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碱长化岗岩组成的彭山隐伏岩体为中心,各类金属矿床呈“晕圈式”分布。矿床的形成分为2个成矿期共7个阶段,通过对彭山岩体、典型矿床及围岩中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资料进行分析,反映出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体的缦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隐伏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年龄为128~129Ma,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彭山隐伏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2=75.42%~76.46%)、富碱(Na2O+K2O=7.93%~8.35%,K2O/Na2O=1.32~1.61)的特征,极度贫Mg(普遍MgO=0~0.07%),贫Ca(CaO=0.37%~0.69%),弱过铝质(A/CNK=1.04~1.11),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Hf、Nb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Ba、Eu、P、Ti。稀土总量偏低(∑REE=41.18×10-6~85.06×10-6),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5~0.11)。104×Ga/Al比值变化于2.75~4.04,平均值为3.19。这些特征均不同于典型的A型和S型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可能是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该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偏高,主要集中在-0.6~-4.5,显示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属壳幔混源花岗岩,推测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华南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狮吼山矿区是江西省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硫铁多金属矿床,伴生W、Cu、Au多种成矿元素,成矿作用与矿区出露的茶山迳复式花岗岩体有关。岩体主要包括茶山迳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莲湖细粒二长花岗岩两期,为研究成矿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本次工作进行了U-Pb锆石定年、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为右倾型,弱Eu负异常,以富集Cs、Rb、Th、U、Pb,亏损Ba、Nb、Sr、和Ti等元素为主要特征,属于低Ba-Sr壳源花岗岩类;锆石具较好晶形,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利用LA-ICP-MS进行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为(162.4±0.6)Ma(MSWD=1.8),加权平均年龄为(162.4±1.4)Ma(MSWD=1.4),谐和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表明茶山迳复式岩体侵位于燕山早期中侏罗世;综合考虑岩体矿物组合、主微量元素及高分异特征,认为其成因分类应属于S型花岗岩;对比中国花岗岩成矿元素平均含量,茶山迳两期花岗岩均具有较高的W、Mo、Bi、Pb等成矿元素含量,可同时为成矿作用提供热源、流体及物质。  相似文献   

4.
北山花岗岩S型/I型空间变化规律及含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山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出露面积接近总面积的30%,形成时代以华力西期为主,约占80%以上.笔者根据岩石化学判别统计,本区花岗岩的S型/I型个数比例,北带0.33,中带0.54,南带0.59,说明从北向南,I型花岗岩逐渐减少,S型花岗岩逐渐增多.区内花岗岩类为重要的含矿岩石,其中典型斑岩铜矿床与I犁花岗质斑岩有关,当出现铜铅组合时则与S型花岗质斑岩有关;钼矿床有关花岗岩一般属I型.当出现钨钼组合时则向S型花冈岩过渡;钨锡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既有I型,也有S型,专属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斌  蒋少涌  罗兰 《岩石学报》2015,31(3):701-708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处于钦杭成矿带东段靠扬子板块一侧,是扬子板块东南缘地区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集区。目前该地区尚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年代学资料。本文应用LA-MC-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矿集区内尖峰坡矿床中锡石样品进行了研究,获得尖峰坡锡矿的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129.7±2.5Ma(N=31,MSWD=5.5),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28.3±2.5Ma(N=31,MSWD=7.6),表明尖峰坡矿区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与已报道的彭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相一致。紧密的时间以及空间关系显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对形成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对华南地区锡钨区域成矿年代学对比表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锡钨成矿带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46~124Ma),这与其北侧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鄂东南铜多金属矿集区的成岩成矿时代相同,而明显不同于南岭地区晚侏罗世(160~150Ma)以及滇东南-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98~76Ma)的锡钨成矿作用,说明扬子板块东南缘具有与南岭以及滇东南-桂西北地区不同的锡钨成矿背景,而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统一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江西彭山矿田为一以锡、铅、锌、萤石为主,并存在锑、铜、金等矿产的大型多金属矿田。地处江西省德安县,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钨锡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南,钦杭结合带以北,九江坳陷南缘偏九岭-障公山隆起带一侧。前震旦系浅变质岩系基底在该矿田出露较少,上覆沉积盖层主要以震旦纪至泥盆纪的砂砾岩、页岩、灰岩以及白云岩为主(卢树东等,2005)。矿田内构造主要以NEE向、NNE向以及燕山晚期形成的底劈穹窿构造为主。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以燕山期为主,白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侵位于震旦—寒武系地层中,后期另有少数花岗斑岩岩脉和辉绿岩岩脉侵入。  相似文献   

7.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2、K2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 -6~256.66×10 -6)、CaO/Na2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2O5、TiO2、TFeO/MgO、Al2O3/TiO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 (t)值(-8.22~-13.93),高(87Sr/86Sr)i=(0.71283~0.72410)。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9.
马关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滇东南-桂西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上。为了限定马关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事件的准确时间,本文对老君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第一期花岗岩的定年结果为96±2Ma,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应为晚白垩世,与华南西部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事件耦合。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中等SiO2(69.6%~73.6%),高碱(K2O+Na2O=6.56%~8.66%),高钾(K2O>Na2O),强过铝质(A/CNK>1.1)的特征。较低的Sr(<50×10-6),较高的Rb(>270×10-6),低Na2O、CaO,以及P2O5、Y与Rb的演化趋势表明其应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低CaO/Na2O值(<0.3),高Rb/Sr、Rb/Ba值的特征表明其源岩为富粘土泥质岩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老君山花岗岩应与滇东南-桂西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事件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即华南西部晚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围绕岩体(和隐伏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盖层内受伸展构造控制的断层系统是区域上的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其北部主要铀矿类型为花岗斑岩型铀矿床,铀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超淺成侵入相的花岗斑岩有关。前人多针对某一具体矿床含矿主岩开展工作,获得的花岗斑岩成岩年龄数据相差较大,影响了对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的深入研究。选择相山北部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等铀矿床的含矿主岩——花岗斑岩系统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以期厘定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含矿主岩的成岩时代和成因类型。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的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6±1.3Ma(MSWD=0.45,n=26)、136.2±1.3Ma(MSWD=1.2,n=21)、133.4±11Ma(MSWD=0.67,n=24)及134.3±1.1Ma(MSWD=0.88,n=25),集中在132~137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研究认为,相山北部花岗斑岩成因类型界于A型花岗岩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型,为A-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地壳物质作为主要成分参与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斑岩为板内构造界境下伸展体制的产物,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因板块后撤导致岩浆侵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出露于湖南东北部华容县附近的桃花山—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两岩体侵位时代分别为129 ± 1 Ma和117 ± 1 Ma。桃花山主体岩性为(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 = 71.75%~73.81%,K2O/Na2O = 0.84~1.11,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Eu为中等负异常,ΣREE较高,Rb/Sr = 0.9~2.7,(La/Yb)N = 26.92~86.02;高ISr(0.714~0.723),低εNd(-9.76~-10.6), 高t2DM (1.72~1.79 Ga)。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 = 69.64%~72.73%,K2O/Na2O = 0.62~0.7,准铝质至弱过铝质,Rb/Sr = 0.26~0.88,(La/Yb)N =11.97~12.67;低ISr( 0.707~0.709),高εNd(-6.38~-6.73),低t2DM (1.43~1.46 Ga)。综合分析表明,桃花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GPG),源岩为华南古元古代基底;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似含堇青石及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源岩为低成熟度的变杂砂岩。桃花山、小墨山岩体形成于华南早白垩世伸展背景下的局部挤压增厚环境。江南断裂晚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造成了华容地区的小范围地壳增厚,并为桃花山源岩的“湿”深熔作用提供了流体聚集通道;小墨山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幔源岩浆的底侵有关,热的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的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而且与熔融的壳源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武夷—云开陆内造山带上.侧塘岩体岩性主要是片麻状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41.5±13)Ma,表明片麻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岩体K2O/Na2O大于1.1(K2O/Na2O=1.10~3.52,个别为22.38),铝饱和指数(A/CNK)为1.26~3.49,属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Rb、Th、U、K、Pb、Nd等,亏损Ba、Nb、Ta、Sr、Ti等,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5.18~10.62],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δEu=0.52~0.60),具似大陆弧特征.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εHf(t)=–1.3~ –12.5,其平均值为–5.82.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为1502~2228 Ma(n=10),平均值为1794.8 M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片麻状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武夷—云开陆内造山早期挤压造山造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推覆,导致地壳加厚,并诱发下地壳古—中元古代砂泥质麻粒岩相源岩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侧塘岩体.  相似文献   

13.
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第Ⅰ幕(65.5~55.0Ma)为地块的差异升降运动,断裂活动规模大;第Ⅱ幕(40.3~...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乌兰地区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才来  雷敏  吴迪  李天啸 《地球学报》2016,37(4):493-516
柴北缘乌兰地区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哈德森沟岩体的年龄为(413±3)Ma,许给沟岩体的年龄为(254±3)Ma,椅落山岩体的年龄为(251±1)Ma,察汗诺岩体角闪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49±1)Ma和(248±2)Ma,察汗河岩体年龄为(240±2)Ma,晒勒克郭来岩体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0±1)Ma和(244±3)Ma。从年龄上看,这些花岗岩明显地分为两期:早期属早泥盆世(年龄为413 Ma),形成的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碱长花岗岩;晚期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年龄为254~240 Ma),又可进一步细分为254~251 Ma、250~248 Ma、244~240 Ma三次侵位,对应的岩石组合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期花岗岩类不仅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且还富集部分高场强元素(Zr、Y、Nb等),属A型花岗岩;晚期花岗岩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I型花岗岩。早期花岗岩的87Sr/86Sr比值(0.710 8)和Nd模式年龄(T2DM=2.10 Ga)均高于晚期花岗岩(0.707 6~0.710 7,T2DM=1.41~1.58 Ga),但晚期花岗岩的εNd(t)值(-11.6)低于早期花岗岩(-4.8~-6.8),表明早期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古元古代的大陆地壳,而晚期I型花岗岩起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我们认为,早期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祁连岩石圈拆沉导致欧龙布鲁克陆块北缘减薄、拉伸有关,也标志着宗雾隆裂陷的开始;而晚期I型花岗岩类的形成与宗雾隆洋壳向南俯冲于欧龙布鲁克陆块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江西付坊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坊岩体出露于华南武夷山中段,属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在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付坊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LA-ICM-MS 锆石U-Pb 定年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付坊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英云闪长岩组成,岩石中含有石榴石、矽线石等富铝矿物。A/CNK值为0.99~1.14,属弱过铝质-强过铝质。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Cs 和稀土元素La,Ce,Nd, 亏损Ba,Sr,Nb,Ta,P,Ti 为特征,总体上属低Ba-Sr 花岗岩范畴。Rb/Sr(0.56~1.19,平均值为0.92)和Rb/Nb比值(6.85~25.18,平均值为15.43)高于中国东部及全球地壳平均值。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平均值分别为243.7×10-6和251.6×10-6),轻稀土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亏损相对明显,Eu/Eu* = 0.44~0.61(平均值为0.53)。对付坊岩体中的一个花岗闪长岩和两个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 锆石U-Pb 年龄测定,其结果分别为(443.9±3.5 ) Ma(MSWD = 1.09),(443.1±4.6)Ma(MSWD = 0.25) 和(433.6±3.9) Ma(MSWD = 0.61)。其中前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属奥陶期末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产物。后一组年龄略晚,属早志留世花岗岩。研究表明,付坊岩体属S 型花岗岩类,岩浆来源于古元古代(Nd 模式年龄为2 153 Ma~2 249 Ma)地壳组分的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其源岩主要由含少量泥质的砂质岩组成。形成于奥陶纪末的花岗岩属同碰撞(同造山)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环境,区域上分布局限。志留纪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后造山)伸展环境,区域上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6.
The Shicaogou granit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magnesian (Fe-number=0.71-0.76), calcic to calc-alkalic (MALI=3.84-5.76) and peraluminous (ASI=1.06-1.13) granite of the syn-collisional S-type, with high SiO2(>71%), A12O3 (>13%) and Na2O+K2O (6.28%-7.33%, equal for NaO2 and K2O). Trace element and RE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granite is rich in LILE such as of Rb, Sr, Ba and Th, and poor in HFSE like Yb, Y, Zr and Hf. Its Rb/Sr ratio is greater than 1; the contents of Nb and Ta, and the ratio of Nb/Ta as well as the REE geochemical features (e.g. REE abundance, visible fractionation of LREE and HREE and medium to pronounced negative Eu anomalies) are all similar to those of crust-origin, continent-continent syn-collisional granite. Moreover, the granite exhibits almost the same pattern as that of the typical continent-continent syn-collisional granite on the spider diagram and all samples fall within the syn-collisional granite field.The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nvestigation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zircon f  相似文献   

17.
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测试年龄为245±1 Ma,说明其形成于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具有高Si、富K、贫Ti、Ca、Fe、Mg的特点;A/KNC1.1,显示出S型花岗岩特点;固结指数(SI)为1.68~1.88,分异指数(DI)为93.94~94.25,说明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80.10×10-6~145.0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较富集,表明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对伊春地区南部中寒武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年龄为(504.1±5.4)Ma,是中寒武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具富碱、富钾的特征,高K2O/Na2O,低TFeO,属钾玄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A/CNK> 1.1,为强过铝质,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同碰撞区和造山晚期花岗岩区;Rb-Hf-Ta图解上样品落在同碰撞-碰撞后构造花岗岩区;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 Nb)图解上,样品落在同碰撞花岗岩区.该地区中寒武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揭示了岩石形成于板块碰撞作用,表明伊春地区在中寒武世存在碰撞造山事件.在该时期佳木斯与松嫩—张广才岭板块已经拼合,并形成具有壳源特征的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赣东南大富足成铀岩体锆石U-Pb定年和构造背景与含矿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与铀成矿关系密切。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大富足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岩体的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33.4±1.6)Ma(MSWD=0.30,n=13)和(233.1±1.6)Ma(MSWD=0.48,n=12),表明岩体形成于华南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第一阶段末期。大富足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对低含量的SiO2和较高含量的Al2O3及ACNK值(1.12~1.36),并富含黑云母、白云母等富铝矿物,显示大富足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同碰撞挤压背景,是富含泥质成分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的结果。岩体具有较高的U、Th含量,独立晶质铀矿物和活动铀浸出率,暗示大富足岩体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赣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留纪。岩体总体为过铝质到强过铝质(A/CNK=1.05~1.28)、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花岗岩和包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一致,均富集Rb、Th、U、K、Pb,亏损Ba、Sr、P、Ti,Eu负异常明显。岩石属于S型花岗岩。花岗岩和包体εHf(t)均为负值,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3.7~-3.3,-8.4~-3.2),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较老(总体为1.6~2.3G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早古生代晚期赣南地区,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范围的成熟地壳的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源于中、下地壳的熔体在约425Ma侵位形成中酸性岩浆,再向上侵位形成会同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