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地表低速带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瑞雷面波在近地表传播特点,用最小阻尼二乘法迭代反演近地表低速带厚度和速度,给出了大庆两个地区实例试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稳定的,适用于近地表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地震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地震构造样式有;正花状构造,背冲断裂构造,扇状褶皱断裂构造,反转构造等。正花状构造受剪压应力作用,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部位;背冲和状褶皱断裂构造主要受挤压应力作用,也是油气富集部位。反转构造则是挤压和拉张两种应用作用相叠加的结果,包括正反与负反转,前者有利勘探构造,后者是不利构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就如何应用偏移时间剖面直接作构造图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交点闭合方法和空间校正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PC-1500微机进行空间校正作构造图,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对新汶矿区近年来的地震勘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地震勘探对煤层的控制精度优于对断层的控制,对落差5 m以上断层的勘探精度约为一半.文章还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滑动构造总是在较软弱的地层中形成。滑动面的形成,破坏了地层原有的结构,使得附近岩石破碎,导致其与周围岩层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具备了地震反射波探测滑动面的地球物理前提。河南豫西某勘查区,黄土层较厚且无潜水位,煤层反射波能量较弱,滑动面反射波的能量更弱,为此,采用大药量激发(3kg)、井深16~30m、高复盖次数(30-45次)等施工参数,保证了野外原始数据的采集质量。针对原始资料干优强及地形变化大的特点,资料处理采取了以提高信噪比为主的措施。勘探结果表明,该区的滑动面在煤层之上,滑动面以上,地层结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
8.
塔中西部火成岩特征及其地震假构造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西部地区覆于海相东河砂岩储层之上的下二叠统地层中广泛发育火成岩,并具有以火山口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的特征。离火山口越近,发育厚度越大;离火山口较近处主要发育喷发岩,较远处则发育凝灰岩等。该区与火成岩有关的东河砂岩圈闭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火成岩刺穿型圈闭、与火成岩冷却有关的小型圈闭及火成岩侧向封堵圈闭。其中仅后一种圈闭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火成岩体为地震高速异常体,它可以引起下伏地震反射界面上拉,造成假构造。对TZ21井过井剖面建立了地质模型,并用不同的火成岩厚度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塔中西部地区火成岩地震假构造校正模板;根据该模板校正设计了TZ39井,证实校正效果较为理想。实验结果显示,厚度较大的火成岩体才会对地震反射界面的同相轴产生明显影响,薄层的火山岩体,如小于100m,则一般不会产生假构造。  相似文献   

9.
以雷波地区为例,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探槽技术以及年代测试结果,获得了有关马边地震构造带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性质的初步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马边地震构造带内的雷波地区存在一条北东东向雷波断裂带,它断错的最新地层时代在40ka左右,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在活动性质上,为一条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的断裂。北北西向玛瑙断裂在第四纪风化壳中存在两次突然位错事件,在剖面上的错距分别为0.5m和>0.7m;最新错动面产状陡立,存在水平左旋位错的构造地貌证据。马边地震构造带上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断裂不是一种从属关系,而是在现代构造应力场条件下两组呈共轭关系的剪切断裂,它们代表了马边地震构造带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具新生性。马边地震构造带的破坏性地震以中强地震为主,具有频度高、成带性差等特点,这符合共轭状构造变形样式可能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马边地震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部,初步分析表明:一种受重力作用控制的中下地壳塑性流展模型,可以对该地区包括大凉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以及鲜水河断裂带在内的断裂构造的活动习性做出较合理的解释。伴随着高原内部中下地壳物质持续向外流展,高原边界向外扩张形成新的边界,并表现为一条新生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
南北构造带天水、武都强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高分辨地震折射/宽角反射剖面和相应的非纵观测的多个扇形剖面取得的人工地震资料, 研究天水和武都8级大震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和构造.二维剖面结果显示, 地壳沿垂向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两大层.上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 层内介质速度比背景值低0.3~0.5km/s.莫霍面深度大约为46~48km.NE向的天水-武都剖面下地壳速度在横向上变化剧烈, NW向的成县-武山剖面, 在礼县以西, Moho面和C界面有被上涌物质改造过的迹象.三维速度成像显示, 在105°E附近, 从7至11km的深度范围内, 存在一条近NS向的断裂带, 在该带的两侧速度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西侧为低速异常, 而东侧为高速异常, 这一近NS向的断裂带与二维剖面的下地壳深断裂在位置上很接近.该地区的几个8级大震均发生在105°E附近, 并且呈一近NS条带.   相似文献   

11.
首次提出了用于解决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中浅部地震速度分析的折射层析成象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求解任意变速介质中的二维程函方程、射线追踪和SIRT迭代解法实现。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的层析反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揭示了浅部地震速度具有较大的横向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地下速度模型及反射构造成象有较大影响,钻井资料证实了这一结果。这项研究的成功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规律及进一步提高该区整体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北滦平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滦平盆地可与中国东部含能源盆地类比 ,其在构造发育上经历了 5个阶段 ,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盆地充填特点。盆地发育的动力学分析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盆地发育的动力学因素包括深部高热流和厚地壳 ,以及板块间相互作用变化而导致的构造应力场的改变。滦平盆地构造活动通过改变湖水深度、古坡度并与古气候共同控制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研究苏皖周边隆起构造抬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裂变径迹测年、同位素测年等研究了苏皖周边的江南隆起、张八岭隆起、苏鲁隆起在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不同级别构造抬升。研究表明,这些隆起虽然出露元古代地层,然而并非持久存在的"古隆起",而是有过"隆升-夷平-沉积-再隆升"经历的古、今隆起。包括三大隆起在内的苏皖下扬子区曾大面积覆盖古生界、上白垩统、下第三系等沉积物,由于印支—早燕山运动,始新世中期的真武事件(51Ma)和渐新世(38~24Ma)沉积间断等导致了目前海相、陆相盆地的分割和残存。  相似文献   

14.
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隶属准噶尔地块),随着阿尔曼特洋盆和米什沟-干沟洋盆关闭,拼接到阿尔泰古陆边缘,成为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增生边缘。志留纪-早泥盆世沿卡拉麦里一带再次裂解,形成了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将南准噶尔地块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割裂开来。随着卡拉麦里洋盆的向南俯冲,造成了东天山地区大南湖一带的泥盆纪岛弧杂岩带,构成了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系,中泥盆世末卡拉麦里洋盆关闭。早石炭世进入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形成一系列裂陷槽和裂谷,晚二叠世开始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开始隆升。  相似文献   

15.
诸宝森 《地质论评》1993,39(3):268-275
江西省茅口—龙潭期地层研究的较为详细,可分为3区6小区,反映出当时古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沉积相带,它们沿走向相当稳定,沿倾向则有规律递变。但目前这种有规律的分布已经错乱,通过地层对比推知在武夷山、武功山及九岭山等地均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水平位移。正是这种水平位移导致了江西省二叠纪沉积相带的畸变与古地理图失真。目前这些山区的核心部位均无盖层,其原因不仅仅在于风化剥蚀,构造剥蚀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限差关系、精度和方法,并应用到晋城成庄矿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放线工作中,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精度和工作效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判断二连盆地形成的沉积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窦立荣  方杰 《矿物岩石》1997,17(1):50-57
二连盆地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为早白垩世断陷群。本文通过井下下白垩统巴花群4块砂岩、3块泥岩及12块火山岩样品的镜下鉴定和化学成分测试及对比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受Izanagi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而形成的陆内裂谷,不同于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直接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产生的主动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铀成矿关系,通过采取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砂岩样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与U-Pb等时线定年的方法,对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伊犁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期强烈的隆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新世—现今,对应印支末期、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②盆地南缘中—西段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可分为158~153 Ma、108~60.5 Ma、55~15 Ma,12~0.3 Ma四期,盆地东段铀成矿年龄比较新,为7.8~5.5 Ma之间;③盆地南缘构造活动时间与铀成矿年龄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将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物源区快速抬升—含矿建造形成期及铀的预富集阶段、主成矿阶段、后生叠加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形成期次及活动时间。最终,结合地层的分布特征及钻井资料,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构造倾斜会使原生剩磁偏角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地体构造旋转等特征的分析。对这种偏角偏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倾伏褶皱在野外难以识别,即或识别,倾伏要素也很难准确测定。为此提出了利用多个参考点的古地磁资料分析地体运动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剩磁倾角数据,从而避免了偏角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初步实现了该区古生代古地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