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简要分析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对专业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摄影测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确立了通识背景下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教学的目标体系,并进一步对教学内容作了优化,加强了教学与实践及创新项目的结合;对通识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基础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像处理技巧是继2004年"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以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首批通识教育选修课之一。课程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优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的《测量学》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网络课程建设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测量学》网络课程建设的背景、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实现技术和系统特点,为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构成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作为质点的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即所谓的“三体问题”是天文学及相关物理学和数学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因为三体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系统,而且三体问题在数学上没有解析解;所以三体问题解的其他数学物理表达及高精度数值分析中会涉及复杂的理论公式和方法。本文针对天文学通识课上,普通听众对于常规理论化的三体问题讲解很难理解甚至觉得索然无味的问题,研发了一套三体运动可视化软件。软件可以对经典和最新的三体问题特解进行可视化呈现,也可根据用户设定的三体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该可视化软件已应用于天文学通识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关软件和教学成果可为涉及三体问题教学的通识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绘学概论"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开设于测绘工程专业大一第一学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测绘学概论"在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测绘学概论"课程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课程特点,然后从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测绘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高级阶段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课”的时代性、前沿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团队对数字城市通识课程进行了拓展,加入了在数字城市基础上实现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理论和大量应用案例,并将其重构提升为智慧城市课程。在重构建设过程及教学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情怀、个人三观树立、社会道德素养、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与应用案例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此外,课程还突破性地融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模式,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敢于创新及其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投身于智慧城市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工作,进而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如何解决通识人才与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矛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地理、测绘、师范和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状况的调研,结合本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培养思路,特别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的毕业生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提出了以缩短与应用生产单位的差距为目标,以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并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以“阶梯层次式”竞赛模式对重点学生进行专项竞赛培养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建设背景,阐述《空间大地测量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总结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测绘工程专业已经完成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转变,而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所引发的智能化测绘新模式给测绘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化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认知理论、智能硬件、新技术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也在引导测绘工程等特色专业赋能更高的目标。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凝练了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的特色,给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如何将其嵌入授课过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伴随城市管理的日渐智慧化,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智慧城市课程融合的教改框架。以“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成果为教学产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智慧城市技术和案例,发现智慧建设的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业热情,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实验教学CDIO-OBE模式改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刚  秦昆  万幼川 《测绘通报》2019,(6):140-145,151
新工科建设是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形势下我国规划人才战略的重要部署,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介绍了遥感实验教学与新工科教育理念相对接,按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遥感实验教学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模式CDIO及美国工程教育通用模式OBE,将二者结合实施CDIO-OBE模式教学实践,包括:借鉴《华盛顿协议》体系和欧盟EUR-ACE体系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实验教学整体学习产出;基于课程与学习产出匹配矩阵,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学习产出,设计教学内容;按CDIO组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产出。CDIO-OBE模式以学习产出驱动CDIO下项目和团队的整体训练,通过实现预期学习产出,促进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遥感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精品课程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认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是精品课建设的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程钢  杨杰  王磊  景海涛  何湜 《测绘通报》2021,(12):158-162,167
笔者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社会经济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域对人才的新需求及课程教学问题为导向,以对地观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为驱动力,以智慧教学环境为教学框架,落实OBE理念,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法、协同育人、全过程考核等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多项综合改革和创新。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实践为例,对相关模式和方法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课程质量得到提升,有力支撑了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相关成果获得多项教学奖励,得到学生好评和同行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合格评估,不同于院校本科评估和审核评估,通过意味着专业全体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目前全国高校的许多专业正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了当前全国专业认证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下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分析了测绘专业教育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流程,讨论了“GNS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与完善,最后研究了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且举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本文深入分析了理工科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特点;以地理信息科学核心课程“空间分析”为例,探讨了理工科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网络在线教学效果,适应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需求,本文基于Moodle开源在线教育平台构建了广泛适应的变形监测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库。简述了Moodle在线课程建设的过程、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讨论了试题库、案例库及线上线下交流模块的开发步骤。根据双一流建设与工程认证的OBE教学理念,对变形监测技术网络课程教学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问题及毕业要求达成值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网络在线课程的应用,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师生交流,降低了教师上课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制定课程目标,有效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和持续改进教学手段,对提高变形监测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测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紧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一套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搭建“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多元实践教学,构筑创新实践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谢宏全  贾艳红  窦长娥 《测绘工程》2012,21(5):87-89,92
为数字城市建设培养各类信息人才与普及基本知识是高校的责任。2007年开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数字城市工程"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简要介绍课程必要性与建设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对课程考核方法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