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气候资料计划 1.1 引言气候知识应用计划、气候影响研究计划和气候变化和变迁、研究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增加充分可靠的基本资料。为了描述、了解和预报气候(包括人类影响气候的特性,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都需要一些与气候有关的资料。因此,气候资料计划必须与气候应用计划、气候影响的研究计划及气候变化和变迁研究计划一起完整地制订。基本资料应包括常规的气候资料以及与气候事件有关的资料,所以基本资料应由常规的气候资料和与气候有关的地球物理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资料组成。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1,(2):49-49
《气候环境学概论》(日本)福井英一郎、吉野正敏编,1979年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259页。本书是把气候作为环境学的组成部分而予以系统论述的。由九位气候学家执笔编写,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气候环境理论的发展史,人类与气候环境;人类与未来的气候;气候环境学的展望。其中人类与气候环境一章是本书的重点,论述的内容涉及到生活与气候、能源与气候、工农业生产与气候、城市气候、地区规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天气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认为天气气候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环境与资源的一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在气候与气候变化方向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气候学科在辐射气候、山地气候、应用气候、气候诊断与预测、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其未来预估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5,(7):30-30
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气候组与其它学科组配合,于1961—1964年对内蒙及宁夏地区气候与农牧业气候进行了全面野外实地考察,总结了各盟的“气候与农业气候”等专题报告。本书是在1965年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后又于1972—1973年作了补充与修改。书内分气候、农业气候和畜牧业气候三篇,第一篇重点阐明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气候评价的目的就是给各时期气候或多年气候一个价值表现,说明它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及总体的定量关系,作为制订政策和优化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防御灾害的依据。因此,气候评价实质上是属于软科学的范畴。 气候评价的复杂性除了气候与经济二者本身的复杂性外,还有许多不能不考虑的因子。 首先是技术因子。没有一定技术,气候不会成为资源。气候资源的内涵与效益决定于技术水平及其类别。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气候调和指数的求算气候调和与否是建立在一定的农业气候特点基础上的。它与各种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配合形式有关。各种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不同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作物生育和农事活动相适应,就说明气候调和,否则反之。本文提出的气候调和指数即为评价气候调和程度的温度、降水配合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21世纪以来,气候资料涉及的容量和复杂性有巨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利用气候资料的科学团体和公众数量也迅速增加,使用气候资料的人群不再仅限于从事气候研究的人员,还发展到与气候研究有关的气候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群体,更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公众、媒体与政策制定者。由此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更开放的用户——友好的可存取的气候资料大数据平台,从而让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有可能通过利用气候资料的大数据,减少对气候变化与  相似文献   

10.
气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因素在抑制人体健康、促进病患康复、增加人体免疫系统韧性等方面因人因病而异。本文回顾了温度、湿度、日照、气压、大气污染等气候环境要素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四季气候易发病症,介绍了滨海、高山、森林、丘陵与平原等优质气候资源的康养价值和气候康养特性,从趋利避害角度强调了气候康养所应注意问题。在综述有关气候与健康以及气候康养适宜性评估等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养生养老产业及医养融合经济发展前景,指出了气候康养未来研究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么枕生 《大气科学》1978,2(3):192-200
首先,综论已有气候序列变率的各种量数,提出气候标准序列变率和推导其与他种序列变率间的关系,以资比较。然后,推导了气候标准序列变率抽样分布的参数(平均数与方差),并证明了在正态假设下这些参数的简化结果和气候标准序列变率抽样分布函数中的参数是一致的。这些是本文的重点。最后,应用气候标准序列变率的一些统计理论说明其在资料统计方面的实用价值,指出其优越性。气候标准序列变率不仅可以分析气候特征,它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迁与旱涝规律,以及用于气候统计予报。  相似文献   

12.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对社会与经济和公众生活与生命的影响很大,因此受到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极犬关注。近些年的热点问题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是否会受到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近些年使用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气候模式对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模拟效果,其次是利用CMIP5气候模式评估观洲到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变化是否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最后是利用CMIP5气候模式考  相似文献   

13.
气候月报应在生产建设中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这是气候工作者较为明确的指导思想。1 气候月报的作用与要求省级气候中心制作的气候月报,从方法到内容应与国家气象资料中心有区别,既要有共同点又要有省级气候月报的特点。这个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气候过渡带温度变化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小冰期气候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ECHO-G全球气候模式对1550~1850年的小冰期气候进行了300个模式年的模拟,着重分析了东亚地区小冰期的温度变化特征,并与目前所得到的小冰期气候重建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太阳辐射、火山活动、CO2和CH4等主要气候影响驱动因子的条件下,较好地模拟出了东亚地区的小冰期气候特征,并与其它手段的气候重建结果相吻合,显示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小冰期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气候模式     
气候模式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表现地球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反馈的主要过程以及与外强迫的关联,广泛应用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因此气候模式是气候变暖研究的核心技术。气候变暖的预估几乎完全依赖模式的模拟。历届IPCC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报告,均  相似文献   

17.
由铁岭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江厚撰写的《秀丽的龙山秋色》一书,以科普形式,通俗而生动地介绍了辽北的气候特色,气象、气候与铁岭八景。气象、生产、生活,节气,气候与农事活动,水,生态平衡与气候环境。作者立足于辽北,把气候特色和热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把气象科学知识和生产、生活、旅游结合起来,把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可作为中学生学习地理、气候知识的课外辅助读物。  相似文献   

18.
气候轨道业务包括月、季、年和年际尺度的气候系统监测与诊断、短期气候预测、气候系统影响评价、气候应用与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通过对贵州省气候轨道业务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目前贵州气候轨道工作存在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茂名山阁气象站1960—2010年气象资料,对气候因子和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雨量呈递增趋势,日照时数缓慢递减。气候生产力以21.3 kg/(hm2·a)的速度递增,与各气候因子都具有相关性,其中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0.99,明显高于其他因子。粮食单产与同期气候生产力变化趋势相同,各气候因子通过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间接影响粮食产量。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降雨对气候生产力的增幅并不明显,还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使茂名的气候优势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