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用雷达图像散射系数法、NOAA-AVHRR数字图像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监测土壤水分的结果,并将这些方法与常规气象方法、绿度指数法和温差法监测土壤水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必须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采用NOAA-AVHRR数字图像及有关气象数据计算热惯量、作物蒸散和缺水指数,从而估算土壤水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秋季山东省干旱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对2002年山东省秋季干旱进行监测和服务,其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热惯量法。为了提高土壤水分模式的计算精度,将全省分为4个区域,对利用卫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行植被指数等环境因素订正。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农田受旱面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综述及其在新疆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湿度在全球水循环运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水文、气象和农业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国内外都极为重视对土壤湿度的研究。国外利用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现已形成地面、航空、航天、多星的立体干旱遥感监测格局。国内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的方法主要有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距平植被指数法、植被供水指数、作物缺水指数等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土壤湿度遥感监测方法的介绍和总结,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领域及其研究进展,并针对新疆的具体情况,认为借助Mod is影像进行新疆地区土壤湿度的监测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文利用2005年、2006年怀来实验场附近玉米生长期中的多次野外试验数据,以热惯量模型为基础,探讨MODIS数据监测土壤水分的可行性。论文对该模型与算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热惯量方法监测土壤水分的可行性。论文引入归一化植被指数对热惯量法进行修正,得到一个新的回归参数,通过实验分析验证,在不同植被覆盖下,该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浒苔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浒苔遥感监测方法,阐述了单波段阈值分割法、多波段比值法和辐射传输模型法的优缺点,指出多波段比值法是应用最广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双波段比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浮游植物指数法和归一化藻类指数法4种.辐射传输模型法主要用于水下悬浮浒苔的监测,目前应用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研究浒苔与其他浮游植物的差异,深入研究水下悬浮浒苔的遥感监测方法,发展解决现有监测能力不足与监测信息使用者需求之间矛盾的手段和方法是未来浒苔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热惯量法在监测土壤表层水分变化中的研究   总被引:95,自引:2,他引:95  
余涛  田国良 《遥感学报》1997,1(1):24-31,80
利用遥感方法监测一定层水深土壤水分变化,关键是建立卫星数据与地表水热变化关系,该文地遥感定量反演土壤水热变化的数值模拟系统及热惯量在其边界,初始条件确定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的简述,并介绍了热惯量法求解表层水分含量的发展概况,为进一步提高定量化监测方法的地必琢计算精度,该文发展了地表能量平均方程的一种新的化简方法,经过这样的处理,可从遥感图象数据直接得到真实热惯量值,进而得到土壤水分含量分布,通过野外实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植被指数来进行作物遥感估产的定量研究。这些指数多是基于“土壤线”的存在来进行土壤背景消除的。但它们只消除了土壤背景中的含水量(沿“土壤线”方向)对遥感数据的影响,而没有消除由于不同土壤质地的变化(垂直于“土壤线”方向,如红壤、棕壤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所造成的遥感数据的偏移。本文首次提出了能基本上完全消除土壤背景影响(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等)的二轴土壤背景纠正的植被指数(TWVI)模型。该指数比目前使用的其它植被指数更适合于作为进行全球监测的植被指数。已成功地应用于华南地区的水稻遥感估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及其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应用NOAA-AVHRR数据,在用条件植被指数、条件温度指数和距平植被指数进行年度间相对干旱程度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概念,它适用于监测某一特定年内某一时期(如旬)区域级的相对干旱程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定义既考虑了区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又考虑了在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相同条件下土地表面温度的变化。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2000年3月下旬干旱的监测结果表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能较好地监测该区域的相对干旱程度,并可用于研究干旱程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干旱的监测结果与用土壤热惯量模型反演的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辽西北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干旱年2009年作物(春玉米)主要生长季,采用表观热惯量(apparent thermal inertia,ATI)、距平植被指数(anomalies of vegetation index,AVI)和植被供水指数(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VSWI)3种基于不同理论的遥感干旱指数方法对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分析其监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指数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辽西北地区2009年的旱情趋势,但得到的反演结果并不一致;ATI在中高植被覆盖率下的监测效果高于预期结果,比较符合历史气象资料;AVI可以有效反映当年作物主要生长季各时期相对的受旱状况;VSWI夸大了植被的影响作用,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旱情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范围、长时序的旱情监测中,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经济和大空间范围获取的特点,弥补了基于台站气象数据旱情监测的不足,为防旱和抗旱决策提供了实时、动态、宏观的辅助决策数据。本文对已有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将其总结为基于土壤热惯量、基于土壤波谱特征、基于蒸散模型和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各类方法从监测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一种结合了全球植被水分指数和短波角度归一化指数的优势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以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旱情为应用案例,从监测模型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和应用分析等方面,介绍一种基于植被水分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风云三号(FY-3B)土壤水分降尺度获取高分辨率土壤水分的方法,使其更适用于农业、水文、生态等区域尺度的应用要求,以MODIS为数据源,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表观热惯量模型(apparent thermal inertia,ATI)与温度植被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ind...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表观热惯量法反演土壤含水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改进的表观热惯量计算模型,以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为基地,通过实测的模型参数,利用提出的表观热惯量模型计算不同植被覆盖下、不同实验区土壤含水量的热惯量值,并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找到热惯量方法可以用来反演土壤含水量的适用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监测土壤含水量是可行的,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情况下(NDVI≤O.35)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植被覆盖度较高(NDVI>0.35)时,热惯量模型失效,因此用热惯量方法反演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时将NDVI阈值的最大值设为0.35.将该方法应用到MODIS数据中,以河北省栾城县、赵县、藁城市3市县为研究区,分别反演该区土壤含水量,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实地取点人工监测土壤含水量为25.1%,栾城站模型计算结果为22.4%,匹配性较好,该方法在遥感数据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植被指数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被覆盖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被广泛地应用于干旱遥感监测。和基于光学遥感的植被指数相比,Shi等提出的微波植被指数MVI(Microwave Vegetation Index)被证实能够反映更多的植被生长信息。本文以MVI为基础,利用MVI代替目前比较成熟的温度植被指数TVDI(Temperature Vegetation Index)中的NDVI,构建温度微波植被干旱指数TMVDI(Temperature Microwave Vegetation Index),发展了一种新的干旱监测方法。本文以2006年夏季四川省发生的百年难遇的干旱为研究对象,将基于TMVDI与TVDI的干旱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为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将遥感监测的结果与基于气象站点降雨观测数据构建的标准降雨指数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低频降轨微波辐射计数据计算的T MVDI最适合于进行植被覆盖区域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地表蒸散定量遥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简要介绍了遥感监测地表蒸散和能量平衡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是土壤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监测土壤水分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Ts/NDVI特征空间,对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方程采用线性、指数、对数、多项式和幂函数拟合,通过决定系数R2对拟合结果进行评估,在选取最适合江苏省的干湿边拟合方程后,计算TVDI对江苏省的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全省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在降水较少的冬季,淮北及江淮局部地区易显露旱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外沙漠化调查的定位数据和ETM+ 遥感数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沙漠化与植被指数(NDVI)、地表辐射温度(LST)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反映沙漠化土地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DDI),为沙漠化遥感监测提供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研究内蒙古额济纳盆地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基于MODIS数据,利用热惯量模型,计算了表观热惯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模,反演了内蒙古额济纳盆地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利用MODIS数据产品,反演参量获取简单,可降低反演土壤含水量的复杂性,有利于大、中尺度的实际应用;砂土对应的表观热惯量均值较大,粘土次之,壤土最小;相比粘土,壤土和砂土的表观热惯量值比较大且分散;绿洲区表观热惯量值比戈壁和沙漠区大;热惯量模型在20 cm左右深度土壤水分反演效果最好,可有效反演干旱区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8.
赵伟  文凤平  蔡俊飞 《遥感学报》2022,26(9):1699-1722
土壤水分不仅在地表水、能量以及碳循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时空变化也是影响和反映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虽然被动微波遥感技术是目前监测大尺度范围土壤水分变化最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但是其土壤水分产品空间分辨率往往较低(几十千米不等),不能满足区域和局地尺度的应用需求。鉴于这一问题,空间降尺度逐渐成为了提高被动微波土壤水分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遥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与分析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被动微波土壤水分遥感产品空间降尺度研究进展,系统归纳了经验性、半经验性和基于物理机理的3大类降尺度方法,并就各方法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概述了各方法的优势和缺点。归纳而言,虽然被动微波土壤水分遥感产品空间降尺度方法众多,但可靠的高分辨率降尺度土壤水分产品仍较少,这与被动微波土壤水分遥感产品、降尺度关系模型方法以及降尺度辅助因子等有着直接的关联。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建立适用性强、精度高的降尺度关系模型,进而实现时空无缝的高时空分辨率降尺度土壤水分产品的生产,为推动土壤水分遥感产品在农林业管理、自然灾害监测、水文过程分析等区域应用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植被归一化指数研究是遥感应用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遥感学科的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遥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研究方法和理论随着计算机算法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介绍了植被指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NDVI的特征及其优势,同时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对遥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提取。此外,通过利用遥感软件ERDAS IMAGINE9.1对遥感影像进行植被指数的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优化了自编程序算法。  相似文献   

20.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遥感影像能够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趋势,故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生物量等的间接指标,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有经验模型法、植被指数法、像元分解模型法及FCD模型制图法(Forest 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等,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目前常用的于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常用估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遥感植被覆盖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