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空间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杰 《岩土力学》2009,30(Z2):328-333
土石混合体滑坡是滑坡地质灾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由于该类滑坡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且较其他类型的滑坡更为复杂,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位于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周家湾滑坡就属于这一类滑坡,该滑坡是著名的黄蜡石古滑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家湾滑坡变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坡导致地面出现张拉裂缝,近几年来变形逐步加剧,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周家湾滑坡前缘为石榴树包滑坡的后壁,后缘为响石镐滑坡的坡脚,因此,周家湾滑坡的稳定性对响石镐滑坡及石榴树包滑坡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周家湾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等空间要素及其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体概念模型。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形失稳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柳家凹黄土滑坡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西山区柳家凹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地质勘探和调绘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利用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采用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确定了滑动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家凹滑坡的活动历史、成因、范围和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表明,柳家凹黄土滑坡的滑动机制可概括为古滑坡因路堑开挖和降雨而局部复活。古滑坡黄土体结构相对松散,抗剪强度较差。当古滑坡前缘土体被开挖后,古滑体失去前缘支挡,在自重应力和地下水共同作用下,古滑坡体前缘沿黄土层与砾石层交接面滑动带滑移破坏。根据古滑坡复活情况分析,柳家凹黄土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当滑体前缘滑动后,后面的滑体陆续出现滑动,裂缝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碎石土滑坡是一类由降雨激发失稳而产生滑动破坏的滑坡类型,要实现对其综合治理和评价决策,滑坡治理稳定性分析及效果评价就不容忽视。基于官家滑坡实际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情况进行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滑坡工程治理规划处置和治理稳定性分析,然后再参照降雨及滑坡变形情况构建加卸载响应比模型来实现滑坡稳定状态反馈和工程治理效果评价。研究表明:降雨作用及地下水变化是碎石土滑坡变形破坏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滑坡工程治理依据排水及抗滑原则确定综合处置措施,经治理稳定性分析,其稳定系数可大幅提高,完全满足不低于1.25的规范要求;并且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模型分析滑坡经综合治理后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工程治理措施实施科学合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综合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发展演变规律等进行较透彻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邑县某公路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机制、稳定性状况等,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吕梁机场黄土滑坡特征及其三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天峰  王家鼎  王念秦 《岩土力学》2013,34(7):2009-2016
吕梁机场滑坡是机场建设前期发现的一处大型黄土滑坡,由于滑坡的东北侧为机场主跑道,因此,该滑坡对机场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测试分析工作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勘察认为该滑坡为黄土层内发育的多层滑坡,在地貌上呈3级台阶,主滑坡滑动面位于离石黄土的古土壤层内;最后,利用GIS建立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分别评价了吕梁机场滑坡不同滑体的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结果表明:该滑坡大多数分级、分块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强度折减分析得到的整个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6,最危险区域出现在 II级滑坡后缘以及I-3滑坡,在上部加载或降雨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总之,三维稳定性分析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滑坡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对于条件复杂的滑坡。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有关地质灾害的研究中,滑坡地质灾害以群体式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滑坡群"和"滑坡带"两种,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和局限性,缺乏层次性,多数情况下其只是对多个滑坡聚集的简称,没有体现出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修正了"滑坡群"的概念,丰富了"滑坡群"的内涵,将"滑坡群"与相同的局部构造、活动构造相联系,使"滑坡群"内部的个体滑坡、相同新构造活动区域"滑坡群"之间的对比成为可能,实现了基础地质研究与灾害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指导下提出了"滑坡群"评价方法,包括局部构造样式以及形成机理、局部构造与地质灾害空间演化规律、"滑坡群"内部个体滑坡对比,并建立了"滑坡群"时空演化模式,为预测滑坡破坏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滑坡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滑坡灾害防治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十分重要。以岩桑树水电站库区发育的潜在滑坡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体风化程度、斜坡坡度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滑坡危险性分为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4个等级。将突变理论运用到滑坡危险性评价中,从而建立了新的稳定性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滑坡系统的内在机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准确率高,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参数反演的保扎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复杂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研究,是目前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恩施地区典型大型复杂滑坡-保扎滑坡,在系统研究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建立二维计算模型,利用Flac软件,依据钻孔位移监测数据,通过位移反分析反演岩土体参数.对滑坡天然状态、河流不同下切深度进行了三种工况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上游沃达滑坡自1985年开始出现变形,现今地表宏观变形迹象明显,存在进一步失稳滑动和堵江的风险。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和综合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沃达滑坡空间结构和复活变形特征,阐明了滑坡潜在复活失稳模式,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分析了滑坡堵江危险性。结果表明:沃达滑坡为一特大型滑坡,体积约28.81×106 m3,推测其在晚更新世之前发生过大规模滑动;滑坡堆积体目前整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局部处于加速变形阶段;复活变形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前部,且呈现向后渐进变形破坏特征,复活区右侧变形比左侧强烈。滑坡存在浅层和深层两级滑面,平均埋深分别约15.0,25.5 m,相应地可能出现两种潜在失稳模式:滑坡强变形区沿浅层滑带滑动失稳时,形成的堵江堰塞坝高度约87.2 m;滑坡整体沿深层滑带滑动失稳时,形成的堵江堰塞坝高度约129.2 m。沃达滑坡存在形成滑坡-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危险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滑坡监测,针对性开展排水、加固等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种勘察手段的识别,查明厦门沪救码头附近海底地形等值线明显扭曲;码头南侧外块石与淤泥互为翻转;滑体后方淤泥可见到蜂窝状孔隙;北码头一带不连续分布有新近沉积的灰黄色淤泥且沿海岸;另外地震映像也出现绕射波相对严重等现象。本文结合地形、地层、海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滑动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在不考虑海浪、地震作用下,对水下坡体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方法、后壁岸坡选择圆弧条分法进行不同的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出:该海底滑坡形成是自然地质、人为活动和重力、海洋动力共同作用以及地层因素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古迅 《地质科学》1988,(1):81-91
韩城电厂滑坡是一个由大小七个滑坡组成的超大型滑坡。这个滑坡造成了电厂建筑物的严重变形和破坏。经过分析和论证认为,这个滑坡是由横山斜坡地下采煤造成的斜坡岩层移动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变形失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是巨型顺层基岩古滑坡,滑坡面积1.78km2,体积约9.0107m3,威胁39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场镇整体搬迁,同时对长江航道形成潜在堵塞隐患,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探,详细介绍了滑坡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特征; 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成因和环境成因两方面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展开系统研究,并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对其变形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的结论主要包括:(1)该滑坡具有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级滑动,且空间形态具有视向倾斜滑动的特征; (2)特殊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是滑坡长期孕育形成的地质内因; (3)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及集中降雨是诱发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外因,研究表明该滑坡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及集中降雨的相关性显著; 库水位下降导致坡体内外地下水落差形成指向坡外的渗透压力,促进滑坡体变形; 集中降雨则增加滑坡体自重和下滑力,并使得大量的水富集于易滑软层,软化滑带土,促使滑坡蠕动变形加速; (4)三级滑坡体与西侧变形区在极端工况下存在欠稳定状态可能性,推断现阶段滑坡以局部失稳破坏形式为主。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四川广巴高速公路红层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北部山区高速公路红层滑坡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广巴高速公路木门段滑坡的现场勘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滑坡形态等方面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滑坡属滑移~牵引型滑坡。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出其稳定系数K在1.05~1.15,且滑坡前缘在河床中,洪期受河水冲刷,加之匝道路堑和桥梁基坑开挖均对滑坡稳定不利,其稳定系数正逐步降低,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需进行处治。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于二级滑体前部设置抗滑桩、一级滑坡后部设置小直径钢管排桩,并辅以排水、截水设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研究了含软弱滑动带的岩质滑坡滑动体、滑动带和滑床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及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床密度、滑体及滑动带的弹性模量、滑动带及滑床的泊松比和滑动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滑体及滑动带土体密度、滑床的弹性模量和滑体的泊松比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软弱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软弱滑动带的泊松比和滑床的弹性模量,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龙王坪滑坡分为上、下滑体两部分,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变形过程,确定了龙王坪滑坡上下两个滑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上滑体为推移式滑坡,下滑体为牵引式滑坡。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评价了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上下滑体的稳定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暴雨对滑坡的渗流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滑坡天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强降雨条件下欠稳定。  相似文献   

17.
国际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涛  吴树仁  石菊松 《地质通报》2009,28(8):1006-1019
总结了国际主流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指南的进展和现状,综述了滑坡风险管理范畴中包含的理论和技术框架,研究精度和层次,滑坡编录、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分区研究的技术方法;指出了滑坡风险分区成果的误差来源和可靠性验证方法;基于滑坡风险分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总结了主流国家和地区滑坡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强调了出版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的紧迫性,并展望了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探测法,在王家坡滑坡体勘察中建立了滑坡体地质特征—电性特征解释模型,查明了滑坡体的空间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推断了新的滑坡体位置,认为现存滑坡体中部及前缘存在潜在的次级滑体,后期可能会出现滑坡前缘前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特征。认为该区地质环境复杂,雨量充沛,地形呈阶梯状;岩层以5个旋回的软硬相间为主,覆盖层为第四纪松散层;滑坡体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滑坡区岩土体遇水后工程地质性质变差,其抗滑、抗软化能力较差。滑坡表现为后缘切层、中-前缘顺层型。文章从滑坡成因类型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和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基本评价,对其发展变化作出了趋势性预测。认为该滑坡体物质结构复杂,分7(大)层,滑坡有多个滑移带,主滑移面(带)2个,滑坡体厚达60m,降雨是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原因,该滑坡目前仍以蠕滑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滑坡体相比,库岸古滑坡体不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且受库水位变化影响明显,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以某水库古滑坡体工程为例,利用现场直剪试验、室内直剪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手段,研究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并对利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分析水位变化对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得到鹅公带古滑坡体的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成U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文献[12]提出的利用应力场判断滑坡体的类型,在高应力水平位置采取加固措施降低应力水平后边坡安全系数就提高的方法,由计算出的应力场判断鹅公带古滑坡具有上部推移下部牵引的特征,属于混合破坏型滑坡,针对其上部和下部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对滑坡体应力场的改变和比较抗滑桩在不同位置时安全系数与位移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表明对高应力水平区和位移大的区域进行加固的效果最好,该滑坡体下部也是高应力水平区,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考虑经济性,最后采用在滑坡体下部设置反压体加固,加固后3年的实践表明利用边坡应力场的应力水平确定加固位置合理可行。文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一个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