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遥感技术研究室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76—04—01专题中的“东海、黄海海况速报及中心渔场测报”试播工作在宁波、舟山等海洋渔业公司的协助下,于1987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进行,并于1988年3月18日通过国家海洋局局级鉴定,受到了与会专家、代表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海表温度场表征了海洋热力、动力过程和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它不仅是研究海面水汽和热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也为海洋环流、水团、海洋锋、上升流和海水混合等海洋学课题的研究提供一种直观的指示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工作者在历次海上观测和台站资料的基础上,对渤海、黄海、东海表层温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1~4],并绘制了系列的水温气候图集.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黄海、东海海域的平均海表温度场的分布、变化以及相关物理海洋现象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黄海水产研究所“ 北斗”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 1985年 1月和 3月的温、盐及鳀鱼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南黄海和东海水文状况及其与鳀鱼渔场的关系。提出了鳀鱼越冬期间的适温范围大约在8°—15℃之间,最适水温为 10°—12℃。中心渔场多位于水温为 11℃左右的暖水或冷水舌的舌锋区,并随 11℃水舌的变动而发生渔场位置的变化。这一结果对有效地开发利用鳀鱼资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 1 999年 6月“向阳红 1 4”号调查船的水文和气象资料 ,用σ坐标下三维非线性的诊断、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了黄海、东海海流 ,计算结果表明 :( 1 )当t=3d左右 ,密度场和速度场都已调整 ,得到半诊断解 ;当t =2 1d以后 ,解已达到准稳定态 ,并取t =30 0d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报计算的解 .( 2 )诊断计算结果表明 ,1 )计算区域的西北部有一支黄海沿岸流 ,为偏东向流 ,该流在济州岛以南流出本计算海区 .在计算区域的南部西侧还有一支流 ,即台湾暖流内侧分支 ,作气旋式弯曲后 ,转为东北方向流 .2 )在以上两支流北侧 ,即济州岛西南处 ,存在一个气旋式涡 ,它具有高密、低温的水文特征 .3)黑潮西侧有一台湾暖流外侧分支 ,先作气旋式弯曲 ,尔后向东北方向流动 .4 )黑潮在黄海、东海以较强的速度向东北方向流去 ;其最大水平速度在表层为 1 0 8 5cm/s,位于北边界附近 ,30m层、75m层以及 2 0 0m层的最大水平速度分别为 1 0 6 1 ,1 0 2 2及 85 1cm/s,且均位于南边界附近 .( 3)比较诊断、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结果 ,它们在定性上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和东海“人工水母”投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1986年,作者在南黄海和东海投放大量“人工水母”测量底层流。本文介绍了“人工水母”的投放、回收和漂流概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参考有关黄、东海海流研究的成果,绘出了调查试验海区的底层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分析研究了2001年春季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POC的浓度为2~3815μg/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海水表层POC浓度与三磷酸腺苷(ATP)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2001年真光层POC主要是海洋生物源.对不同海区POC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了探讨:长江口附近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POC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陆架区POC的垂直分布是生物活动与水文条件(海水混合、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影响POC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大洋海水的性质.由海区4个周日连续站的观测结果得知黄海区POC的周日变化主要受生物周日活动的影响,而在东海区POC周日变化除了受生物周日活动影响外,还分别受到潮汐作用以及海水水团周日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关于黄海、东海温、盐度逆转结构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在80年代以后开始的。翁学传等(1984)、曹欣中等(1982)和丁宗信(1983)对东海某一特定海域的温、盐度逆转结构进行过分析,但是对整个黄海、东海海区来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根据1983-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黄海、东海每年夏季调查的CTD观测资料,同时参考1963年以来国家海洋局调查的标准断面资料,对黄海、东海夏季(6-8月)温、盐度逆转結构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根据资料和兰淑芳等(1985)的分析,北黄海很少出现温、盐度逆转结构的类型,虽偶有出现,但分布也不规律,因此本文把研究海区重点放在南黄海和东海(图1)。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场实测的表观光学量和固有光学量数据,得到了我国黄海、东海近岸二类水体多个波段的总吸收系数的统计反演模式。此反演模式采用412/555、490/555两个波段遥感反射比比值的二项式,得到波长412、440、488、510、532、555nm处的总吸收系数,其反演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25.8%,相关系数R2达到了0.75到0.85。水体总吸收系数几种统计模型的误差敏感性分析表明,反演模式对±5%的遥感反射比输入误差导致结果增加误差最大为24.0%,因此反演模式是可用的。同时给出了412、488、510、532、555nm各波段的总吸收系数同波段440nm的总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00—600nm波段范围内,每一个波段的总吸收系数与440nm波段的总吸收系数的相关性均较高,相关系数R2都超过了0.99。通过对拟合直线的斜率与波长进行回归,得到斜率和波长的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0.99,这样利用本文中建立的各波段总吸收系数关系模型,可以从一个已知波段的总吸收系数反演出任何另外一个波段的总吸收系数,这就在水色反演与应用中大大减少了未知因子的个数。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和东海海水18O的组及其意义 O的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6年夏季采自南黄海和东海的海水进行了18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合温度与盐度的分布,探讨了影响研究海域海水δ18O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南黄海和东海海水的δ18O与盐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据此确定出夏季黑潮水和陆地径流水的特征δ18O值分别为0.20‰—0.45‰和9.85‰。依据海水δ18O的分布,探讨了黑潮水、长江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对研究海区δ18O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黑潮水仅影响到台湾东北部陆架坡折以外的海域,其影响路径可能以气旋式涡旋的形式出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长江径流水进入东海后,对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的影响范围较其南部更为宽广,可到达济州岛西南部。在南黄海海域,海水δ18O的分布可清晰指示出南黄海冷水团的位置,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可能与冬季的黄海暖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东海、黄海近代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及其反演潜力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以东海、黄海2006年4月、10月航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中生物硅(BSi)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讨论BSi的反演潜力。研究发现,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0.018%~2.516%,平均值为0.726%,柱状沉积物中BSi的含量波动较小,相对稳定。整体而言BSi含量与相应年代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变化的趋势相近。经一元线性分析发现BSi含量与硅藻生物量的相关性显著。为进一步证实由BSi含量反演古生产力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采用Tun-nicliffe等的方法探讨了BSi含量在沉积物中的稳定性,调查结果表明,近150 a来BSi几乎没有降解,能够稳定地保存于沉积物中。综上可以初步判断沉积物中BSi含量可作为古生产力指标来反演古生产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和东海春、冬季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9-1981年间观测的温度资料,分析了南黄海和东海春、冬两季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得出春、冬两季形成温度逆转类型的原因,在春季主要有平流-对流、风和冷暖水的相互侵入、而在冬季主要是暖平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渤海、黄海和东海是西北太平洋陆缘海,有宽广的大陆架,太平洋潮波长驱直入,在大陆架海域形成显著的潮汐运动,由此而产生的潮余流输送在许多地区显示出重要作用。已有很多学者(方国洪等,1985;黄祖柯,1992)用数值方法计算过渤海的潮波运动,并给出了那里的潮余流分布。渤海的潮余流计算大体上有两种方法:(1)用二维或三维潮波运动方程组计算潮汐和潮流,然后再计算欧拉潮余流(方国洪、杨景飞,1985;于克俊、张法高,1987;黄祖柯,1992);(2)以弱非线性三维拉格朗日平均流理论为基础,计算拉格朗日潮余流,它不仅包括最基本的欧拉余流,而且还包括在浅水比较显著(与欧拉余流同量级)的斯托克斯漂移速度和高阶的拉格朗日漂移速度订正值(郑连远,1992;王辉等,1993)。上述两种方法理应给出大体相近的潮余流分布,但从现有的计算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在渤海给出了几乎完全相反的潮余流输送。 汤毓祥(1990)曾计算过南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区的M2分潮余流,并考虑了斯托克斯速度漂移对它的影响,所得结果和已知的南黄海环流概况颇有相似之处,但由于计算边界取在东海大陆架外缘,那里的潮余流可能失真较大。Chio (1980) 也曾给出过渤海、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区的欧拉潮余流分布,但由于他的开边界也取在东海大陆架外缘,面且他给出的潮汐、潮流数值在靠近中国大陆一侧,误差较大,因此所得潮余流也不能令人满意。 最近,我们完成了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全海区的潮汐、潮流二维数值计算工作(Zhao et al,1993),与实测资料相比,其结果达到的准确程度,无论在潮位还是在潮流方面都比较好。本文以这一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给出了渤海、黄海和东海全海区的潮余流分布,同时还讨论了潮余流与近岸环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对黄海进行了大面调查,研究了冬季黄海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分布、DMS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浓度分别为0.95(0.07~3.30)、1.18(0.22~3.54)和5.01(1.63~12.33)nmol·L-1。总体上DMS和DMSP的水平分布与叶绿素a(Chl-a)相类似,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35°N断面的垂直调查结果显示,在水深小于50m的水体中Chl-a、DMS和DMSP浓度较高且分布相对均匀。相关性分析发现,仅DMSPp与Chl-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Nightingale公式(N2000)估算了冬季黄海DMS的海-气通量,其平均值为2.16μmol·m-2·d-1。此外,根据大气气溶胶中甲基磺酸盐(MSA)和非海盐硫酸盐(nss-SO2-4)的浓度和比例,估算出生源硫释放对气溶胶中nss-SO2-4的贡献比例仅为2.85%,表明冬季黄海大气nss-SO2-4主要受人为活动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东海预报中心2007年度工作会议在浙江嘉善召开。会议上,东海预报中心进一步把加强海洋监测能力,加快谋划预报精细化,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海洋预报的影响力,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确立了方向。东海分局部分职能领导和预报中心各站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渤、黄、东海是一个水动力状况相当复杂的半封闭宽陆架海,本海区悬浮颗粒物含量高,季节变化明显,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悬浮物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对于该海域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底质分布等中外学者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秦蕴珊,1963;Honjo et al.,1974;Milliman et al.,1985,1986;秦蕴珊等,1987,1989;杨作升等,1992;Li et al.,1997;孙效功等,2000;雷坤等,2001)。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实际海洋调查资料,由于受实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上的限制,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渤、黄、东海陆架区悬浮物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局限,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渤、黄、东海的某些海域的悬浮物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6.
渤、黄、东海是一个水动力状况相当复杂的半封闭宽陆架海,本海区悬浮颗粒物含量高,季节变化明显,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悬浮物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对于该海域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底质分布等中外学者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秦蕴珊,1963; Honjo et al.,1974;Milliman et al.,1985,1986;秦蕴珊等,1987,1989;杨作升等,1992;Li et al.,1997;孙效功等,2000;雷坤等,2001)。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实际海洋调查资料,由于受实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上的限制,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渤、黄、东海陆架区悬浮物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局限,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渤、黄、东海的某些海域的悬浮物进行了模拟研究。 董礼先等(1989)首先模拟了在二维潮流场作用下,黄、渤海推移质和悬移质的输运状况,得出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状况。Graber等(1989)利用有限水深的风浪模型、模拟了风浪对悬浮物输运、沉积的作用。Yanagi等(1995)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对整个东中国海冬季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进行了计算。江文胜等(2000,2001)考虑了风等气象要素、外海传入的潮波的作用、悬浮物的沉降及再悬浮机制,对渤海中悬浮物的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海洋环流、潮汐、潮流和波浪均对悬浮物的输运与沉积产生影响,尤其在中陆架和外陆架地区,环流对悬浮物的长期输运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往仅针对潮流、风浪作用的模拟很不完整,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也会较大。其次,海水的流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小到日变化、月变化,大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因此定常风场、定常温盐场的环流模拟,即诊断流场并不符合实际情形。本文将首先对渤、黄、东海月平均风场、温盐场作用下的环流场进行模拟,进而探讨环流以及潮汐、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悬浮物输运过程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的"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勘查技术,获得了较高品质的海相中—古生界反射资料。2015年在崂山隆起上落实了多个大型中—古生界圈闭构造,为区内油气调查与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南澳岛,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距汕头仅11.8海里,东距台湾高雄160海里,北距厦门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处在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今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南澳的旅游资源具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的特色。其中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是我国少见的浅  相似文献   

19.
对黄,东海及其邻近海域马面历年(1974—1986年)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关系并结合捕捞强度进行一些初步分析,总结出渔获量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沉积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海底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洋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依据“东方红”调查船一九八一年在我国黄、东海部分海区所取得的46个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