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中国地质勘查事业以怎么的起点走向二十一世纪,这是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地质勘查事业的人们所关注的重大课题.十六年来,地矿部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要瞄准世界地学前沿,占领地学制高点,加强国家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壮大地矿部门产业经济,搞活队伍,稳定队伍,使中国的地质勘查事业充满朝气和活力走向二十一世纪,其必由之路是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勘查工作新体制.这既是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石油天然气是战略资源,是21世纪地学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20世纪以前世界及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的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制定了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地矿部党组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提出地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的任务.实现党组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地矿部门广大职工的光荣使命.地矿部门青年占职工总数的近60%,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和教育青年,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既是地矿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需要,也是地矿工作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要求.地矿部门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有  相似文献   

4.
童潜明 《湖南地质》1996,15(3):173-175
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农业与地表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把地学与农学相对合,应用地矿科技服务于大农业,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农业与地表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把地学与农学相对合,应用地矿科技服务于大农业,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天山地质事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西天山解放前地质工作史,着重从区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产资源、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地矿工作及其重要成果.展望21世纪是西天山地质科学、资源开发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江苏省山景,水景,洞景,石文化,地学人文等5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全省旅游地学资源进行了分区,指出了开发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旅游地学市场的良好前景,提出了根据不同对象同不同的旅游地学产品,建设一支精干的旅游地学队伍,加强地矿与旅游部门的联合与协作等战略主张。  相似文献   

9.
1 办刊宗旨和刊登内容《陕西地质》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主要反映陕西地学领域科研、生产中取得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地球科学学术交流,推进我省地矿工作发展为宗旨。欢迎陕西地学界及省外、国外专家学者向本刊撰稿。本刊内容包括陕西地域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第四纪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地震地质、地质实验、勘查技术及工程施工、地质机械及仪器、矿产开发利用、物化探、计算机应用、地学软科学和地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5,32(2):154-159
简要叙述了近代贵州地质矿产事业的奠基与开拓。介绍了建国前贵州近代地学的开端,以及地学大师先贤对贵州省地质矿产事业的贡献和主要成果。介绍了三位贵州省籍著名地质学家对贵州地矿事业的贡献和长期在贵州工作、德高望重的两位已故老总工程师的开拓与卓著贡献,另外,还简要介绍了1944年深入贵州西部山区进行地质调查、为贵州地质事业献身的三位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1.
论地质信息科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地质信息科学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其发生和发展,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地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内部条件是地质学定量化和地矿勘查信息化的自身需要,外部条件是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兴起和发展的促进.其研究对象是岩石圈的地质信息,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质信息机理,包括地质信息的本质、运动规律、传输机制和信息流的形成机理等.其方法论体系包含着主题信息管理法、信息分析综合法、行为功能模拟法和系统整体优化法.其技术体系由地质数据采集、地质数据管理、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件编绘、地质过程模拟、地质资源评价、地质信息传播及其多S集成化技术所组成.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与地质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冲龙  刘刚 《地质通报》2019,38(7):1081-1088
地质学定量化是地质学自身发展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和尝试,扫清了许多障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越过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门槛。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地质学家们发现并找到了越过定量化之门的捷径。在以大数据和数据密集型计算为基础的第四范式支配下,地质学家有可能突破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地质学进入更全面的定量化发展阶段,并取得地质科学原理和规律方面的新发现。换言之,在地质信息学的引领和支撑下,地质学将在新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地质学家需要逐步建立与第四范式相适应的新地质科学观,即以查找和揭示隐藏于大数据中的多种地质要素关联关系为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追究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14.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for the establishm 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we contribute this paper entitled“Developm 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iscomes out from a review of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about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Fifty Years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The draftof the paper was formed aftera discussion between the authors.It deals with the existingstate of geologica…  相似文献   

15.
王训练  沈阳 《地质论评》2020,66(4):829-835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加强古生物资源调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李海龄 《地学前缘》1999,6(Z1):233-237
中国的矿井地质工作历经50年的创业、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煤矿建设生产中无可替代的一门边缘和应用学科。矿井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开拓延伸。矿井改造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涉及到开拓设计、采煤掘进、瓦斯、水文、地压、顶板。地温、安全、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领域。50年来中国矿井地质工作在新井建设和老井挖潜、核实储量、丰富煤田地质理论。完善预测和探查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中国煤炭工业持续高速度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矿井地质的作用和自身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采掘而发生的地质动态变化和环境问题必将成为矿井地质面临的重大课题。矿井地质亟待在改革中前进,在挑战中突破。  相似文献   

18.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9.
王尧  杨建锋  张翠光 《地质通报》2016,35(11):1918-1925
欧盟是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在论述欧盟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填图、监测、机理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欧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现状,概括总结了其在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发展战略重点,梳理出各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从传统地质调查工作向服务生态管理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变的发展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启示:加强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加强统一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地球关键带三维地质调查与监测;加强地质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It has been over a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research on Chinese geosciences history,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ese geoscienc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it has grown out of nothing to brilliant performance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geologists committing their hearts and minds with the spirit of exert and strive without stop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produc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study of Chinese geosciences history reflects objectively and historically the history of geosciences in China, which has recorded,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dynamic process sitting in the background and clu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eosciences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science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two stages in China. The first stage is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t spanned approximately 70 years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the 1970s. The research contents were mainly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organiza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ividual mineral species, the history of deposit discovery and the research of geological character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are Zhang Hongzhao, Ding Wenjiang, Weng Wenhao and Li Siguang, Ye Liangfu, Huang Jiqing, Yang Zhongjian, Xie Jiarong, Gao Zhenxi, Wang Bingzhang and etc.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period is the accumulation of a very valuable document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a's geological history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exchange of geological scienc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second stage is organized group study. It took around 60 years from the 1920s to 1980s.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eology,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organizations,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educati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philosoph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eologic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sts and etc. The most chief feature of this stage is the birth of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History of Geology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