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冀西北山间盆地区黄土钙质结核的个体特征及群体分布特点,结合地层的时代划分,总结了钙质结核的地层学意义:中更新统结核个体大,外形多呈块状,内部以均质结构为主,在剖面中常密集成层分布;上更新统结核个体较小,多呈姜状或球状,同心结构居多,分布较稀疏。根据钙质结核在盆地内的空间分布,提出形成钙核的CaCO3成分部分可能来自于盆地边缘基岩区,按照结晶动力学原理对钙核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特征钙质结核的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部新第三纪经层划分的岩石学标志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广布于我国北方的新第三纪红层多由中新统保德组和上新统静乐组组成,这两个组岩性相似,一般情况下难以区分。地层结构详细研究显示,两组中钙质结核赋存方式相差很大,前者呈层状产出,后者为星散状,地层形成时古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气状况具有区域性特点,因而这一地层划分标志具有特定的地质意义及在大面积内具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据香港南部近海5个工程钻孔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组合特征、分布规律、丰度及分异度等所揭露沉积层的地质时代,作者认为该区地层包括中更新统(上部)、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按钙质超微化石的古生态和沉积物特征,本区全新世的气候经历了升温期、温暖期两个气候期,温暖期中间存在两次降温,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部新第三纪红层划分的岩石学标志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布于我国北方的新第三纪红层多由中新统保德组和上新统静乐组组成,这两个组岩性相似,一般情况下难以区分。地层结构详细研究显示,两组中钙质结核赋存方式相差很大,前者呈层状产出,后者为星散状,地层形成时古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气状况具有区域性特点,因而这一地层划分标志具有特定的地质意义及在大面积内具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的光释光测试结果及产出化石的年代,乌尔吉组的年代应为中更新世.乌尔吉组岩性以灰黄色砂、亚砂土为主,孔隙及柱状节理发育,夹不规则姜块状钙质结核,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通辽白音花和辽宁阜新旧庙地区.上更新统风积物以土黄色细粉砂、深灰色粉砂为主,弱固结,柱状节理发育,不夹姜块状钙质结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库伦旗以北、科尔沁左翼后旗等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桂林第四纪地层层序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成因类型划分:1.宏观特征: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展布的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和岩层结构特征。2.微观特征:包括重矿物分析、差热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电镜扫描和δO18值的古气候研究以及各种年代测定等。二、地层层序:1.全新统: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其次为洞穴堆积物和一些沼泽淤积物等。2.上更新统:主要为广泛分布于漓江两岸,组成一级阶地的冲积层和零散分布的类黄土堆积物。3.中更新统:晚期为洪积物,分布于尧山山麓。早期为冰积物.呈岗垅状蜿蜒展布,主要为紫红色泥砾。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分布及成因年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钙质结核土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分布规律、成因年代以及钙质结核的类型。通过地质调查、试验和勘探,并参阅工程勘察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埋藏和分布规律,绘制了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平面分布图及典型地层剖面图。钙质结核土分布在淮北平原河间地块、洼地及黄泛平地上,结核层的埋藏标高与地面标高变化基本一致。在剖面上,从上到下,钙质结核一般为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其粒径和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在常年地下水位附近常形成钙质硬磐层;根据14C测定的年龄分析,在剖面上,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三种形态的钙质结核年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北京怀柔HR_(88-1)钻孔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北京怀柔地区HR(88-1)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分布深度及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10.
北京怀柔HR_(88-1)钻孔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北京怀柔地区HR(88-1)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分布深度及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11.
青海黄河源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论述了青海黄河源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情况。对地层的划分主要利用同位素方法(~(14)C年龄)、动物化石、植物孢粉资料,以及地貌学、地层岩相学等来综合确定地层时代。文章还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四个部分详细地论述了第四纪地层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钙质结核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海底残留砂中分布着大量的钙质结核,我们通过对钙质结核多方面的研究,基本查清其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并证明钙质结核为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海退时,海底逐渐成陆后,在较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由地表淡水渗透淋溶及毛细管作用而形成。冰后期海进过程中,再由海水不断侵蚀作用而裸露海底,并逐渐被海水所淹没。因此钙质结核应属陆相蒸发岩类,其形成时间大约距今25000~15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我们对云南的“昆明凹地”中的一部分小型石英脉型铜矿进行了一定的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资料。茲简介如下: 一、地质概况此矿点位于昆明凹地之构造单元中。矿点内主要地层由中志留纪之马龙统及上志留纪的玉龙寺统。主要系结核状灰岩、泥质中厚层状灰岩、黄色钙质页岩、紫包页岩及黑色沥青质页岩。矿区内可见到呈大致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及构造节  相似文献   

14.
云南鹤庆县小天井锰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第三段(T3sh3)灰岩、钙质泥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顶板的硅钙质层是该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锰矿.  相似文献   

15.
据香港南部近海5个工程钻孔中钙质超微比石的组合待征、分布规律、丰度及分异度等所揭露沉积层的地质时代,作者认为该区地层包括中更新统(上部)、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按钙质超微化石的古生态和沉积物特征,本区全新世的气候经历了升温期和温暖期两个气候期,温暖期中间存在两次降温,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中文全文见:南海地质研究(七).武汉:中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下三叠统与二叠系为连续沉积,下部为碳酸盐岩(大冶组)上部为钙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薄层泥灰岩,夹细砂岩或粉砂岩(四望嶂组)。中三叠统称为黄健组,由杂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紫红色泥质砂岩组成,上三叠统的分布有显受印支运动后的构造格局控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特征等划分为小云雾山组,小坪组,头木冲组,小水组,红卫坑组和艮口组。  相似文献   

17.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工程处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合 -徐高速公路K4 630~K112 2 70段沿线间有膨胀土 ,属弱膨胀潜势膨胀土 ,该段为微丘区 ,垅岗式地形 ,坡度平缓 ,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 (Q3)地层 ,部分为第三系 (R)泥灰岩、粘土岩的残积层及少量第四系全新统 (Q4 )地层 ,其岩性结构致密 ,呈坚硬硬塑状态 ,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 ,局部富集成薄层透镜体状。2 膨胀土特性及潜在危害2 1 膨胀土特性( 1)膨胀量、膨胀力均较小。试验表明 ,当上覆荷载压力由P =0增加至P =1 6kPa时 ,其膨胀量能减少 4 0 % ;当增加至P =2 5kPa时 ,其膨胀量减少 70 %~80 % ,因此该膨胀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红土年代地层学与地层划分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各类岩石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母质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本文在探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红色风化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风化壳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砖红土风化壳、红壤土风化壳和红化土风化壳3种类型。南方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河流相沉积、滨海相海滩砂和海岸风成砂——"老红砂"以及以下蜀土为主的风尘堆积。近年来在上述沉积物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促进了南方红土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根据前人及近期对南方红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南方红土的年代地层学问题,提出了以风化壳岩性特征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初步划分框架:老红砂划分为中更新统北海组、晚更新统晋江组;风尘堆积划分为中更新统宣城组、晚更新统下蜀组;河流相沉积只划出中更新统白沙井组,晚更新统留待以后研究再划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前冲洪积扇分布区,区内湖泊密布,河流纵横,沉积环境多样。由于第四系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对第四系进行地层划分有一定的难度。前人根据不同的资料对北京平原第四系进行过地层划分,建立了泥河湾组、周口店组、马兰组等多个岩石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主要是依据沉积凹陷钻孔岩心中的孢粉、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和少量的古地磁数据划分的,实际上仍是年代地层单位。由于这些地层单位划分依据不统一,识别标志不清晰,因此难以得到广泛的共识。近十余年来,随着资料的积累和对第四系三维结构的认识提高,特别是古地磁测年技术的普及,为北京平原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奠定了基础。本文依据40余个钻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初步厘定了下更新统底界、中更新统底界、上更新统底界3个等时面。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钻孔、考古发掘和泥炭调查等资料编绘了平原区全新统等厚度图。  相似文献   

20.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0,24(3):184-186
本文所述的晚新生代地层为中、上新统砾石层及其夹层凹凸棒粘土与第四纪下更新雨花台组、上更新统下蜀组。这些地层早在 70多年前已为地学界瞩目 ,都因无化石证据地质时代有所争论[1,2 ] 。1956年度 ,笔者率师生野外实习 ,首次在南京方山发现安琪马化石[3 ,4 ] ,后笔者又在浦镇猪头山发现短腿犀、单籽豆等动植物化石[6~ 8] ,证实了中新统地层不仅存在于南京长江南岸 ,且分布于长江两岸。 1974年毕治国、邱占祥等在六合马集首次采到可与华北上新统对比的三趾马等化石[10 ] ,笔者也在六合骡子山发现三趾马化石[12 ] ,证实了南京附近也有上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