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2003,19(3):517-522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21Ma,证实早古生代末期东昆仑地区已从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表明昆仑山具有多期造山作用叠合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地质演化历史,同时为了探讨作为建立高压变质条件下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重要前提的同位素体系特征,对出露于喜马拉雅中段西藏哲古拉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包体中的峰期矿物和退变质矿物及其主岩花岗岩中的富钾矿物进行了常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坪年龄为11.48±0.18Ma,钾长石坪年龄为12.63±0.19Ma,二者的等时线年龄与之相当,分别为11.63Ma和12.58Ma.高压麻粒岩峰期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48.5±0.54Ma,等时线年龄为48.95±0.83Ma,(40Ar/39Ar)i为285;退变质矿物角闪石的坪年龄谱呈马鞍形,坪区数据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1.1±5.4Ma,(40Ar/39Ar)i为394,显示有过剩40Ar的存在.结合前人的研究,推定高压麻粒岩经历了一个快速的退变质作用过程,不仅变质作用没有达到平衡,早期与晚期变质矿物之间也没有达成氩同位素交换平衡,在标本尺度上或高压麻粒岩包体与主岩花岗岩之间均是如此.根据40Ar/39Ar年代学结果也可以了解到,在高压麻粒岩的退变质过程中,早期与晚期变质矿物之间的氩同位素体系有明显不同,这种氩同位素体系在不同变质阶段的不平衡记录为帮助建立不同变质地质事件的年代学序列提供了研究途径.依照获得的40Ar/39Ar年代学数据,可以建立喜马拉雅中段高压麻粒岩包体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推定高压麻粒岩经受了两期变质作用的叠加,峰期变质老于48.5Ma,晚期变质发生在31Ma前后;大约在17Ma前后为其主岩花岗岩捕虏,并在11Ma~12Ma之间被带至地表.文中对前人锆石U-Pb年龄进行了再分析,认为在高压变质作用条件下,由于熔体或流体从变质岩石中被抽提出去而限制了变质锆石的生长,因此,高压麻粒岩包体中的锆石U-Pb年龄没有能够记录高压变质事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藏南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环(株)中的新鲜黑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仲格耐二长花岗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分别为(13.30±0.32)Ma和(12.90±2.90)Ma,而倾日二长花岗岩株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则为(12.35±0.14)Ma和(12.37±0.26)Ma.与倾日岩株相比,仲格耐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值相对较高些,暗示了其相对较早的形成时间.考虑到倾日二长花岗岩株形成之后基本未遭受到明显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因此,12Ma也许代表了黑云母的结晶时间,属中喜马拉雅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确切地讲,邛多江变质核杂岩及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形成时间不是老第三纪的渐新世,而是新第三纪的中新世.本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时代的确定,对于探讨本区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揭示藏南拆离构造体系的动力学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块南缘中段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华北地块南缘4个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陕西黑山村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3Ma,河南马家湾岩体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2Ma,河南洛宁南八百坡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8. 3±0. 3Ma,山西蚕坊岩体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9. 2±0. 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该期岩浆的产生应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参1井底部花岗闪长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6Ma和891.0±1.9Ma,相应的等时年龄分别为933.8±6.8Ma和892.2±32.7Ma;闪长岩~(40)Ar-~(39)Ar坪年龄为1195.7±1.0Ma,等时年龄为1199.4±6.4Ma。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塔参1井底部的火成岩为一花岗闪长岩岩体,侵位时代为新元古宙早期;闪长岩形成于中元古宙晚期,是花岗闪长岩中的捕虏体。塔里木盆地腹地存在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基底,该岩体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块中东部中生代侵入杂岩存在有富闪侵入岩和花岗闪长岩类两套岩石组合.对其中 8个侵入杂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 40Ar/39Ar定年研究.山西临汾塔儿山正长闪长斑岩、山西长治西安里岩体和河南安阳东冶岩体富闪侵入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24.9± 0.3)Ma,(127.7± 0.3)Ma和(127.1± 0.1)Ma;鲁西临朐铁寨正长闪长岩和枣庄流井花岗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均为(124.9± 0.2)Ma;鲁西莱芜铁铜沟辉石闪长岩和蒙阴虎头崖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 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2.8± 0.3)Ma和(124.4± 0.3)Ma;皖北管店花岗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为(126.9± 0.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含有丰富幔源捕虏体的富闪侵入岩类和具有地壳成因的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的共存,暗示早白垩世华北地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达到了峰期.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Ma(N47)、135.6±0.6Ma(N17)、124.8±0.7Ma(N21)和125.9±0.4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更可靠地证实了郯庐断裂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东海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的韧性变形发生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晚期的脆韧性变形发生在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两期构造变形的运动矢量都表现为上盘向南东的运动。对被超高压变质岩构造掩覆的海州磷矿角闪岩相白云斜长片岩中白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的218.0±2.9 Ma的坪年龄和219.8 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早期的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约220 Ma。对在第二期构造变形滑脱面上定向生长的角闪石~(40)Ar/~(39)Ar定年,获得了坪年龄为213.1±0.3 Ma,等时线年龄为213.4±4.1Ma,表明了晚期变形事件的可能时代;对在滑脱面附近生长的伟晶黑云母和伟晶钾长石的~(40)Ar/~(39)Ar定年,获得了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03.4±0.3 Ma和203.6±0.4 Ma,等时线年龄为204.0±2.0 Ma和200.6±3.1Ma;伟晶钾长石的坪年龄为204.8±2.2 Ma,等时线年龄为204.0±5.0 Ma,表明该区这些岩石直到侏罗纪初才冷却到黑云母和钾长石的K-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结合前人关于该区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240Ma的年代学资料,推测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在240 Ma到220 Ma期间以3~4 km/Ma的折返速率从地幔(地表以下约80~100 km深处)折返到地壳中下部(约20~30 km深处),220 Ma到213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的早古生代闪长岩侵入体产于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带的西部,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及角闪石40Ar/39Ar测年对其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研究。两件闪长岩样品分别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53±3Ma和446.8±5.3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59.2±2.4Ma和442.9±4.2Ma。这为研究该时期弧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并表明该岩浆侵位后,经历了结晶并快速冷却的过程,可能揭示了本区岛弧带和华北板块碰撞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 Ar/^39 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癍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 Ar/^39 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迁安紫苏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河北省迁安县水厂地区的紫苏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紫苏辉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分别给出了18.7亿年和19.6亿年的~(40)Ar保存年龄。这两种矿物的年龄谱的视年龄的梯度变化表明,紫苏花岗岩形成后是缓慢冷却的。3.9亿年左右的一次热事件,造成了放射成因~(40)Ar的丢失。根据热历史和封闭温度的研究,从27亿年(侵入到该区紫花岗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到19.6亿年,紫苏花岗岩岩体的抬升速率为6.5m/Ma,但从19.6亿年到18.7亿年,其抬升速率高达111m/Ma,具有明显的构造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氯对40Ar-39Ar定年的制约及数据处理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松山 《地质科学》1992,(4):369-378
核反应35Cl(n,γ)36Cl和37Cl(n,γ)38Cl的最终产物36Ar和38Ar,对40Ar-39Ar定年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测定某些含K量低的沉积成因矿物时更为重要。本文介绍含Cl样品的40Ar-39Ar定年技术及全部数据处理步骤,以及ppm级K、Ca、Cl含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豫西小秦岭金矿区的一组^40Ar/^39Ar定年数据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徐启东  杨发城 《地质论评》1998,44(3):323-327
本文提供了一组小秦岭金矿区的^40Ar/^39Ar定年数据。根据地质体的形成温度和被测定矿物封闭温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各个年龄的地质含义。认为东闯钾长花岗岩墙和文峪二长花岗岩体分别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早期,主要金矿化发生在文峪二长花岗岩体已固结之后(132Ma),自1.3Ga以来,本区遭受过的区域性热事件温度不会超过350℃。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鸡西盆地基性岩40Ar/39Ar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鸡西盆地张新地区辉绿玢岩呈岩床状侵入晚中生代城子河组地层中;辉绿玢岩较纯净,无捕虏体,呈斑状结构,斑晶由普通辉石、斜长石组成,斑晶体积分数为35%~40%;基质由微晶斜长石、辉石、磁铁矿及玻璃质组成。辉绿玢岩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其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较为接近,该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介于96~101 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Albian-Cenomanian阶。结合区域上该期岩浆事件的特点,暗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时期鸡西盆地处于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Kula 板块 )向东亚大陆边缘斜向俯冲背景之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二道沟矿床绢云母的^39Ar/^40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庞奖励  裘愉卓 《矿物学报》1997,17(4):442-447
本文通过对绢云母39Ar-40Ar坪年龄的研究,得到二道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40±2.8Ma;从年代学方面证实了金矿化与对面沟花岗闪长岩无直接关系,而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该矿床是-岩浆热液为主要来源而混入有一部分大气降水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沿着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 ,发育了长度大于 30 0km、EW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中美合作阿尔金课题组的地质填图结果表明 ,该断层实际上是一条南倾的正断层 ,局部倾角可以低至 30°以下。沉积学和热年代学研究控制了拉配泉断裂的活动时代 :早—中侏罗统地层可以解释为断裂上盘的伸展盆地沉积 ;下盘岩石中钾长石40 Ar/ 3 9Ar测年和MDD模拟给出 2个阶段的冷却事件 ,早期事件出现在约 2 2 0~ 187Ma之间 ,晚期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晚期 (约 10 0Ma)。早期事件代表了拉配泉断裂正断作  相似文献   

17.
王松山 《地质科学》1987,(4):364-373
40Ar/39Ar年龄谱是研究陨石冲击事件的重要资料。根据对55块陨石40Ar/39Ar冲击年龄和陨石暴露年龄的分析,发现陨石的冲击年龄与陨石类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据此,将陨石冲击事件划分为九期。其中3900-4000Ma、470-540Ma和小于65Ma是陨石母体的三个重要演化阶段。阶段Ⅰ、Ⅱ和Ⅲ(冲击年龄大于30亿年)主要涉及高钙型无球粒陨石。所有球粒陨石的冲击年龄均小于30亿年。陨石暴露年龄因类型而异,铁陨石最大,石铁陨石次之,石陨石最小。  相似文献   

18.
GEOCHRONOLOGY OF ~(Ar)/~(39)Ar DATING IN THE BASEMENT ROCKS IN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40Ar/^39Ar定年中干扰同位素的质谱校正与低温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云莲 《岩矿测试》1993,12(2):122-127
将光谱纯的CaF_2和优级纯的K_2SO_4同样品一起在反应堆中照射,用MM-1200质谱计分别对其熔融释放的气体进行测定,得到干扰同位素校正因子: C_2=(~(36)Ar/~(37)Ar)_(Ca)=(2.40±0.24)×10~(-4) C_4=(~(39)Ar/~(37)Ar)_(Ca)=(8.06±0.10)×10~(-4) C_3=(~(40)Ar/~(39)Ar)_K=(3.18~6.86)×10~(-3) 将被照射过的含Cl样品释放的Ar和Cl混合气体,通入被冷却到-90℃的弯管,Cl被冷  相似文献   

20.
Silurian,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geological bodies in the Mianxian-Lueyang (Mian-Lue) collisional belt (MLB) and its neighbouring areas,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show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f having undergone deformation of two stages. The earlier one, which is inferred to be related to collisional orogeny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Sino-Korean palaeocontinents based on previous geological data, is responsible for large-scale, north-verging recumbent folds and overthrusts, and associated with low greenschist fades metamorphism. 40Ar/39Ar dating of three muscovite samp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localities yields plateau ages of 226.9±0.9 and 219.5±1.4 Ma and an apparent age of 194.5±3.0 Ma. Thus, the late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Sino-Korean palaeocontinents has been constr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