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时间 4 0天 ,放苗密度 5 0 0尾 /m2 、10 0 0尾 /m2 。凡纳滨对虾初体长为 2 .5 88±0 .341cm ,初体重 (0 .2 39± 0 .0 86 ) g。养殖水体中放置筛绢隔断 ,在不换水的条件下 ,监测水体中无机磷、氨氮的变化趋势 ,初步实验高密度和分隔养殖的效果。结果表明 ,高、低密度氨氮、无机磷差异均为极显著 (P <0 .0 1) ;成活率、产量差异均为显著 (P <0 .0 5 )。高、低密度特定生长率 体重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观察到不同时间不同密度凡纳滨对虾对筛绢隔断的反应不同 ,表明对虾能利用隔断筛绢 ,从而有效提高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为比较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应答氨氮胁迫的敏感性差异,作者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24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进行测定,并分析其胁迫效应。结果表明,24 h LC_(50)值在虾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凡纳滨对虾的LC90与LC_(50)变化趋势相同。在溞状幼体Ⅱ期(Z2)LC_(50)值最低,为17.811 mg/L,在仔虾第V期(P5)时,LC_(50)值最高,为44.808 mg/L。根据LC_(50)和LC90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仔虾比幼体期的耐受性强。本试验结果不仅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而且为凡纳滨对虾耐氨氮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下免疫机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盐度变化下免疫机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α2-巨球蛋白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1d内3类血细胞和总血细胞数量明显下降,1d后趋于稳定,且与盐度值呈正相关;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和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在3d内呈峰值变化,其中血细胞吞噬率、溶菌活力均于0.5d时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分别于0.5d或1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各免疫指标与盐度变化呈明显的正、负相关性,3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合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下的免疫响应机制和免疫适应性,提出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淋巴溶菌活力可作为衡量对虾在盐度变化下免疫健康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了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F》F0.01).在盐度变化(30→5)3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至3~15d时,不同盐度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趋于稳定,与对照组相比酶活力明显升高(F》F0.05),而且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在pH变化(7.0←8.0→9.5)3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峰值变化,表现为向低pH和向高pH变化分别于9h和12h达到最大值,至3d时均恢复正常;在pH变化3~12d内,不同pH环境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无明显差异(F《F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多巴胺的免疫响应。结果表明:注射多巴胺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多巴胺处理组各指标均呈峰值变化,3类血细胞、总血细胞数量和血淋巴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在3h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而血淋巴酚氧化酶、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淋巴溶菌活力于6h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各免疫指标变化与多巴胺的注射剂量具有明显的负、正相关性;其中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数量和血淋巴酚氧化酶、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在12h后趋于稳定,透明细胞、总血细胞数量和吞噬率于18h后保持稳定,而溶菌活力在24h后保持平稳,稳定后各免疫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这说明多巴胺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对虾免疫力的显著下降,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性。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以来,一种新兴的虾类疾病-急性肝胰脏坏死病(AHPND),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病原是一类含有特殊毒力因子的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本文将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病原、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期为该病症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在盐度为1,15和30的条件下,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虾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幼虾肝胰腺中,当盐度为1时,胃蛋白酶活性最高[29.58μg/(mg..min)],胰蛋白酶活性[92.46μg/(mg.min)]与盐度为15时的值[97.60μg/(mg.min)]相当;胃肠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盐度为1时最高。(2)当盐度为1时,肝胰腺和胃肠中脂肪酶活性最大,但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肝胰腺中,各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很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肠中,盐度为1时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09.29μg/(mg.min),显著高于盐度为15,30时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子发生的过程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成熟凡纳滨对虾精巢为指状,分16叶.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染色质经历了从以异染色质为主变为高度凝聚状态,再经解聚为弥散絮状的变化过程.核膜由完整转变为不完整.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过程中仅见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器的参与,未见有典型的高尔基体结构的出现.顶体由内质网囊泡团和线粒体囊泡共同转变而来.精子的棘突以及亚顶体区需在输精管的中后端形成,而非在精巢中形成.纳精囊内精子比储精囊内精子的棘突细长.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交配的成熟雌性亲虾和脱落精荚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精荚破裂处理、不同基础液释出精子、不同保存时间的脱落精荚和不同授精密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人工授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脱落精荚的精子在生理功能上是成熟的,可以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并孵出无节幼体。网搓法进行精荚破裂处理对精子损伤较少,人工授精的效果比研磨法好;用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液释出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效果比海水略好;精荚冷冻保存时间越长,其人工受精的效果越差;凡纳滨对虾的精子不具鞭毛,没有运动能力,人工授精的卵子受精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子在水中的密度,增加精子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无节幼体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饲喂钩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度胁迫适应性调节的影响,配制含0%(D0组)、8.25%(D8.25组)和33%(D33组)钩虾粉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80±0.72)g的凡纳滨对虾,D0组、D8.25组和D33组对虾放养密度约335尾/m~2,饲喂持续48 d,营养强化结束后进行低盐度胁迫实验,胁迫盐度为5,胁迫实验持续192 h。研究显示,低盐度胁迫结束时,D0组、D8.25组和D33组对虾死亡率分别为60%、23.33%和23.33%。D8.25组和D33组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蛋白含量高于D0组,其中D33组对虾更加明显。D33组对虾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在胁迫0~12 h低于D0组,而在胁迫24~192 h高于D0组。D33组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低于D0组和D8.25组,在对虾肝胰腺中乳酸含量上则呈现相反趋势。D8.25组和D33组对虾肝胰腺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然而,各组对虾肝胰腺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鳃中Na~+/K~+-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饲喂钩虾粉能够显著提高对虾抗低盐度胁迫能力。饲喂钩虾粉影响了对虾机体代谢,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脂肪代谢水平,而增强了无氧代谢水平。饲喂钩虾粉对对虾代谢的影响可能是其提高对虾抗低盐度胁迫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对虾养殖种。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测序是对没有基因组背景的生物进行功能基因分析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凡纳滨对虾重要功能基因、以及为筛选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本文集成了一套快速高效的EST信息深度挖掘的方法,并对公共数据库中161 241条凡纳滨对虾EST序列进行分析,获得了20 410 条unigenes,包括14 236条contigs和6 174条singlets。通过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有注释的基因7 984条,并对其余12 426条未知基因中的4 702条进行了功能域注释。对有NR注释的基因的GO 分类分析获得其中2 715条基因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分类信息。此外,通过与模式生物通路图进行比对和定位,将3738条基因定位到270个KEGG通路图中,发现凡纳滨对虾的9条unigenes与果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5个关键基因对应,提示凡纳滨对虾很可能存在类似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另外,通过对6种组织,包括肝胰腺、淋巴器官、血细胞、鳃、眼柄和神经的EST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获得了组织特异性转录本共7 000余条,并对这些特异性转录本进行了功能分类。本研究不仅开发了公共基因资源发掘的方法,也为对虾功能基因的研究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凡纳滨对虾对温度变化的免疫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酚氧化酶原活力、血淋巴抗菌和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F>F0.05),且无论向低温还是高温变化,温度变化值越大,各免疫指标变化亦越大。在6d内各指标呈峰值变化,但是达到峰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具有不同步性。血细胞数量至1d时达到最低值,3d或6d后保持稳定,酚氧化酶原活力至1d时达到最低值,向低温变化组于1d达到稳定;而向高温变化组于3d达到稳定,稳定后除了温度为18℃和21℃的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溶菌、抗菌活力在0.5d或1d时达到最低值,3d后趋于稳定,其中向高温变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向低温变化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温度越低,活力越低;血细胞吞噬率0.5d或1d达到最低值,1d或6d后保持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组血细胞数量和吞噬率均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水孔蛋白(Aquaporin,AQP)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过程中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方法获得克隆的凡纳滨对虾AQP(命名为LvAQP4)的c DNA全长序列,并分析了盐度胁迫对其肝胰腺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LvAQP4 c DNA序列全长为1 048 bp,其中包括75 bp的5¢UTR,187 bp的3¢UTR和786 bp的ORF。根据ORF序列推导出LvAQP4编码261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27.85 k Da,等电点为8.1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物种的AQP相似度为48.8%到97.3%。进化分析显示LvAQP4属于AQP1-like亚族、AQP4类。定量PCR(q PCR)检测到LvAQP4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鳃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肌肉、脑和眼柄中也较高,而血淋巴、肠、胃和胸神经节中表达量则较低。在高盐(盐度40)刺激下,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LvAQP4 m RNA表达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到6 h达到最高,而后逐步下降。而在低盐(盐度4)刺激下,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LvAQP4 m RNA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在原代分离和培养的肝胰腺细胞中,培养液中加入额外的Na Cl会剂量依赖地提高LvAQP4 m RNA表达水平。同样,通过在培养液中额外加入蔗糖提高培养液渗透压,也会剂量依赖地提高LvAQP4 m RNA表达水平,但作用不如Na Cl明显。这些结果表明盐度与肝胰腺LvAQP4的表达量有关,LvAQP4对凡纳滨对虾的渗透压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源于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群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亲本,设置PP(P♀×P♂)、PH(P♀×H♂)、HP(H♀×P♂)、HH(H♀×H♂) 4个实验组(P代表进口群体,H代表选育群体),进行进口个体(P♂和P♀)与选育个体(H♂和H♀)间的双列杂交实验,分析比较其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情况.结果发现,对虾存活由高到低顺序为HH>HP>PH>PP,PH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存活杂种优势,其育苗期间的杂种优势平均值为(27.72±11.88)%,下塘90d后成活率的杂种优势为30.50%.在生长前期(30日龄以前)对虾平均体长和体重的顺序是HP>PH>HH>PP,而在生长后期则为PP>HP>PH>HH.HP实验组在整个养成期(10、30、60和90d)均表现出体长和体重上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值分别为24.00%、13.71%、2.55%、2.79%和112.46%、54.06%、8.16%、12.48%.结果表明,选育群体为母本、进口群体为父本的对虾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存活性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克隆凡纳滨对虾极端体重个体的组织差异表达基因P2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选育等研究提供信息。以凡纳滨对虾雌虾极端体重个体腹部肌肉为实验材料,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极大体重雌性个体和极小体重雌性个体腹部肌肉组织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正库(以极大体重个体为试验组, 以极小体重个体为驱动组, L-S)和反库(以极小体重个体为试验组, 以极大体重个体为驱动组, S-L)消减cDNA文库, 并采用实时定量技术分析P23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 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预测。以β-actin为看家基因检测两个文库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0和25, 实时定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P23基因在体重的调节中起上调作用。P23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495bp, 编码165个氨基酸, GenBank登录号:JF806619。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23蛋白部分序列含有强疏水性, 无跨膜螺旋结构, 两种信号肽预测都显示P23含有信号肽。  相似文献   

16.
凡纳滨对虾的选育与家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对虾阶段式种群选育与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三个不同来源的14个凡纳滨对虾(Lito 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为基础进行个体选育、家系选育和家系内选育。共建立了206个不同的凡纳滨对虾家系,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指标,逐渐淘汰了126个生长、抗逆性状较差的群体,在80个家系养殖到150日龄的商品虾期,对各家系的生长状况和畸形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在相同或相近的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畸形率差别较大,150日龄对虾的体质量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最终保留了40个生物学性状较好的群体进行F2代的繁育。创造性地进行了对虾的家系选育和个体选育,并首次将对虾的畸形率作为选育的指标之一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对虾的家系选育体系,为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对虾健康养殖提供了潜在的良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我国海南地区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育群体的种质资源多样性,选取14个比利时野生对虾的EST微卫星标记,以240个中国人工选育的凡纳滨对虾个体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些标记在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7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5个引物(CNM-MG 345,...  相似文献   

18.
10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淡水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长性状和抗逆抗病性状是对虾遗传选育的主要指标。本文报道了同一批次的10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淡水耐受力和生长性状的比较结果,耐受性试验从P13开始直至4月龄大小,经过连续4次的淡水耐受力试验和生长性状测量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不同家系之间的淡水耐受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13仔虾中家系C15、C17、C19在淡水中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55和96min。随着日龄的增长耐受力也逐渐增强,2月龄、3月龄、和4月龄的试验中家系C17和C19在淡水中48h的平均存活率最高,分别为25%、65%、40%和60%、55%、48%;综合生长和淡水耐受性分析得出家系C17和C19可以作为耐淡水优良家系选育的候选材料,为进一步选育凡纳滨对虾淡水耐受新品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亲虾常用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比较了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中 4 种常用天然饵料———长吻沙蚕 Glycera chirori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去壳)和杜氏枪乌贼Lol igo duvancelii 的营养成分及组成。结果表明,杜氏枪乌贼的蛋白质(78. 41%)和胆固醇(16.1 mg·g-1 )含量最高;双齿围沙蚕的 EPA 和 DHA 含量最高(分别为 14. 15%和12.97%),∑n 3/∑n 6值为5. 79;长吻沙蚕的 EPA和 DHA含量略低(分别为 12. 36%和11.54%),但其∑n 3/∑n 6值最高,为 7.06;长吻沙蚕的α 生育酚含量最高,为 47.72mg·kg-1,以下依次为双齿围沙蚕(43.02mg·kg-1 )、近江牡蛎(42.31mg·kg-1 )、杜氏枪乌贼(38.93mg·kg-1)。双齿围沙蚕具有最高的抗坏血酸含量,为 110.12mg·kg-1,以下依次为长吻沙蚕(100.06mg·kg-1)、杜氏枪乌贼(91.41mg·kg-1 )、近江牡蛎(33.75mg·kg-1 )。通过比较这些天然饵料的营养组成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认为杜氏枪乌贼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含量及理想的氨基酸组成,是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优质蛋白质和胆固醇来源;而长吻沙蚕和双齿围沙蚕具有高含量的EPA和DHA,以及更高的∑n 3/∑n 6值,是凡纳滨对虾亲虾的最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此外,2 种沙蚕的α 生育酚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对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20.
2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0‰盐度范围内,设置9个盐度梯度(1‰、5‰、10‰、15‰、20‰、25‰、30‰、35‰、40‰),比较不同盐度对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全同胞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2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虾家系B03在10‰-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成活率较高;对虾家系B08在1‰-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增长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盐度1‰到15‰逐渐升高,15‰以后逐渐减小.对虾家系B03的成活率整体高于B08的成活率,2个家系均难以适应盐度为1‰和5‰的水体.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家系选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