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通过传统纸质地图扫描而成的栅格影像在进行人工矢量化时,需对矢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耗时耗力且精度也往往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快速且准确的矢量化处理,提出了一种附带地理坐标识别的纸质地图快速矢量化方法.首先利用扫描后的栅格影像与经纬度模版影像进行SURF特征匹配,从而获取经纬度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横纵坐标信息;再计算仿射变换模型参数;最后在矢量化的过程中实现由像素坐标到地理坐标的转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栅格影像矢量化,而且可准确完成矢量数据的坐标转换,提高了纸质地图的矢量化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5.
利用GD I 对色彩透明度的支持实现了屏幕上栅格图像与矢量图形的有机融合显示,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作为三维模型的主体,其矢量化主要依赖人工勾画,虽有采用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建筑物提取的研究,但依然需要标注大量样本。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天津市典型区域为试验区,提出一种融合高度和光谱信息的倾斜摄影数据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通过高度初始分割、植被信息滤除、形态学后处理等,逐步优化建筑物提取结果,实现建筑物信息的自动提取,建筑物的总体识别精度达到94%。然后,通过对建筑物轮廓进行矢量化和规则化,在地理信息平台中实现了建筑物的对象化查询,拓展了实景三维模型的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7.
8.
9.
以矢量数据作为主动轮廓模型的初始位置,提出一种用于提取面状水体的新主动轮廓模型。在传统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的基础上加入基于目标-背景灰度的图像引力势能和基于离散曲率的形状约束势能,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抗噪性能。充分利用矢量数据的先验信息,自适应地确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同时,建立了基于相似性度量的提取精度评估模型,给出了基于贪婪算法的模型求解过程。最后,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GIS地图矢量化中,由于原始数据的获取,软件算法精度等原因使得矢量图形存在误差,本文阐述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原理,探讨了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对一些常用图形(矩形、圆、三角形等)进行矫正的方法,并应用于对一些具有模糊特征的地物边界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3.
在大型3维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在预加载整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形数据重新构建三角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3维地形的金字塔上下采样局部实时简化算法,实现对局部三角网地形实时高效的简化。该算法基于图像金字塔思想,通过对原始地形的三角格网执行下采样和上采样,结合预测残差对下采样的地形做局部简化,简化后的三角网十分逼近原始的高精度三角网。本文将该算法用于GeoBeans3维平台的汽车驾驶模拟系统中。该算法生成的地形简化且稳定,随着汽车活动范围的变化,按需销毁及重构更新地形。实验证明,当预测残差阈值取0.1时,三角形个数能简化到原始数量的2/3;残差阈值取0.2时,三角形个数可以简化到原始个数的1/4左右。由此可见,在视觉精度允许的范围之内,该算法对地形的简化效果较好,且耗时少,满足了3维系统及车辆驾驶模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线图的结构特点,首先提取节点信息快速抓住图像的总体拓扑结构,然后以节点信息指导进行矢量跟踪,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的交叉点问题,提高矢量化的效率和精度。基于节点信息指导和对不同连通体分类跟踪的方法避免了跟踪起始点选取的随意性和跟踪方向选取的盲目性,并具有抗噪性好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籍测绘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的首选方案,需要制定街坊划分、界址线设定、工作底图与采集草图一体化作业、数据文件管理、街坊线、图斑的绘制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常规2维行程压缩算法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遍历栅格数据过程中直接快速动态生成2维行程的栅格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以MD码代替行列号来扫描栅格数据,对于一个2×2的窗口由MD码反解行列号只需转换左上角格网单元,同时以动态线性表代替静态线性表.在提取栅格单元的过程中,直接检测对比格网单元的属性值,动态分配内存来建立2维行程编码.最后,大量实验表明,算法在运行效率和内存占有量方面均优于常规的2维行程压缩算法. 相似文献
18.
DJC数字测绘软件是综合性的测绘软件 ,在制作地图方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能方便的进行地图数据的矢量化 ,减少劳动强度 ,同时也能方便的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在地形图的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Maytham Safa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2008,10(4):407-4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Group K-Nearest Neighbors (GKNN) queries in spatial network databases, and suggests a novel approach based on real network distances.
This approach essentially uses network Voronoi diagram properties together with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 network expansion
for determining the inner network distances that are needed to obtain GKNN quer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