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偏角磁变仪结构简单、精度较高,是目前地震测报点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常因电压波动、灯泡烧坏、时钟停摆等原因,使资料中断。为克服上述缺陷,使仪器更臻完善,提供连续可靠的偏角资料,我们设计制作了光源系统的监视、报警和稳压电路。这种电路结构合理、价格  相似文献   

2.
对特效时号--光源灯控仪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石英丝倾斜仪原配新式时号—光源灯控制器在工作中的缺陷 ,提出了对特效时号—光源灯控仪的技术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仪器具有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有自动恢复和自律自保等功能 ,实验表明改进后的仪器当全部使用甲电池时 ,综合效率比原仪器提高了 2 0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陶瓷偏角磁变仪的整点值读数精度,我们对陶瓷偏角磁变仪自动记录部分的时号装置作了改进。该仪器原先是用闹钟改装的机械触点,每小时接触一次。该装置工作虽较稳定,但时间精度差,24小时走时误差达3至5分钟。天长日久,触点易磨损或氧化,接触电阻大,使时号灯工作不可靠,造成时号线粗细不匀,影响照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山西阳泉地震台倾斜观测一直采用光记录倾斜仪 ,在以往的工作中 ,灯光系统的故障率最高 ,其中尤以时号灯控制部分为甚。多年来随着工作的需要 ,不断改革和研究 ,笔者最新设计并制作了精巧简捷的时号·光源灯控器 ,于 1 998年 9月安装运行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时号·光源灯控器主要由电源、光源灯、数字钟、时号灯控制、简易智能故障诊断指示等部分组成。整个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 ,简单灵活。其电原理见图 1。1 电源及光源灯部分的工作原理电源部分采用 6V供电制 ,效率为普通 1 2 V供电制仪器的两倍 ,交流部分设计为简单的开关自控间…  相似文献   

5.
1969年渤海地震前兆总结会议上,曾有专文讨论磁偏角与渤海大震的关系。以后各地专业台站在运用磁偏角予报地震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陶瓷偏角仪的推广,各地群测点的磁偏角观测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1979年普洱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79年3月15日普洱6.8级地震当天,在距离微观震中仅6.4km的磨黑镇,现场安装的陶瓷偏角磁变仪的磁系出现了异常大幅度摆动的事件,笔者从陶瓷偏角磁变仪的观测原理和地震当日的地磁场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次异常事件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震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陶瓷磁偏角(D)磁变仪是原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现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江苏省宜兴陶瓷厂于1975年共同研制成功的。该仪器采用陶瓷做仪器支架和外壳,不仪节省了有色金属,而且使仪器具有成本低、防潮性能好、整体性强等优点;仪器的灵敏度达到了国家基准地磁台上使用的磁变仪的磁偏角(D)的标准。因此,陶瓷磁偏角(D)磁变仪曾一度在  相似文献   

8.
田树德 《高原地震》2002,14(3):64-68
介绍了多功能照相记录磁变仪电源的主要特性、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为仿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电源还适用于倾斜等照相记录的仪器。  相似文献   

9.
MY—1是一种多用途的地形变遥测记录仪器。该仪器能将目前使用的多种人工读数和照相记录的地形变观测仪器、如水管倾斜仪、水平摆倾斜仪,石英管和殷钢丝伸缩仪等改进为遥测可见记录,并把信号再稳定放大五倍。 MY—1以机、电、光结合的方式,减小了漂移,具有稳定性好、通用性强、成本低和使用简便可靠等优点。 MY—1于1977年定型并首批制成五套,其中三套配殷钢丝蠕变仪,一套配水平摆。从1977年12月开始先后投入试用至今,证明仪器漂移很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测震台站的大震报警系统通常可见记录是采用电压信号触发方式报警(如DD-1、DK-1),而光记录地震仪的报警系统是采用光信号触发报警和增光(如SK,763仪)。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电压信号触发报警抗干扰能力和静态稳定性能都不够理想,灵敏度也难于控制,对不同频率的地震电压报警灵敏度也不一致。用于光记录地震仪的报警和增光控制系统是放置在暗室中,靠光源灯通过狭缝聚焦后反射到光电管顶端触发报警。所以,光源灯的强弱、聚焦效果和记录光点的扫描速度都会直接影响报警的灵敏度和增光效果。综合我台具体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报警增光系统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原仪器性能的基础上,利用DK-1记录器的记录笔杆摆幅来控制大震的报警灵敏度和光记录仪的增光控制。有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前兆仪器金属水平摆JB仪和石英摆SQ仪中使用的配套电源由于记录图纸型号的变更而满足不了仪器的正常记录,原来配备的配套电源对于记录使用的灯泡在断丝情况下也没有报警信号,影响了仪器数据的记录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金属水平摆JB仪和石英摆SQ仪使用的配套电源进行重新研制。文章介绍了新配套电源的基本构成,硬件组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维护管理经验和仪器组成,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通讯故障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通讯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网络链路故障、网络通讯接口故障和仪器主机故障3大类。针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常见非网络链路通讯故障的判定提出了一套诊断流程,并提出了该型号数字式温度计常见通讯故障的排除方法。这些故障的排除方法,对和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有类似硬件组成的SWY-1A型水位仪、SWY-Ⅱ型水位仪、SWDW-1型水位地温综合观测仪等“十五”流体观测仪器的维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绝对偏角仪测磁偏角D的过程中,需借助于一个已知地理方位角的标志,简称标志,根据标志在仪器上的读数,找出地理子午线的位置,磁子午面与地理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即为磁偏角(D)。方位标志设置的稳固程度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所测磁偏角的可靠性。本文对拉萨地磁台1957年用水泥墩设置的(D)标志进行了考察,该标志墩面离地平约1.5m,埋深约1m。考察结果发现此标志读数存在近似V型的季节性变化。为了弄清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对1984年在绝对观测室4号墩放置的舒米特仪测得的(D)标志资料与水文站测得的拉萨河水位资料  相似文献   

14.
DS—1型电子时分号控制仪是我局仪修组研制的一种新型时间控制仪器,用于磁偏角照相自动记录,可以得到准确的时标和清晰的变化曲线。与从前使用的机械钟控装置相比较,具有准确可靠、耗电少、维修方便等优点,适合目前群测点配备使用。一、仪器主要性能电源电压 DC.6V 静态耗电量 4mA 时标日差小于0.5秒工作温度 -10℃—55℃时号灯亮时间 3—20秒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原有基式地震仪辅助设备上稍加改进,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主要对GDJA型记录电源、报警器的光源灯接线;报警、增光系统进行了改进;增设推动钟停走报警。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2021年巴里坤地震台水平摆观测资料,选取典型受干扰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总结仪器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干扰因素。研究发现,干扰主要包括自然干扰(降雨、气压、雷击)、人为干扰(进洞巡检、调零标定、仪器维修)、仪器自身故障(数采故障、光源灯故障)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的地震台站或流动磁测中,小核旋仪仍是主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几年来,地震系统各单位在改进现有小核旋仪器的工作中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已收到可喜的效果。我们在改装小核旋仪器工作中体会到,要将仪器改装成自动记录,自动定时线路是造价较高的部分之一。为降低定时器造价,简化其线路,扩大定时范围,提高定时精度,我们对CHD-6型核旋仪进行了改进,并装配成自动极化开关和钟控自动打印装置,用于流动磁测日变形态观测。  相似文献   

19.
为红山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 DI 仪配备防尘防潮罩,为避免照明灯泡金属螺旋帽磁性对绝对观测数据造成影响,对灯泡进行人工改造。两项技术简单、实用,为产出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保障,值得在全国基准地磁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从我们台几年来使用国产型72垂直强度磁变仪的情况来看,感到这台仪器还存在一些缺陷,对此,我们做过一些改进工作。为了充分挖掘现有国产仪器的潜力,在这里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一改进仪器的主要关键在于解决仪器的稳定性问题国产72型垂直强度磁变仪的稳定性差,这是造成长期不能很好地投入观测使用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