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把小潭沟万木葱茏、秀色可餐的青山喻为婀娜多姿的大家闺秀,那么小潭沟内万年流淌的淙淙溪流,便是缠绕在少女腰间环佩叮当的玉带,或是白马王子日夜不停地为他心中姑娘歌唱求爱的心声;如果把小潭沟的悬崖峭壁喻为能够品咂出"峨峨兮若泰山"之音的钟子期,那么小潭沟内经久不息的泉瀑争流,便是俞伯牙的万卷曲谱,或是他指下流淌出的"洋洋兮若江河"的琴声了.如果把温盘峪景点喻为云台山景区的"盆景峡谷",那么小潭沟的山水无疑是云台山景区的"丝路花雨"了.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十亿年前,由于元古代震旦纪的地壳运动,山体訇然断裂,切割出一道长约千米、高百余米的神奇峡谷.几千年来,该峡谷又经大自然风雨剥蚀和历史老人的鬼斧神工,形成了一条曲径通幽的丹霞地貌走廊.最终融泉、瀑、溪、潭于一谷,集雄、奇、险、秀、奥、幽诸美为一体,成为荟萃山川精华于"方寸"之中的"盆景峡谷".这便是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国家级典型山岳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的第一景--温盘峪.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十亿年前,由于元古代震旦纪的地壳运动,山体訇然断裂,切割出一道长约千米、高百余米的神奇峡谷。几千年来,该峡谷又经大自然风雨剥蚀和历史老人的鬼斧神工,形成了一条曲径通幽的丹霞地貌走廊。最终融泉、瀑、溪、潭于一谷,集雄、奇、险、秀、奥、幽诸美为一体,成为荟萃山川精华于“方寸”之中的“盆景峡谷”。这便是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国家级典型山岳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的第一景——温盘峪。 在温盘峪南端谷口,竖着一堵百十米高的白龙赤壁,一条三十米高的瀑布垂落山涧。自山巅鸟瞰,白龙呼啸而出,贴着参参差差的红…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再次受到游人的青睐。七天时间,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共接待游客110余万人,实现门票收入4112.91万元。“这是我们成功转型引发的‘焦作现象’的延伸,是我们精心打造地质名山结果的显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带动了环境保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已成为为地方经济做贡献的楷模。”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建国如是说。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556km2,是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以自…  相似文献   

5.
泉,是万水之源。那些汹涌澎湃的大河,也是由无数的涓涓细流汇成的。壮乡多山,森林广布,山长树,树生水,水出泉。壮乡多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流淌着数不清的暗河和泉眼,一旦喷涌而出,便是一处  相似文献   

6.
泉,是万水之源。那些汹涌澎湃的大河,也是由无数的涓涓细流汇成的。壮乡多山,森林广布,山长树,树生水,水出泉。壮乡多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流淌着数不清的暗河和泉眼,一旦喷涌而出,便是一处处佳景。  相似文献   

7.
行驶在通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盘山道路上,扑入眼帘的是山路两边郁郁葱葱的灌木林和大片网状的绿色植被,清新的境界,给你带来的是一种“绿意漫云台”的视觉感受。这就是近年来位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修武县岸上乡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扎实开展治理整顿矿业秩序“回头看”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9.
“这块石头是我们在小寨沟景点路边捡到的,石头上的纹路特别有规律,看上去就像刚刚在地质博物馆给我们讲解的珍贵化石标本。这不,我们连景色都顾不上看,折回来,想让你们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到底是什么石头!”日前,在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内,一群年轻人拿着一块石头,兴奋地围着云台山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宋娜讲述着。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土地矛盾纠纷比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地雷",那么,宁陵县石桥国土资源所所长张林,无疑就是一位"排雷"能手.他从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四招"排雷"技巧,先后成功化解72起土地矛盾纠纷,使该镇由"信访大户"一跃成为全县无重访、无越级访、无群体访事件的先进集体;他所在的国土资源所和其本人均被商丘市国土资源局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2006,(6):8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束缚它的堤防,汹涌澎湃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便是土地问题。饥肠辘辘的农民盯住土地多打粮食填饱肚皮;高楼大厦的建设亟待土地的支撑;银行家期待以地生财,兴办土地银行;投机者早已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土地……一时,土地成为城里人和乡下人谈论的话题,“土  相似文献   

12.
天山构造带是中亚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省天山大型超大型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而冰达坂-阿拉沟一带是最有利成矿地段之一。在1∶5万区调矿产研究基础上,以该带已知矿(床)点地球化学异常和实际调研新认识,对该区带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等成矿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冰达坂-阿拉沟一带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分出冰达坂夏热嘎韧性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Au、Cu成矿带、察汗诺尔阿拉沟构造蚀变岩型Au、Cu、Fe成矿带、萨尔托斯豹子沟黑色岩系Au、Cu 3个成矿带。在此基础上,综合优选出东部地区豹子沟、豹子沟北、豹子沟西、阿拉沟大桥、夏格泽和八一公社6个有利成矿远景区,并指出了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3.
地球日,人类的感慨日;地球日,人类的行动日;地球日,我们共同的生日…… “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吮吸着地球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她遗忘。今天我们已经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在这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唱这歌,为地球母亲亲切祝福和祈祷!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眼前净是漫山遍野被无情砍断的青松翠柏留下的树桩,或是被风沙掩埋后的绿洲痛苦的惨状;如果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被猎杀的野生动物声声地哀鸣,或是那都市上空弥漫不去的悬浮尘粒肆虐地咆哮……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毫无疑…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广西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作出了“把百色建设成为以铝工业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用5年左右时间把百色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铝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500万吨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120万吨铝加工的规模。消息传来,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广西274地质队的干部、职工无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因为他们二十年来为桂西铝土矿找矿事业默默付出的心血终于显示出了沉甸甸的社会价值!矢志不渝早在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广西实习队在开展桂西铁矿踏勘检查时,就发现该区有沉积型铝土矿;同年7月,百色专区地质队用一年多时间,对…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从《自由论》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九曲黄河,源远流长;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润泽着富饶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哺养了亿万的中华儿女,更负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水与土地,共同塑造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环境。从古至今,识水、治水、引水、给水、节水、用水、护水……贯穿于历史文化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始终。一方水土生万物"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如果把土地比作承载万物的肌体,那么水便是贯通生命的血脉。正是缘于  相似文献   

17.
王梅 《国土资源》2002,(10):50-51
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其环境日益恶化已引起世人的关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浪费和爱护环境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我每个人都时刻不忘“减少浪费、爱护环境”,共同付诸行动,那么“拯救地球”就会成为可能。请相信,你也能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组在华外国人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在“禁止长城露营”牌子旁,一堆男女混杂的外国人公然集体安营扎寨;在众目睽睽的湖边,几个外国人裸体乘凉;在景区湖池中,3个外国人公然跳入游泳……在众多舆论指责国人不如外国人文明的当下,为什么外国人在中国也有那么多不文明的表现?分析原因,恐怕逃不出“执法和管理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背倚大陆、雄踞东海。这一地理特点让浙江尽得山海之利:尽管陆域面积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但海疆却相当辽阔,超过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和海岛岸线达6000多公里,全国第一;近岸海域内,海岛数4300多个,又是全国第一……若论海洋大省,浙江舍我其谁。由此,陆海统筹、向海图强的理念在浙江大地深深扎根。一直以来,浙江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中不断迈步向前,探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一 当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小组成员跳下吉普车站到“三江源”土地上的时候,让他们吃惊不小。 江源两岸,一方土地上人们播种着,而另一方土地上,嫩绿的小草吃着劲儿地往上长,一望无际地向远方延伸而去。尽管“她们”看起来排列有序而不那么自然,尽管“她们”看起来还不太那么茂密,但是,“她”毕竟是由成百个人成千上万次地劳作,赋予“她们”以生命来到了人世间,又令大自然赋予“她们”成长的权利而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里顽强地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