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2.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孕育范围较大,明显影响和控制了江苏及邻区的震群活动,而江苏及邻区的震群活动对大范围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具有指示意义,对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中短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查了1962~2010年间华北地区和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变化的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所有的强震(MS≥6.0)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3%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4年之后。江苏及其邻区11次中强震(MS≥5. 2)中有10次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4%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后的3年10个月后。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及邻区1902—2014年间的M_S≥7.0级的强震数据,运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地震震中对称结构等方法对该区域地震灾害的时空对称性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新疆及邻区在2021年发生M_S≥7.0地震的信号较强,据蝴蝶结构图计算出2021年发生M_S≥7.0地震的概率为68.4%,不漏报置信水平为65%;未来地震震中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大致的空间位置在41.5oN以北,81oE以东。且地震集中分布在太阳黑子谷年附近,太阳活动目前正处于太阳黑子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预计在2020年进入谷年。因此2021年新疆及邻区发生M_S≥7.0地震的概率很大。该区域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减速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且速度转换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地震。对丰富灾害学以及可公度法的探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恒祖 《内陆地震》1991,5(3):267-271
中国西部及周邻地区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一定关系,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加速期关系更为密切。中国西部及其邻区76%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相对加速期。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对帕米尔-杭爱山地区本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地震危险性作了趋势性估计。  相似文献   

6.
运用Morlet小波分解方法检验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显著周期,并分析太阳黑子数活动的趋势。运用太阳黑子和地球自转数据分析两者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周期上升段与地球日长数据Demy小波三阶分解的18.6年周期波谷段叠加时,对华北地震活动的影响达到最大,存在触发区域内中强地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中国西部及邻区1700年以来M≥7级和M-T图分析1700年以来M≥7.8级地震活动,除了得到和其他学者研究基本一致的几个十年尺度周期结果外,还得到百年左右尺度的地震活动周期结果,再与太阳黑子活动进行比较,发现地震活动与太阳黑子数在百年左右尺度周期上具有负相关性,地震高活动时段对应太阳黑子低值时段.此外,从活动性分析中得到目前中国西部及邻区可能正处于强震活跃期间.  相似文献   

9.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整理研究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36次小震群活动,总结了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震群活动与大震的关系,分析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定指标.江苏地区震群活动分布集中,强度以ML2.0~3.9地震为主,震群序列总频次在30次以下居多,持续时间在15天以内的震群占总数的55%;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的最大震级之间不成正比;研究区78%震群发生后对应M4.6以上中强地震,其中500km范围内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占对应地震总数的57%,具有一定的中短期地震预测指示意义;震群与未来中强地震的距离较为离散,但尚无在原地发生大地震的震例.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震群频次的多少与其后发生地震的对应率高低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采用U-p组合或者全组合判定震群类型的效果相对较好,检验正确率约占总数的50%,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十分有效,需要参考其它方法和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中部至南黄海海域,次高值集中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苏鲁交界地区、安徽段固镇至定远附近地区和肥东、巢湖一带,反映了以上地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不同区域ML2震级档视应力的差异性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构造活动等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能反映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大三角地区的地震资料,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百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分别为42年、22年、7年和14年,而且其强度随时间在变化,由此我们认为对于地震活跃或平静期的讨论只有建立在具体的时间尺度上才有意义。同时利用各种尺度的小波系数和地震活动主周期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的分析表明,未来几年该区地震活动仍相对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13.
王晓山  吕坚 《华南地震》2006,26(2):48-54
综合研究了台湾及邻区的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后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一种整体顺时针旋转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的产生是台湾两侧板块俯冲方向相反造成的,导致不同影响区出现有所区别的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格局.基于这种动力模型,浙江省的ML≥4级地震与闽粤赣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quickurbanizationfeaturedbyacentralizationofpopulationsandeconomies ,itisverylikelythatastrongearthquakewillcausethedeathofhundredsandthousandsofpeopleandhugelossofproperty .Forexample ,intheepicenterareaoftheBame…  相似文献   

15.
江苏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江苏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和人工地震研究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下扬子地区、郯庐断裂带、大别山东段、苏鲁地块等地区,介绍了利用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它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结果。其中下扬子地区莫霍面的深度为28~33 km,横向不均匀,由西向东逐渐减薄;大别—苏鲁地区地表超高压变质带地壳波速特征主要表现在上地壳顶部的高速层,其厚度一般小于10 km;苏鲁地块地壳厚度约在32~33 km之间,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大别山地区沿造山带方向莫霍面变化平缓,地壳厚度33 km左右;横穿造山带方向起伏变化较大,莫霍面最深达41 km左右。天然层析成像研究范围大,分辨率较低。大别苏鲁地区人工地震测深工作较深入,但调查范围较小,主要在浅层,认识相对局部,有待于面上的大范围深部结构图像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36 earthquake swarms in and around Jiangsu Province, summari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ske swarms and subs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 It also analyzed the judgment criteria for precursory earthquake swarms. Earthquake swarm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concentrated in several areas. Most of them were of magnitude ML2.0~3.9. For most earthquake swarms,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was less than 30. Time duration for about 55% of earthqua...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2018年江苏及相邻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602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了72个台站的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了震级偏差频次分布和定量统计结果,进而修正了江苏及邻区的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实际地方性震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校正后的量规函数比新震级国家标准(GB17740—2017)中量规函数所测定的震级的标准差更小,且单台震级残差相对更集中于0,这说明该量规函数有助于提高江苏及邻区地方性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EMD的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雄  朱航  刘杰  曾钢平  丘学林 《地震》2007,27(3):57-62
利用EMD方法对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逐级分解, 得到5个本征模态函数(IMF)项和1个趋势项, 分析了各个IMF分量不同的周期成分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运动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初步探讨了各个IMF分量的物理机理及其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 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 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球自转减速有利于汶川地震发生。 如果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 那么在震前震区或许会出现中小地震发生受到地球自转减速触发的现象。 分析表明, 从2006年起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地区ML≥2.7地震受到地球自转减速的触发,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2019,39(1):126-135
利用川滇地区1962—2016年间发生的MS≥6.0地震资料,在去除余震的情况下,分析了其发生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川滇地区MS≥6.0地震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具有显著关系,对于不同震级范围的地震,其与不同周期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关。对于MS≥7.0的地震,有90%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极值点前14天至后37天时间段内;对于6.0≤MS≤6.4的地震,有80%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短周期变化极值点前68小时至后30小时的时间段内;对于6.5≤MS≤6.9的地震,有87.5%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短周期变化极值点前36小时至后64小时的时间段内。地震发生在特定时间段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川滇地区MS≥6.0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的关系都可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表明,在地球自转速率发生转折的期间容易触发地震,对川滇地区地震发生时间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