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惊艳若尔盖     
若尔盖在藏语中念作“若尕”,意为牦牛喜欢的地方。但,另据文献记载,若尔盖是因人名而命。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这里有一个叫若巴盖登的人主管族人的钱粮赋税,百姓称他为“若盖”,久而久之就有了“若尔盖”这样的称呼。对此,热衷于考据的朋友可以仔细推敲,以辨真伪。而我是不大喜欢考据的,所以总以为牧牛人和牦牛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美、生气盎然的地方自然得牦牛的喜欢。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泽。若尔盖高原湿地对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与补给及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沼泽旱化、沙化、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的出现,对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湿地退化为主线,在对各种文献资料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该文从湿地分类及信息提取、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壤和湿地温室气体、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退化五方面评述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若尔盖高原湿地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强若尔盖高原湿地退化的过程和驱动机制研究、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加强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保护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万里 《地理教学》2011,(7):2+65-F0002,F0003
若尔盖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相交处。由若尔盖、阿坝、红原、羌塘四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公里,是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这里的地表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盆地沙漠化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盆地是黄河水源的重要补给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作为生态敏感区,在自然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下,若尔盖盆地出现了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沙地增加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若尔盖盆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进而阐述和分析沙漠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广泛分布的古风沙沉积物是现代沙漠化的沙物质来源,地表致密草皮层的机械破坏,使下伏松散的古风沙沉积物暴露,是形成沙漠化的关键一步;随后在风蚀、雨水冲刷及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松散的古风沙沉积物被侵蚀,引起草皮层坍塌,导致古沙丘活化,风沙活动加剧,形成风沙沉积;若尔盖沙漠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是其主导驱动因素,鼠类活动和热融沉陷、滑塌是沙漠化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研究了若尔盖湿地表层土壤水容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容量各特征值变化均较大,其中土壤自然含水量在4%-158%内变动,田间持水量在6%-194%之间,毛管持水量则是15%-235%,最大持水量在26%-378%内升降。各土壤类型水容量的大小依次为风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泥炭土〈沼泽土。植被和景观位置对土壤水容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漩涡     
在离小笠原群岛不远的地方,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这是太平洋罪恶的深渊。不知有多少船只被这个神秘的无底深渊所吞没。1977年,京都大学的一组探险家用放射装置在小笠原群岛东部400公里处研究探索船只沉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991年中德联合考察了黄河上游和若尔盖盆地 .当地放牧过度 ,土地退化 ,形成了近代沙丘 .以 TM卫星图像对退化土地和沙丘进行了统计分析 ,证实 :944km2范围内 30 %的草场已受到荒漠化危害  相似文献   

8.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为黄河上游两大支流——黑河及白河流域地区(约当北纬32°20′—34°10′、东经102°15′—103°50′之间)。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高原沼泽的类型及其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为黄河上游两大支流——黑河及白河流域地区(约当北纬32°20′—34°10′、东经102°15′—103°50′之间)。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  相似文献   

10.
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若尔盖高寒湿地为例,筛选其最终服务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旅行费用法等价值评价方法,定量评估了2011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1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76.9×108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10.4×104元/hm2。在所评价的8项最终服务中,大气调节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44.3%,其后依次为调蓄洪水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固碳价值、供水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土壤保持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若尔盖高寒湿地不仅是黄河上游重要的蓄洪区,同时在大气调节和固碳等方面对人们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近期土地覆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若尔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地带,近年来因其沙化、湿地变化而受到广泛关注.以若尔盖地区土地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1987、1996和2001年的Landsat 5 TM影像,根据野外标志解译出土地覆被类型,并采用Moran Ⅰ指数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论表明,在研究时段中各种土地覆被类型具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沼泽和沙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86 km2,7.83 km2,增长比较显著的是沙地、居民点及建设用地、撂荒地;不同时段的Moran I指数均为0.05,表明若尔盖近期土地覆被的分布属于随机类型的.在降水没有明显增加的背景下,气温渐次升高是若尔盖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自然因子.研究结果揭示了整个若尔盖地区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变化;讨论了沙化现象及其防治,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区域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分析,建议明确国家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受益者补偿的主体地位;给予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更大的灵活性;构建"分级分类"补偿标准;发挥市场补充政策以及牧民优先政策,并通过政策法律、能力建设、监测与评估、社会参与和宣传来确保湿地生态补偿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2,(13):62-63
火星极地登陆号有些飞行器不会第二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渐渐飞去了外太空或者葬身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有一架跑丢了的探测器还有可能被找回来。火星南极附近某处,停靠着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极地登陆号飞行器,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 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7年来,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尺度下退化沼泽为景观基底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7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48.05%,该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先降低后期增加,优势度增加后降低.1990~2000年,湖沼和河流水面积减少,沙地治理,退化沼泽、草甸和灌木面积分别增加了1 978.60 hm2、2 559.09 hm2和824.27 hm2,2000~2007年,湖沼水面积仍在退缩,退化沼泽、草甸类的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显著增加1 945.90 hm2.气候变暖叠加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管理局的保护管理及基础建设等是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沼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赵魁义  何池全 《地理科学》2000,20(5):444-449
指出若尔盖高原沼泽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发生的变化,通过沼泽植被、沼泽土壤错位拉坚湖滨沼泽土壤中不溶性氮、磷(全量)高于九道班(1)、(2);而可溶性氮、磷、钾(速效性)却相反,受干扰的沼泽土壤含量要高于原生沼泽、沼泽水化学、沼泽小气候对比分析表明,探听上来区域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出现草场退化、野生动物减少、鼠害严重、局部出现砂化和盐渍化,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对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测量湿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对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光谱分辨率的优势,高光谱遥感可以获取地物的连续光谱信息,可应用于土壤研究。以四川若尔盖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区,在研究区中采集土样,测定土样的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法,分析了环境一号卫星上搭载的超光谱成像仪(hyperspectral imaging radiometer,HSI)的地表反射率数据与实测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利用原始地表反射率及原始地表反射率曲线的一阶微分值和倒数的对数值,分别建立了预测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的3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锌含量的平均值(62.83 mg/kg)最高,镉含量的平均值(0.18 mg/kg)最小;土壤锌含量与铅、铬含量显著相关,土壤铬含量与铜、铅含量显著相关;在3个回归模型中,利用一阶微分值所建立的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都显著相关,其次是利用原始反射率所建立的模型,而利用倒数的对数值所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最差,尽管如此,除了镉和铅含量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也都显著相关。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反演土壤某些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实时掌握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神农架对于每一个未到过的人来说,都充满了神秘和神奇,因为它处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因为它号称"华中屋脊",有着莽莽苍苍的大山和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有着金丝猴和娃娃鱼这样的珍稀动物;更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野人传说……20世纪60年代底,当我还处在懵懵懂懂的少年时代,神农架的神秘就在我心中开始忽闪了,因为我的周围有不少青年开始被征召进军神农架。我依稀听大人们说那里有着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高原近30年沙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资料和GIS技术,对该地区1975年、1990年、2000年、2005年沙地面积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1975年以来的这30 a间,沙地以0.76%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尤其是1990年到2000年这10 a间,沙地面积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时研究发现沙地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分析沙地扩张的原因得出:过度超载放牧为主要原因,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以及大风因素为沙地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采样数据和气象数据探讨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现代河相沉积物与活化出露的古河相湖相沉积物是重要沙源,风动力条件与沙源的时空结合在堆积床面形成沙丘,沙丘主要分布在河谷与丘陵山坡。沙丘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面积减少,随坡度增大面积下降。河谷沙丘坡度小,主导坡向也不突出。丘陵沙丘坡度相对较大,以分布在斜坡和缓坡为主;主导坡向相对突出,主要分布在背风坡的东坡、东南坡。在沙源地下风方向随距离增大沙丘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变好。沙丘形成是沙源、风动力、堆积床面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耦合既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盆地沙漠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75年的MSS数据、1990年和2005年的TM数据、以及2000年的ETM数据,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了若尔盖盆地在1975-2005年间的沙漠化发展特征,并采用景观指数运算软件FRAGSTATS3.3对该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75-1990年间,若尔盖盆地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增加;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保持稳定;在2000-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出现了小幅度的减小趋势。对若尔盖盆地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固定沙丘(地)和半固定沙丘(地)是若尔盖盆地主要的沙漠化土地景观类型。在1975-1990年间,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和斑块平均面积均大幅增加,是该地区沙漠化快速发展时期;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下降,斑块平均面积增加,沙漠化景观破碎度有所降低;在2000-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增加,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沙漠化景观破碎度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