岸的镇江不断淤积,长江镇扬河段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沿岸(北长滩-河曲段)风沙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北长滩-河曲段,长1200公里,沿风沙区绕行,经腾格里、河东、乌兰布和、库布齐等四大沙漠.虽毛乌素沙地距黄河有一定距离,但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等支流又流经毛乌素沙地、汇入黄河。显而易见,黄河两岸的风成沙,源源不断地流入黄河。严重进沙段151.4公里,次严重段112公里,轻微进沙段208.6公里。黄河沿岸沙地的形成是在干旱、多风、地面富含沙物质这一特定自然条件下的产物。沙地的演变过程,拟分为两个阶段,即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地质时期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为一风沙活动强盛期。人类历史时期,至少有三个期风沙活动加强期和三个期风沙衰弱期。风沙对黄河的危害内涵危害特点及形式,前者体现在时间性、方向性和区域性等方面,后者指风沙流、沙丘移动及河岸坍塌而进入黄河,淤积河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