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以城市整体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经济发展和各地城市综合环境改观及基本设施的完善,使城市自身兼有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重功能,其发展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旅游所固有的内涵,使城市的项目建设、景区开发、城市特有氛围培育等均成为城市旅游自身发展中重要的资源.本文论述了城市旅游的概念及特点,以旅游城市大连为着眼点,通过对大连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提出大连发展城市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保继刚  龙江智 《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问题,以从一个侧面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相对变化的原因。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大连、深圳和珠海三个较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过程做个案剖析,并得出了三点结论:第一,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第二,城市旅游的主导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不同;第三,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是需求结构的变化),适时转变自己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旅华美国游客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凯 《地理学报》2012,67(4):557-573
色彩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的重要外显形式与构成,其虽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但其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几近空白.本文以旅华美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为研究内容,通过10 批次全程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取了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旅华美国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维度模型,并通过二次定点调研方式对本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色彩基调与建筑、旅游吸引物、人际影响、差异性文化感知、旅游经历、旅游目的地人文与自然环境;② 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由视觉色彩和理念色彩两部分构成;③ 游客的个人偏好和旅游情感会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并直接导致游客产生行为意图;④ 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行为意图.本文讨论中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加工的发生机制与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保继刚  甘萌雨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采用1982~2001年间中国28座重点旅游城市统计资料,并参照1989~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个案、时空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规律,得出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理集中指数变化趋缓的结论,并从城市旅游驱动力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等方面进行地位变化的因素分析。最后,还讨论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及其旅游空间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持,该文论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六大基本要素,城市旅游目的地区域,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旅游节点,城市旅游区,城市区域内旅游循环路线及城市旅游入(出)口通道,笔者认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模式有单节点,多节点及链状节点三种。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浩  陆林  章锦河  郑嬗婷 《地理科学》2008,28(1):113-118
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是将城市作为客源地和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多侧重城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涉足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更少。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中国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珠三角区域形态以及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进行了度量,分析了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等级结构和旅游流的空间组织,构建了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型,得出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与香港、澳门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使得加强更大区域旅游合作显得更加必要。随着港澳深珠跨海大桥的修建,珠三角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黄耀丽  李凡  郑坚强  李飞 《地理研究》2006,25(4):730-740
区域城市间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等级、不同空间区位、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等生产力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形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竞争力含义及其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不同的3个等级,并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以广深为轴线的“哑铃”型双极放射状空间形态模式,提出了凭借城市自身比较优势,承担不同层次旅游竞争与合作角色的空间组织模式,旨在通过研究梳理各城市旅游影响要素的优劣差异,认识区域内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形成互利共赢的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奠定基础,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中心城市概念源于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则是中心地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通过对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等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逻辑思辨,归纳出如下观点:旅游中心城市属于旅游中心地的一个种类,它以供给旅游服务为核心职能,旅游服务功能的中心性大小决定了其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在严格意义上,它不等同于中心城市,常表现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但未必是游客的终极旅游目的地。旅游中心城市常将集旅游吸引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两大功能于一体作为其理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是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科学评估城市旅游功能强度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功能的角度构建了测度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进行了评估,讨论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府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研究视角,以政府主导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巨大影响为研究重点,借鉴既有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基于政府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方法。利用增长率相乘法构建竞争力评价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同时给出评议专家修正系数、不同增长率情况下的计算方式等模型完善方法,使该模型适用于对多个城市进行基于政府主导的旅游竞争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独山子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专业化城市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一类城市群体,其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工业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工业和城市复合型旅游产品。本文以独山子为例,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进展--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文章对脆弱性概念、研究内容、脆弱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减轻脆弱性、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的途径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从灾害孕育发生的各个环节降低脆弱性,以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及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湛江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其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探讨了湛江市与周边及相关地区的协调内容,从区域协调方式、协调组织的程序以及协调工作的基本程序方面提出了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研究--以上海市南汇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动力来源、基本过程及遵循的原则,并以实例阐述了区域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为:城镇体系、产业结构、市政和基础设施及区域经济运行环境等,归纳出了5种典型的整合类型,即领土主权变动、国家重大政策推动、行政归属调整、重大工程启动及城市扩展整合等,最后通过上海市南汇区的实例进行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其自然与人文美成为旅游与研究的热点。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遗产划分为自然景观遗产、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三维,并且探讨了景观遗产的培育理念。以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实证研究了其自然景观遗产的培育、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的培育、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的培育。最后讨论了三个问题:对资源的重新认识、实证对其他案例的借鉴、三维培育模式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探讨农村经济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划原则体系,将河南全省划为7个农村经济区域,并根据各区的资源条件和现状特点,对其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简单评述,从而为分区指导和发展河南的农村经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区域发展均衡性测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于悬殊,必然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文章以甘肃省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建立甘肃省地理空间数据库和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计算经济重心位置及重心运动轨迹,并制作相应的专题地图,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进行地区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测度及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面对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诸多困境,产业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认为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主体,成熟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以济宁市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采矿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济宁市已处于资源型成熟期,并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方法对济宁市的34个产业进行了竞争优势强弱的层次分类。最后,依据该分类标准从资源产业的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培育角度构建了济宁市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