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陆地震》2005,19(2):169-169
为了不断推进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民众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完成了我区首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防震减灾科普馆、乌鲁木齐水磨沟地震台和地震活断层剖面三部分组成。其中,防震减灾科普馆由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区、影视区、模拟震动区、地震观测仪器陈列区、自救互救知识区和新疆主要地震构造及地震震中分布沙盘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4月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议,对15家申报单位进行了评审,山西省阳泉市赛鱼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其他4家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动态》2009,(12):39-39,42
200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传教育部(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交流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会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孙福梁主任对会议的目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副主任王英受孙福梁主任委托做了题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任重道远”的主题报告。中国地震局震防司社会防御处李永林处长,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陈金华,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王钟山,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李广俊,  相似文献   

4.
建设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也有利于宣传减灾理念,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活动策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专业性科普馆广泛交流、合作共进,发挥科普馆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6-46
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城乡建筑抗震技术培训班”于2011年12月9—13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全国农居工程和校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地震部门的职责入手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深受地震灾害磨难的国度。在地震预测预报尚不尽人意的今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引导普通民众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地震的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技巧和方法,这将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论述了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宣传重点。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是目前深入持久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已成为当今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的主阵地。本文将以烟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为例,结合工作实践,通过管理模式、科普展品开发、创新性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介绍该基地是如何有效发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并对基地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9—1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普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萨德尼克大酒店召开。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震害防御司卢寿德司长及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明副司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孙福梁、副主任王英、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资深科普专家张少泉等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本届普及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孙福梁主任致欢迎词,他代表震防中心表示要在中国地震学会的指导下,全力支持好普及委员会的工作。郝记川秘书长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向大会致了贺词。刘…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班,于2005年11月6—9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和全国有关单位81名代表参加了培训班。他们中包括科研、技术观测人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从事地震法制与标准化管理的人员以及从事地震图书与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地震带构造特征、地震活动频次以及中小学生数量和防震减灾科普队伍体量等现实情况,并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例,通过传统科普教育形式和新媒体科普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知识讲座、主题研学、知识竞赛及移动互联网直播、在线教育云平台、智慧数字交互体验等7类科普教育具体形式,切实为地震、教育、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在开展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助力推动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形式的持续丰富和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广大中小学生群体逐步成为认识地震、敬畏地震、懂得如何防范地震危险的“国之未来”。  相似文献   

11.
樊星  陈振川 《高原地震》2007,19(1):6-10
0 前言 城市的特点就是有较高的集中度,人口、资本、生产、技术、市场等在空间上趋于集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其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安全的需求,也就是防灾减灾的需求。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中国地震局的职能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从建国开始至今,在近6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杨友华 《高原地震》2007,19(2):73-75
1 西部防震减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1西部防震减灾现状 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基本方针,科学决策、及时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地震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经过4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西部地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基础建设有了明显进展,西部地区防震减灾事业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存在很多难以快速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基本国情下,加强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对缓解地震中人员伤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28~29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政策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及地方地震局等20多个单位的33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吴荣辉主任委员主持。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在会上致辞,并祝会议圆满成功。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李克司长代表政策法规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对中国地震局党组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李健副司长组织大家学习了陈建民局长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刊物《紫光阁》杂志2014年第8期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没有新思路,就没有新发展》,并介绍了研究确定《2014-2016年防震减灾重大方向与重点任务》的目的意义、实施安排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2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出席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防震减灾管理培训班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李小鹏副省长指出,防震减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6-7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云南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部分省(区、市)地震局、直属单位和地方地震局等19个单位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在会上致辞,并祝会议圆满成功.专业委员会主任吴荣辉介绍了本届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及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动态》2011,(10):47-47
2011年中国地震学会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于2011年9月20—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学会(局)、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及大专院校主管学会工作的领导和联络员共计31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4-3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时,其地震预警系统的明显效果引起了国人强烈关注,由此,国内加快了对地震预警的研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成都市防震减灾学会于2011年7月22—24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公众在特定场景下的地震预警应对策略研讨会”。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和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四川省行政学院、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的专家与会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20.
石海明  陈平  马海军 《高原地震》2007,19(2):78-79,41
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