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岭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论述了石岭沟金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石岭沟金矿属沉积—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的金矿成矿模式的推出,金矿成矿系列的深入研究,大型一起大型金矿成矿条件的探讨,新的金矿类型的发现及其研究,金矿研究中同位素地质应用误区的讨论等等,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哀牢山金矿带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和大坪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中较为典型的三个重要金矿床,本研究选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顺磁共振法确定了这三个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关哀牢山金矿带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峪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深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金石英脉中矿物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文峪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出文峪金矿是在地表较浅部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母液为低盐度Na-Ca-Cl-CO2系列热液流体。运用了包体测温和包体化学成分以及盐度、密度等资料,对该矿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认为文峪金矿深部有富金矿体存在,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这些进展有助于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深入地研究了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建立了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造山带型金矿的概念。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成矿理论获得了新的证据,在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中岩浆流体较普遍存在,变质去挥发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是金矿成矿所需的低盐度流体。全球超大型金矿以中温热液型、浅成火山热液型金矿及砂金矿最为多见。从成矿系列理论发展到成矿系统理论,强调了金与其他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铁氧化物型铜一金矿床和钨一锡成矿省内与侵入体有关的2种新类型金矿床。提出金的宇宙来源及撞击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吐拉苏火山盆地金成矿系列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天山伊尔曼得金矿、恰布坎卓它金矿、阿希金矿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形成于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环境.这些金矿在同一期火山作用下成矿,成矿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陆缘岩浆带的构造背景都存在相似性和共性.但由于流体受成矿区孔隙或断裂构造的影响,如伊尔曼得金矿和恰布坎卓它金矿发育孔隙构造、阿希金矿发育断裂构造、塔吾尔别克金矿发育斑岩原生裂隙和微裂隙,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流体沿着不同构造流动,其运动方式也不同.伊尔曼得金矿和恰布坎卓它金矿的成矿流体沿孔隙以渗透方式运动,产生大量的交代作用,矿体呈穹丘状和似层状,为酸性硫酸盐型金矿;阿希金矿沿断裂构造以两个大平板间的流动方式运动,产生充填作用,矿体呈脉状,为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塔吾尔别克金矿成矿流体沿着斑岩体的原生裂隙和微裂隙以缓慢流动和渗透方式运动,矿体呈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为斑岩型金矿.导致成矿物理化学环境、成矿机理和矿床类型上存在差异、这些矿床类型构成了金矿成矿系列,建立金矿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大明 《西北地质》1996,17(4):16-23
本文概述了陕西金矿的勘查现状,成矿条件、工业类型,成矿规律等,进一步指明了找金方向。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省内金矿资源较为丰富.在研究典型金矿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金矿的成因类型、矿产预测类型以及金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对辽宁省大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关系的新认识,结合重大构造事件与金矿成矿效应的耦合关系,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揭示了省内金矿的成矿动力学演化机制,将全省金矿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特征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永福 《地球学报》1995,16(2):177-181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其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它们有着独具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比较多样,矿床类型亦较繁多,并多具活动性陆壳的成矿特征。金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热液矿床多具后生特征。矿床类型以交代-重熔花岗质杂岩中的玲珑-焦家式金矿为最重要,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带型金矿次之,微细浸染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亦有一定远景,金矿资源比为:岩金占51.7%,伴生金占31.48%,砂金占16.76%。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矿地质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质构造单元的演化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复杂,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一性并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金的成矿时代以燕山期最为重要,吕梁一晋宁期和华力西期次之,再次为五台期和喜马拉雅期。成矿时代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我国金矿资源比例为岩金51.76%,伴生金占31.48%,砂金占16.76%。金矿控矿构造特征明显。三大成矿域有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6,15(1):53-57
冷龙岭—毛毛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为揭示这一地区金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以及成矿构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青分岭金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对该区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以及金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以及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的构造动力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沟通了不同的圈层和岩石,表现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多源性以及构造矿化的分带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表现为剪切变形及热动力变质与构造岩的分带性,以及含金剪切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性;由导矿构造、储矿构造和成矿构造流体等子系统组成了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湖南益阳-沅陵一带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典型金矿床的研究,作者将湖南益阳-沅陵金矿密集区内的金矿床分为单金、金-锑、金-钨和金-锑-钨四种类型,并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能量的来源,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沉淀的机制。在对矿床地球化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实际上是开放体系中低温水/岩反应过程的认识,并建立了相应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胶东玲珑金矿田地表以下2070 m处发现黑云母二长岩,不仅可以探索该区金矿成矿物质的来源,而且对研究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黑云母二长岩在胶东金矿集中区地表及其他钻孔岩芯中尚未见报道,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具有典型的二长结构。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斜长石、正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含有较多的金属矿物,主要为原生的黄铁矿和磁铁矿等。黑云母的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23.7±1.5 Ma,晚于玲珑花岗岩、滦家河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与玲珑金矿的形成年龄非常接近。尽管玲珑金矿矿体中的金属矿物并不一定直接来源于黑云母二长岩,但从形成时间分析,二者具有成因联系。黑云母二长岩在侵入过程中可能为金矿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而且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能量及驱动力。因而可以推断,黑云母二长岩的侵入与玲珑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 ,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粉砂质千枚岩、千枚岩 ,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第二、三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 ,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褐铁矿 ,矿床的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表明 :金属矿和硫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 ,属容矿岩石类的沉积岩中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6.
韧性剪切带中金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刘继顺 《地质论评》1996,42(2):123-138
在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业已得到公认,但在形成时间和成因关系以及物质来源诸问题上则争论颇大。本文剖析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混乱缘由,进而认为:韧性剪切带中既可存在韧性剪切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化,又可存在韧性剪切期后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既可有深部成矿物质来源,又可有浅部表层成矿物质来源,实际上为典型的多因复成金矿床。因此建议将其称之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康滇地轴石棉—会理段金矿化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小春 《矿物岩石》1994,14(1):74-82
本文在研究康滇地轴石棉-会理段金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金矿化的同位素年龄、氢、氧、碳、硫和铅同位素的变化特征。指出了它们的流体类型、碳、硫、铅及金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从而建立了本区金矿化的成矿序列。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某些特征及其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重要意义的金─石英脉型矿床可作为研究超大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找矿问题的良好实例。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1)在超大型和非超大型金─石英脉型矿床间,在成矿流体包裹体方面尚未发现有意义的区别。似乎不存在能形成上述类型的超大型金矿的任何独特流体。(2)有利的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背景,良好的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适宜的围岩,丰富的成矿物质,大量富含CO_2的流体活动,多期、多次、多成因的地质作用的叠加,强烈而又广泛的围岩蚀变是形成某些内生超大型金矿的必要条件。系统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先进的科学手段和物化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对寻找超大型金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