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深水勘探活动中 ,断裂分区对原油体系的风险因子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新构造模型将注重与油气的分布、成熟及运移有关的风险 ,这些油气分布在坎普斯及桑托斯盆地富含早白垩纪湖相原油体系内。坎普斯是巴西油气最丰富的盆地。据有关资料 ,该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为 2 1 60× 1 0 6 m3,约占巴西总石油储量的78% ;而该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2 66× 1 0 9m3,约占巴西总天然气储量的 43 %。相比之下 ,桑托斯盆地的勘探程度较差 ,该区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为 1 .0 0× 1 0 6 m3,天然气地质储量为 4.8× 1 0 9m3。坎普斯及桑托斯盆地的…  相似文献   

2.
正自2007年以来,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连续获得重大突破。近10年来,中海油在深水油气勘探领域陆续获得重大突破和发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南部白云凹陷及周缘区和琼东南盆地西南部乐东—陵水凹陷及周缘区,已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近10亿吨油  相似文献   

3.
西非海岸盆地群包括塔尔法亚、塞内加尔、尼日尔三角洲、杜阿拉、里奥姆尼、加蓬、下刚果、宽扎、奥兰治、科特迪瓦、贝宁等11个主要沉积盆地,它们是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中大西洋、南大西洋及赤道大西洋张开和漂移的结果,包括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转换边缘盆地两种类型沉积盆地。通过利用IHS数据库资料,在系统总结西非海岸盆地群油气勘探成果基础上,划分其为早期勘探(1953年前)、储量快速增长(1954~1973年)、储量缓慢增长(1974~1994年)和深水勘探(1995年至今)四个油气勘探阶段,认为研究区油气发现主要与盆地勘探程度、油气勘探技术进步、资源国政治形势和全球经济有关;尼日尔三角洲和下刚果等重点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直接推动了西非海岸盆地群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深水区是西非海岸盆地群今后寻找大发现的潜力区,而大陆架和陆上则是重点挖潜地区。  相似文献   

4.
近20余年来,渤海油田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储量持续高速增长,但近年来渤海油田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勘探阶段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勘探阶段,其储量增长的特征、规律不同,勘探的思路和方法也不相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数量、油气探明程度、探明速率、探井控制面积、储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已找到石油地质储量4.5亿吨,经中外合作勘探评价,有9个油田具有商业性开采价值,现已投产的惠州211、惠州26~1两个中型油田,年生产能力为250万吨。南海西部海域已找到油田10个,气田2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亿吨,天然气1200亿立方米。 目前已知的海上大气区——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其含油气面积约9万平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类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在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勘探程度较高,已探明了几十亿吨的地质储量,对控制盆地油气形成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条件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和细致,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却有很大油气远景的盆地,这两个盆地都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型复合沉积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对比在研究它们各自特征的基础上,寻找这两个大型沉积盆地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以便借鉴松辽盆  相似文献   

7.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油气至今尚未开发 ,许多地区保持着未勘探状态。预计相当一部分有前景的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位于里海的近海地区。未来的油气发现和开发将利用国际技术。目前 ,在哈萨克斯坦有4个未开发的盆地/油气区最具油气潜力 :①北里海(里海周边)盆地 ;②中里海盆地 -曼格什拉克油区 ;③南图尔盖(Turgay)盆地 ;④北Ustyurt盆地。估计哈萨克斯坦的累计石油产量为38亿桶 ,约有132亿桶的探明储量 ,未探明油/凝析气的概率估计在140~890亿桶之间 ,260亿桶的概率最大。潜在气储量也相当惊人 ,已探明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在系统研究扬子块体构造旋回演化及沉积发育的基础上,以地质类比为手段,剖析了上、下扬子区宏观地质特征的异同,认为上、下扬子区叠合盆地演化具有"早期统一、晚期分异"的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扬子块体与周缘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分异的界限大致是以印支运动为界。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上、下扬子区典型叠合盆地成藏要素存在时空关系上的可类比性,并与构造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对南黄海盆地勘探的指示意义,认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潜力区,深层油气勘探需重点关注,以及古隆起对油气聚集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升温。在全球6大洲18个深水盆地中已发现约58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目前,巴西、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油气田已经投入生产,而且产量不断增加,西非地区也已进入开发阶段,西北欧、地中海以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深水油气勘探或开发。海上油气钻探不断向深水区和超深水区发展,探井数目也在继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储量每年也有很大的增长。深水油气勘探成功率平均达到30%,其中,西非的勘探成功率最高。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最好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中,储层以浊积岩储层为主,盖层通常比较发育,大多数圈闭都与地层因素有关。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属准被动边缘盆地,从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东非裂谷东支South Lokichar盆地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勘探程度低,目前仅South Lokichar盆地有油气发现。通过以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发现集中于Lower Auwerwer组和Lokhone Shale组,Lower Auwerwer组为主要目的层;西部陡坡带为主要油气聚集带,储层是影响成藏及油层厚度的主控因素;东部缓坡带目前储量很小,主要目的层未成藏,侧封条件差是影响其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东格陵兰陆架深水盆地群是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勘探程度还很低。以收集到的东格陵兰陆架的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研究发现,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上侏罗统Hareelv组海相页岩和下侏罗统KapStewart组三角洲相泥页岩,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发育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两大类生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陆架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323.4亿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00个。  相似文献   

14.
东格陵兰盆地陆上和近海地区是目前北极与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油气勘探程度和资源认识程度低。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2007年)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很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同时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收集整理东格陵兰盆地、北海盆地油气地质资料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从区域上对两个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并采用地球化学方法与类比法,评价了东格陵兰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东格陵兰盆地属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裂谷盆地,呈现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与挪威陆架盆地在进入被动陆缘阶段之前具有相同的地质发育过程,沉积环境类似,共同经历古生代和中生代裂谷及裂后的热沉降。东格陵兰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湖相烃源岩、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圈闭类型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在影响东格陵兰盆地油气资源认识的诸多地质因素中,有利圈闭类型、必要数量的烃源岩以及油气生成条件和适当埋藏史还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己任,持续开展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与黄东海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大体分为海域及邻区沉积盆地对比研究、中国海域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和黄东海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3个阶段。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形势图,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动态分析和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海域油气资源早期评价技术和沉积盆地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下一步的调查与勘探方向包括:新层系、近海天然气、富生烃凹陷潜山油气藏、南海深水油气、南海生物礁和非常规天然气;③明确了南黄海盆地的基底性质、海相盆地地层层序和构造区划、侏罗纪前陆盆地特征、海相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④明确了东海中生代盆地的地层层序、盆地结构和两期盆地性质、"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⑤发现了南黄海古生界古油藏。上述成果和认识为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井资料,类比下扬子陆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盆地中、古生界下一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27届国际地质大会,我随朱训等同志为首的我国地质代表团出席此次会议,并参加了第13专题组(油气田地质)的活动.回国后我根据该组全部论文摘要和该组提供的18篇重点论文全文(俄文版本)的资料,编写这篇简介供同行参考.据著名的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尔布蒂的资料,世界约有600个具有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其总面积约7764.3万平方公里,其中陆上部份为5124.8平方公里.在600个沉积盆地中属于勘探程度较高、并已查明有工业油气远景的约160个;具有中等勘探程度而未提供工业油气的约240个,剩下的200个沉积盆地属于低勘探程度或未经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国石油产量完成1.3402亿吨,天然气137亿立方米,比1986年分别增加337万吨和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随着1987年国际石油价格回升和我国开放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了国外石油公司在我国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热情,过去的一年不仅中外合作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而且在自营的辽东湾,北部湾勘探区,相继发现高产油田,扩大了石油地质储量,充分显示我国含油气盆地的远景,也表明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石油独立自主的信心和力量,引起国际石油集团的关注,纷至沓来.美国阿英科东方石油公司已从南海石油合作区块扩大到渤海海域,在去年11月底与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签署306/15区块石油合同,该合同区位于天津以东约170公里,该区有一半面积原是法国与日本石油公司退出的作业区.至今渤海已发现26个含油气构造,11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00万吨,其中已建成一座现代海洋采油平台,正在作业开采,年产量40万吨以上,还有4个油田正待开发.  相似文献   

19.
台西盆地是我国投入工作量较少和在盆地西部(海峡中心线以西)油气勘探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但是在盆地东部(包括海峡中心线以东和台湾陆地地区)已经有相当的油气发现。通过对海峡两岸油气地质与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和二维地震剖面分析表明,台西盆地是直接遭受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作用和台湾地体独特弧陆碰撞构造作用影响的含油气盆地。碰撞岛孤前锋与岛弧带地震活动频繁,严重破坏了盆地原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台西盆地早期为断陷盆地性质,晚期为典型岛孤后盆地性质,构造区划为东西两个坳陷带发育四凹两凸。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表现为典型下部断陷型和上部坳陷型盆地结构,最大沉积厚度8000~10000m,沉积主洼形态较好,晚—早第三纪是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印尼加里曼丹岛东部地区战略选区研究,指明选区方向,从分析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入手,重点探讨了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了低勘探程度区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陆上和海上分别受控于始新统和中新统三角洲煤系烃源岩,烃源岩类型、成熟度和规模共同控制油气发现"海多陆少、中部为气、南北为油"格局;(2)烃源岩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成藏和分布的两个关键因素,海上和陆上输导体系的差异控制了海陆油气发现,表现为"陆老海新"特征;(3)海上北部达拉根盆地"近源逆冲断裂带"与陆上南部巴里托盆地南部"基底潜山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