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13,(1):117
《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综合气象观测(上下册)》王强主编气象观测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括介绍了由天基、地基和空基观测系统构成的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气象观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重点讲述了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的原理、技术方法和业务要求,地基气象遥感探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应用。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气边界层和城市气象观测、农业和生态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等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系统,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和质量管理、气象计量、综合气象观测保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人为热排放、城市气溶胶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影响着天气、气候和环境;另一方面,天气、气候和环境亦影响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简要回顾了城市气象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两方面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市气象复杂多样的用户需求(例如防灾减灾、宜居城市建设等),剖析了目前城市气象监测与预报能力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以不断提高气象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服务能力作为未来城市气象发展的主线,给出了城市气象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主要包括城市气象观测、城市气象基础数据集、城市陆面与边界层过程、城市精细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城市空气质量与污染扩散、人体健康七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目前城市气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倡导建立城市气象观测与数值模拟以及城市气象研究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保障能力。作为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的扩展,以Sencha Touch框架为核心技术,以混合模式移动应用为应用类型,构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天气雷达运行监控移动应用系统软件。文章重点阐述了系统框架及功能设计,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探索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快速化改造的方法,可以为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上船舶气象观测是全球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开展海上船舶气象观测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与应用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气象局图书馆文献资料组,为加强国内气象科技情报交流,将所藏中文气象科技资料统一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编目,在每期《气象科技》上报导。分类有:综合气象、气象观测、气象基本要素和大气现象、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天气预报、气候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等九类。一九八二年《气象科技》1—6期选用了陕西的论(译)著共29篇,其中天气学类4篇、天气预报类13篇、气象观测类3篇、气象基本要素4篇、气候学1篇,应用气象2篇、动力气象1篇、人工降水1篇,综合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综合气象业务改革的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的考核内容的分析。提出出了台站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的方法,为台站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提供的历史一体化数据访问平台(IDEA)高度整合了海量气象数据,通过3种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向省、市、县级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类数据支撑。基于IDEA数据访问平台,开发了面向区县级、具有特色业务功能的海珠城市生态气象综合业务显示系统(H_VIEW),该系统采用WEBGIS、动态切图和单页面显示技术,实现了省、市、区的气象观测、数值预报与指导产品、GIS多图层信息的自由组合,重点设计与实现了海珠区的生态气象观测、城市气象服务、街道预报检验和实况预警提醒等特色功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要求,分析了崇左市气象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建立与现代气象业务相适应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B/S结构、开源WebGIS进行系统构建和网页发布,并采用Flex、Jsp和applet等技术搭建起全国气象观测台站的空间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台站信息多方位、多表现形式的展示,能充分满足当前对气象观测系统综合、高效、精确管理的需要.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近年来综合气象观测管理水平不能满足气象事业高速发展需求的问题,为设备保障、站网优化布局等提供了决策支持,全面提高了综合观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翀  宋连春  吴可军  李雁  李巍  邵楠 《气象》2011,37(2):213-218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的基础,保障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是我国气象探测事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阐述了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的结构、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系统功能和特点,并结合我国气象探测设备监控与保障业务实际,探讨了系统未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观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是适应现代气象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在土壤水分、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等方面自动化观测的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增加观测内容、完善观测技术和加强移动观测等发展建议,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动气象观测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以实时传输的数据文件为质量控制对象的质量控制方法也在全国逐步开展,为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根据现代气象观测自动化以及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后地面气象数据的特点,结合目前在一体化业务试验中使用的实时和历史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天气因素及其特殊天气现象、气象要素日变化和地理条件对数据质量标注的影响,设计了适应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县级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刻认识并切实提高县级综合气象观测改革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设计并稳妥推进县级观测能力的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任务。深入分析浙江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总体要求、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较系统的思考与探讨,为浙江省气象观测体系改革与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改善和保护的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探测环境是否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直接影响所收集到的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近10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致使有些地方气象探测环境及设施受到了严重影响或破坏。要改变这种状况,基层台站可抓住新一轮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机  相似文献   

16.
吴兴洋  潘徐燕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11,35(2):50-52,59
总结应用气象观测记录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及信息化A文件,准确、完整地建立和审核一个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分析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方法,考证台站环境变化、海拔高度这些对气象观测数据的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影响最大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正确性,并发现有些气象台站早期的海拨高度数据有误。在建立贵州省解放前所建气象台站的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的过程中,面对一些台站该时期气象记录本的陈旧和腐损,提出须尽快完成解放前所建气象台站气象观测记录的信息化和拯救工作,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长序列气象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简称CIMISS)内气象资料为数据源,设计一个气象综合观测自动化监控报警系统,实时监控观测数据的传输情况,同时通过收集历年来各地区观测到的历史极值、故障和数据异常情况,建立要素阈值算法判断气象观测数据是否异常,并将异常告警信息分别推送至电脑端和手机微信端,方便气象工作人员查看,及时进行故障处理。该系统集多个监控平台为一体,对气象观测数据监控和告警效果良好,大大提高台站维护维修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气象装备保障能力,对推进气象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气象学、气候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自动气象站原理、气象电码手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以及地面气象业务相关的技术解答和问题补充等地面测报相关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全面、难易结合的气象观测理论、气象报告编发、计算机综合处理、装备技术保障系列题库,对促进全省地面气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引导广大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技能以及为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料和提高我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气象研究动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迎春  梁旭东  苗世光  李炬  孟燕军  CHEN Fei  刘伟东 《气象》2012,38(10):1232-1237
基于近年来城市气象观测与模拟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城市气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城市气象数值模拟、新观测技术及同化应用、观测与数值模拟互动、城市化对天气气候影响机理、城市气候资源利用与热岛效应减缓措施,以及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了城市冠层模式发展、城市水文过程及城市降水、城市边界层及其他模式物理过程和模式评估等方面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