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东部苏鲁豫皖早第三纪构造属喜马拉雅构造阶段的一个构造分阶段,其构造格局是古新世—渐新世地壳块断运动的产物。可将其划分为四级:凸起与凹陷;隆起与坳陷;隆起带与坳陷带;隆起区与坳陷区。进而把区内早第三纪构造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25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63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阐明油气和盐类矿产分布规律,早第三纪盆地应与该时期四级构造单元的负向构造——凹陷对应。盆地分类主要因素为:古地貌特征(盆岭结构)和岩相特征(单相带与多相带),据此将早第三纪盆地分为四种类型——盆岭式(以岭为主)单相带盆地;盆岭式(以岭为主)多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单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多相带盆地。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与盆岭式多相带类型的盆地密切相关。以河南舞阳早第三纪盆地为典型,进一步阐明了盆岭式多相带盆地与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刘唯一  陈勇  王淼  张韩静 《岩矿测试》2018,37(2):111-120
甲烷水合物稳定性主要控制着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温度、压力、孔隙水盐度和气体组分等因素影响着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甲烷水合物的形成与地层水关系密切,而地层水中的各种盐离子(Cl~-、Na~+、Mg~(2+)、SO_4(~2-)、Ca~(2+))以及过渡金属(Fe、Mn、Cu、Co、Ni等)会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条件。因此,研究盐类对甲烷水合物的稳定性认识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本文分析了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三大盐类对甲烷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同一盐类不同盐度条件下,随着盐度的增加,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向低温高压偏移。总结了不同盐类和阴阳离子对甲烷水合物的抑制作用大小:在相同浓度、不同盐类条件下,盐类浓度在1.0~1.5 mol/L时盐类对甲烷水合物的抑制作用大小为MgCl_2CaCl_2Na ClKCl,盐类浓度大于1.5 mol/L时CaCl_2的抑制作用较强;阴离子对甲烷水合物的抑制作用大小争议较大,阳离子中Mg~(2+)对甲烷水合物的抑制作用最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已有数据与实际地质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真实实验条件下加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甲烷-水体系的详细研究。本文提出,将高压可视反应腔与显微激光拉曼技术相结合,有望准确获取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明确盐类和阴阳离子的抑制作用大小,以及盐类和离子特性如何影响水合物的形成和稳定,以便为未来的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序盐丘,是盐类物质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运动的产物。其形态甚为奇特,结构也很复杂。根据盐类物质与上覆地层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1)岩株(栓)没有刺穿上覆地层的,称为盐背斜(图1);2)刺穿上覆地层的,谓之底辟构造(图2)。盐丘的这种特殊构造形态,提醒研究蒸发岩成盐条件的人们:在有盐岩沉积的盆地内,是否有盐类物质的运动和盐丘的  相似文献   

4.
二叠系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也是成因非常特殊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通过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等技术手段,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风城组盐类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确定盐类矿物成矿流体属中-低温度(51.2~125.7℃)、中-高盐度(13.72%~24.93%Na Cl)、中偏高密度(1.06~1.16g/cm3)的H2O-Na Cl体系、并含有CH4气体的高碱性热卤水;提出风城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与湖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推测下渗湖水与幔源岩浆水混合形成的深部高碱性热卤水失衡回返,萃取易溶盐类物质,最终通过湖底喷流口以热卤水形式喷发,与湖盆底部低浓度水混合"兑卤成盐",形成罕见、复杂盐类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石膏和盐类矿物的实测光谱特征表明,石膏反映在ASTER图像631(ETM图像743)假彩色合成图上呈现浅天蓝色调,而石盐为弱粉红色的色调特征。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石膏与盐类矿物的信息。野外查证结果显示,本次提取的信息与实际地物对应良好,并且在野外查证中新发现了一处含钾石盐层,根据遥感信息推测喀什西南凹陷区(文中D区)为找钾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6.
陈进 《云南地质》1992,11(3):226-237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云南侏罗系的划分、对比以及含盐特征,重点论述了上侏罗系安宁组(妥甸组)盐类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盐泉(盐霜)水化学对找盐(钾)的指示意义以及成盐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相、古地理,最后,对在云南省境内找盐(钾)作了远景分析(侏罗系成盐远景区划)。晚侏罗世安宁期(妥甸期)是滇中地区的主要成盐期,西面的楚雄湖盆沉降幅度较大,最大沉积厚度逾2000m,而昆明(会东-安宁)湖盆一般只有500-600m。安宁组含盐层剖面一般由淡水——咸化-淡化构成一个完整的蒸发沉积旋回,湖水时深时浅,当时已是一种内陆萨布哈环境。区内盐类矿床的形成与海水关系不大,盐类物质可能以多种形式的陆源补给为主。  相似文献   

7.
钙芒硝是盐类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光轴角小(2V=7°)一直是钙芒硝的重要鉴定特征之一。笔者研究表明:该矿床中钙芒硝的光轴角(2V)除大量为7°左右外,还有相当部分可从10°一直连续变化到接近40°。此发现对盐类矿物的鉴定具现实意义,2V变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查明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 碱矿属于易溶盐类矿床,它的形成除了应具备一般盐类矿床地质背景外,还得有如下四个独特的条件:(1) 受构造控制的非海相内陆闭流盆地;(2) 盆地周边岩石为富钠火成岩、变质岩等岩类;(3) 干旱、半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条件;(4) 碱性沉积环境。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0多个碱矿,绝大多数为第四纪碱湖矿床。前第四纪的古碱矿,有早第三纪始新世的美国绿河、我国河南吴城和安棚,以及晚第三纪的土耳其贝帕扎勒安卡拉等。此外在我国洪泽、三水盆地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含碱层位。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9.
晚第四纪MIS6以来柴达木盆地成盐作用对冰期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是控制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其作用机制尚待明确。作者以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盐湖的3个含盐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铀系测年测定其沉积时代,并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测定其盐类矿物种类。铀系测年显示D18剖面石盐和芒硝层的沉积时代为13.1±2.0 ka BP~15.9±2.5 ka BP,其中芒硝沉积年代属于末次冰期MIS2晚期;MXK2剖面芒硝层的沉积时代分别为131.7±39.5 ka BP和158.3±10.8 ka BP,D12剖面芒硝层的沉积时代分别为166.6±20.2 ka BP和198.0±20.6 ka BP,可以对应于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XRD分析确定了3个剖面的盐类矿物主要为芒硝、石盐和石膏。综合多个盐湖晚第四纪成盐数据,本文认为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和末次冰期MIS2是柴达木盆地晚第四纪重要的成盐期,冰期的冷干气候有利于石盐和芒硝等盐类沉积。柴达木盆地"冰期成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冰期环境下盆地周边山体冰川规模的扩张以及干冷的冰期气候,共同造成了盐湖补给水量的减少。此外,晚第四纪MIS6和MIS2的冰期降温也是导致盆地中冷相盐类沉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盐湖的国家,各种盐类资源极为丰富。我国的盐湖以其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各种矿产资源之富、盐湖类型之全闻名于世界。而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盆地有大小盐湖(包括干盐湖)共28个,蕴藏着丰富的钾、硼、锂及钠、镁、锶等多种盐类矿产资源,并含有铷、铯、溴、碘等多种元素。  相似文献   

11.
盐类沉积地热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类沉积在埋深增加、地热温度逐渐增高的过程中,含结晶水的矿物将脱水熔融,矿物相发生转变。盐类沉积随着地热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平衡的过程,称为地热变质作用。 博歇特(H.Borchert)[1]对地热变质作用做过较多的论述。但是,无论从物理化学分析的原理上,或是从组合热变质过程的认识上,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文论述了盐类组合地热变质作用的相平衡规律,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些规律。应用体系稳定平衡的多温图分析了盐类沉积的地热变质过程。 本文内列出的盐类矿物及符号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江陵凹陷南缘盐井-申津渡凹地的早始新世新沟嘴组发育一套钙芒硝-石盐的蒸发岩系地层。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显示,含盐系地层的主要盐类矿物包括石盐、钙芒硝、硬石膏,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中。钙芒硝为原生-准同生的盐类矿物。根据盐类矿物的类型和沉积特征以及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的广泛发育,推断出盐井-申津渡凹地在新沟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为暖型。钙芒硝δ~(34)S组成为25‰~33‰,高于同时期海水硫同位素(17‰~19‰),可能经受过细菌改造。除此之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时,盐井-申津渡凹地的硫酸盐物质也有可能来源于西部较老时期的含硫酸盐地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盐类矿床和现代蒸发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成因观点,使一百多年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沙洲说”和“沙漠说”成盐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内生成盐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盐类的沉积成因,提出了它的形成机理的一些假设。一些沉积学研究者对盐类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和卤水演变(主要是混合)直接引起的沉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研究工作也指出了传统成盐理论的许多问题;承认内生作用在某些盐类沉积中具有重要影响,但不认为巨大的盐类沉积是内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徐昶 《沉积学报》1983,1(3):123-127
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类资源。据钻井资料表明,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可以分为未成盐和成盐两个阶段。成盐阶段中具盐类沉积和碎屑沉积交替成层或混层的特征,构成许多盐类和碎屑沉积物相间的沉积韵律。粘土矿物的形成和稳定,除了基本的金属离子外,还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通过对粘土的某些研究,认识盐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某些特征,讨论粘土矿物在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有意义的。本文通过盆地内10个湖区64个样品的资料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钾盐区域分布与找钾远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陆是由不同古气候环境下的若干小陆块(克拉通)、微陆块和造山带拼合而成,既可与其他大陆块对比,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导致中国海、陆相盐盆地构造环境和成盐成钾的某些特殊性,表现为:具有成盐多期性;成盐时代的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海相盐盆地规模较小;盐盆地后期变动大和液态矿产等特点。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形成的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该区是找钾的关键地区。且规模较大的叠合结构可溶盐沉积多发育于较稳定的陆核中。按中国成盐盆地所在构造域特点,划分为华北盐类成矿域、扬子盐类成矿域、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以及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并分别讨论其成盐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16.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盐类矿物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位于非洲大陆西部边缘,是白垩纪时期沉积的大型钾盐矿床。文章运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识别出布谷马西钾盐矿的主要盐类矿物有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和溢晶石。盐类矿物的沉积顺序为: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或溢晶石。该矿区的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盐类沉积物中贫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可能与白垩纪"方解石海"的海水成分密切相关。矿区中的钾石盐主要是由光卤石淋滤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奥克谢尼乌斯提出的沙洲说(1877)一直在盐类矿床的成因理论中占着统治地位。这个理论是以德国的苦灰世钾盐沉积的特征为根据,以海水蒸发结果为依据,以卡拉布加兹湾作为现代实例而建立起来的,为盐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模式。稍后,沃尔瑟根据现代盐湖的成盐作用,提出了沙漠说(1894),后来又得到葛利普的支  相似文献   

18.
<正> 早已查明含钾盐类建造有钾盐和钾镁盐成分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第一类为氧化物型。盐类矿物只有钾石盐和光卤石:第二类为硫酸盐型。在该种类型中,除了钾石盐和光卤石以外尚有硫镁矾、杂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等硫酸盐。据推测(1962;等,1978),这些建造形成于主要是海水补给的含盐海盆,同时,海水的成分是不变化的(至少在前寒武纪以后),其聚盐的古地理环境及大洋与陆地(由表生带)补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这类盆地中产生含钾盐类建造成矿特殊性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因素在这种  相似文献   

19.
郭佩  李长志 《古地理学报》1999,24(2):210-225
中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然而盐湖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湖水化学性质、盐类物质来源和盐矿资源开发等,对盐类矿物沉积特征和埋藏成岩改造研究较少,造成从蒸发岩角度去理解古代盐湖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较为困难。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型盐湖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介绍了盐湖分类方案和蒸发岩中盐类矿物的主要成因类型,并总结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常见的硫酸盐、氯化物、含钠碳酸盐和硼酸盐的沉积—成岩过程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同时,尝试利用盐湖沉积最新研究成果去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蒸发岩研究中存在争议或值得关注的问题,得出: (1)深部热液可为湖泊输送大量元素离子,但要在湖泊环境下富集大量蒸发岩,则(半)干旱气候和蒸发浓缩作用是前提条件;(2)易溶蒸发岩(如石盐)在沉积中心单层厚度大,而在斜坡—边缘区缺失,这是季节性气温变化和温跃层浮动引发“中心聚集效应”的结果;(3)温度可影响蒸发岩中盐类矿物溶解度、晶体结构形态和发育深度,而部分无水盐类矿物在常温常压下却无法结晶,这一现象可用来指示古地温和地层埋藏史;(4)碳酸盐型盐湖中的Na-碳酸盐种类可指示大气CO2浓度和古温度。  相似文献   

20.
郭佩  李长志 《古地理学报》2022,24(2):210-225
中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然而盐湖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湖水化学性质、盐类物质来源和盐矿资源开发等,对盐类矿物沉积特征和埋藏成岩改造研究较少,造成从蒸发岩角度去理解古代盐湖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较为困难。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型盐湖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介绍了盐湖分类方案和蒸发岩中盐类矿物的主要成因类型,并总结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常见的硫酸盐、氯化物、含钠碳酸盐和硼酸盐的沉积—成岩过程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同时,尝试利用盐湖沉积最新研究成果去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蒸发岩研究中存在争议或值得关注的问题,得出: (1)深部热液可为湖泊输送大量元素离子,但要在湖泊环境下富集大量蒸发岩,则(半)干旱气候和蒸发浓缩作用是前提条件;(2)易溶蒸发岩(如石盐)在沉积中心单层厚度大,而在斜坡—边缘区缺失,这是季节性气温变化和温跃层浮动引发“中心聚集效应”的结果;(3)温度可影响蒸发岩中盐类矿物溶解度、晶体结构形态和发育深度,而部分无水盐类矿物在常温常压下却无法结晶,这一现象可用来指示古地温和地层埋藏史;(4)碳酸盐型盐湖中的Na-碳酸盐种类可指示大气CO2浓度和古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