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陆区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的共计24个活动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从各边界带上强震活动的频次和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出发,讨论了各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强震总体活动水平;并从震级频度关系出发,计算了各带的理论最大震级与复发周期。通过与实际地震记录对比发现,由中国大陆各主要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参数(a/b)所推算的强震活动强度与实际地震活动强度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震复发期与构造活动速率则呈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这也表明本研究给出的各边界带的a,b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中还利用历史强震资料以及各带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基于泊松分布,探讨了各活动边界带的现今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2.
The hypothesis that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na mainland are controlled by the movement and interaction of active-tectonic blocks was advanc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with the remarkable ability to encompass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concept can illustrate 6 active-tectonic block regions and 22 active-tectonic block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Systems of active-tectonic block bounda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zone of decades or hundreds of strong earthquakes. One of the greatest strengths of the modern active-tectonic block hypothesis is its ability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virtually all the M8 and 80% M7 earthquakes on the main continent in eastern Asia. In other words, active-tectonic block boundary stands in strong causal interrelation with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us,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an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principle. After nearly two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hypothesis has established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ctiv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is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to physical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concept was tested by application to a well-documented, high-frequent earthquake area, and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of describ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hypothesis, which confronts with rigorous challenges. Future progress will continue to be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high-precision synthetic seismogram, especially of critical poorly documented settings. It is well known that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 anywhere in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boundaries where there is sufficient stored elastic strain energy driving fault propagation, and then releasing the stored energy. Therefore, future studies will focus on the mechanism and forecast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 with fault activity within the active-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 quantifying current crustal strain status, upper crust and deep lithosphere coupling relation, strong earthquake-generating process and its precursory variation mechanism in seismic geophysical model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which are the key issues regarding deepening the theory of active-tectonic block and developing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 in the modern earth science.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韵律性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1895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7级和大于7级的强震资料,讨论了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轮回特性,指出了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高潮的到来有一个发展过程,即经历强震活动的平静、增强及出现强震高潮三个幕。文中讨论了各幕的持续时间及其强震活动的频度和能量分布,同时还分析了各轮回中强震的地区分布,探讨了每个强震高潮的主体活动区的形成特点。这些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大陆强震高潮到来和结束的标志及判断未来强震高潮的主体活动地区等强震预测问题提供线索。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大陆强震高潮与东北深震的相关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蓥道 《地震》1994,(5):44-52
本文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具有较清楚的规律,尤其是地震条带、活跃幕和平静幕、迁移等特征对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制约和影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大形势的动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球动力学角度,研究制约和影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兴衰起伏的内在原因,揭示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期(300年)、幕(20年左右)、段(几年)实际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全球强震活动水平在不同阶段迭加和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广义信息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中国大陆除青藏高原由于台网太稀,对中小地震无监控能力未作计算之外,对其余震图多的华北,南黄海及其沿岸,川滇、甘青宁、新疆地区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主要地震前,在新疆,甘青宁地区的空间信息维高标度值区在强震发之后有明显的降维,而在震前没有,低标度值区在震前都有前兆性降维,而震后恢复。时间分维的前兆性降维比空间分维明显。用许氏R值进行检验Rs=0.386,R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我国青藏块体地区每一地震活跃幕里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地震活动持续时间,认为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意味着我国青藏块体自1995年或1997年开始的地震活跃幕已经进入后期,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地区自1920年以来更长时间尺度里的地震活动期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未来几年青藏块体地震活动水平为7级...  相似文献   

8.
本根据1986 ̄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地区强震活动关系及未来强震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陈宇卫  张军  闫素萍  庆梅 《地震地质》2003,25(4):647-654
在分析 190 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特大地震 (MS≥ 7 5 )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大陆西部特大地震与大华北地区强震 (MS≥ 6 0 )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地震构造对西部的强震活动显示出很强的控制力 ;大华北强震与西部特大地震具有同步活动特点 ,但滞后于西部的地震活动 ;西部特大地震第 3活跃时段已经开始 ,但大华北地区出现 6级以上地震的连发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1.
蒋铭  王晓青 《地震》1993,(1):16-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东部分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层次结构和自相似特征,以期得到有关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方法,对沂沭带北段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将无较大地震发生,b值外推缺ML4.3级地震。同时,利用灰色理论对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较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公元前1831年即有地震记述。自宋、元以来(约十二世纪),地方志逐渐盛行,特别是明代以后(公元1368年),地震记载较为普遍与详细,不仅记有强震破坏,而且对远震波及与当地的弱震情况都有所描述,甚至一些抗震经验也有所涉及。 解放后,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抗震设计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各方面人员查阅了各种文史书籍八千余种,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较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公元前1831年即有地震记述。自宋、元以来(约十二世纪),地方志逐渐盛行,特别是明代以后(公元1368年),地震记载较为普遍与详细,不仅记有强震破坏,而且对远震波及与当地的弱震情况都有所描述,甚至一些抗震经验也有所涉及。 解放后,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抗震设计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各方面人员查阅了各种文史书籍八千余种,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震区地震带划分的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镇寰 《华南地震》1998,18(2):10-15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裂交汇,迭加。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近几年预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性资料,从分析全球大震活动规律入手,采用概率预测推理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相关地震事件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用于中国大陆7级大震预测及趋势估计的中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西强东弱、西密东疏且在40°〈φN〈42°范围出现强震的空白区并存在特殊的易发震地区。强震在南、北天山之间有往复迁移的特征,并在迁移的过程中有单发-双发-群发,但未出现过单发迁移后出现群发的过程。在时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周期特征及南、北天山交替发生的特征。在强度上,7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天山构造带分布,而6级地震不但有沿天山分布的还有沿斜切天山带的次级构造分布的,且6级以上地震出现高频地区,集中在东经77°±1°的天山地区。  相似文献   

18.
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纷化及周边地震活动资料整理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了未来地震趋势,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今后100a中强地震进行了估计;分析了盆地内部和周边地震活动的动力机制,以期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中国周缘板块的联合作用对中国大陆地震的控制和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发现,该区域的地震活动除了有高潮和低潮的轮回特征外,还有相互消长的关系,并且地震相互消长有一个特定的比例。这一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体区的预测,尤其是对地震高潮期的结束时间提供了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20.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