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洪5.1,5.5级地震地下水动态预报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动态追踪了1997年景兴5.1、5.5级中强震的孕震-发震的整个过程,异常阶段属性清楚,异常发展层次分明,有动态感,过程清晰完整,表明中强地震亦有孕震过程。震前异常阶段的属性和异常的准同步是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跟踪各类异常,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进程,把握时机有可能预报一些地震。本是“八五”、“九五”攻关成果运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7.0级地震前,云南境内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发现:震前2——3年云南西南部及其与越南、老挝、缅甸交界的相邻地区,M_L≥3.0级地震的半年频度及∑(t)曲线,分别出现三年和二年的高值异常;震前一年云南及邻区5.0≤M_s≤6.0级地震的年频度为平均年频度的二倍;震前两年,区内M_L≥4.0级的地震,构成北东向条带,并逐渐向未来大震震中移动,大震震中周围100——200公里范围内,构成中强震密集频发区;震前2个多月,云南境内震中距190——650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地应力、水氧、水位、形变等前兆观测手段,先后出现异常,并具有分布范围大、不均匀、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无线性关系等特征。作者用多源场孕震前兆模型对上述特征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壳形变与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利用滇西、滇中地区大地垂直形变和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其结果表明:1996年2月滇西丽江7.0级地震前,该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产生了由北东-北西的转变,震源区出现高达109mm的垂直差异运动1993-1996年有75%的断层形变测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期、短期和临震异常。大地垂直形变与断层形变的共性演变特性,为强震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震例。 相似文献
4.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1秒,云南省丽江与中甸交界的丽江县境内(北纬27°18',东经100°13')发生7.0级强烈地震。大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按《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一类大震对策,成立地震前后方两个指挥部,全面开展震情现场监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科学考察和宣传工作。准确地预报了2月5日6.0级、2月6日5.7级、2月7日5.4级强余震,及时科学地完成了灾情调查和震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冕宁台视电阻率趋势异常的落实和跟踪,结合地磁Z分量低点位移和日变形态短临异常出现,应用电、磁前兆异常判定地震“三要素”的标志,较好地预报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前兆震群活动等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共和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说明,共和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20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震前2-3年几乎同步出现了多种测震学异常。但无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海地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东部,面积约2.78万平方千米。东邻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隔风向海峡与古巴和牙买加相望,是东加勒比海岛国。 相似文献
8.
9.
A statistic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fatalities from the Lijiang MS7.0 earthquake in 1996. The factors include age,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ccupation, cause of death, death place, etc. We found that even though deaths caused by the Lijiang earthquake had some common features with those from earthquakes in other places in China, it also showed some specific features because of the multiracial and economically-underdeveloped situation of Lijiang area. The results reached in the paper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features of casualties caused by future stro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and for the delicate and human-oriented emergency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0.
11.
经研究发现20世纪云南7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密集的现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密集特征可对7级大震时间作出较好预报;再结合静中动地震的研究,可对7级大震地点作出较好预报.最后对二的联系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地震活动性方法,就云南台网建立以来的7级大震系统各阶段寻找出一些定量或半定量指标性震兆现象。这些现象是场源应力调整作用过程的反应,同时也反映出大震系统存在某些有序自组织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距今2.4~2.5 Ma). 在构造形式上,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中更新世(0.8 Ma)以来,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0.84和0.70 mm/a;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1.56和1.69 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1991年7月1日、22日在云南省施甸太平乡先后发生了5.0、5.2级两次中强地震。保山行署地震局曾在震前作出了正确的中、短期预报和震后作了无震预报。本文客观地提供了这次地震前后预报的科学依据、中短期自适应加权定量综合判定模式实际计算结果及一系列对策的实况;同时讨论了孕震区内短临阶段前兆变化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简述了孟连7.3级地震中、短、临3个阶段的预报情况及主要依据。重点讨论了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前1a震中附近地震学空间扫描出现小震频度、调制比等8项异常,为云南省异常项目最多的地区;震前235d内震中附近出现中强震的时空密集活跃。定点前兆中期异常的主要特征是,某些项目具有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如龙陵水氡异常持续时间长达4.5a;永胜短水准、短基线异常幅度分别达20.9mm和22mm。 相似文献
16.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相似文献
17.
强震预报的连续性方法与丽江7.0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继《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探讨》后,提出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即一次强震前4个月内的中等地震丛集区几何中心150公里内地区,在经过数月至数年的孕育后将演变成强震发生区。据此连续性方法,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后即在《震情研究》上预报“未来3-5年省内的7级大震将发生在永胜期纳(26.4°N,100.6°E)附近地区。另外,缅甸(22.5°N,98°E)也可能发生7-8级大震”。上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12日,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孟连县以西中缅边境发生了一次Ms7.3强烈地震。震前,距震中280km以远的滇西实验场重力网红河断裂以西出现了重力异常,平均变化幅值达70×10^-8ms^-1,最大变化幅值达114×10^-8ms^-2,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所测量队重力组根据上述重力异常变化,对此次地震作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9.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practical and open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at of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earthquake center(SCEC),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initiated a project for an experimental field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 in 2014. The chosen area is a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 series of work compiling basic maps have been launched to collect fundamental data of this area including geologic structure, earthquake geology, geophysics, geodesy, and geochemistry. The map of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in this region is one of these basic map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ilation of this map. It includes earthquake epicenters,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faults, strata, magmatic rocks, and geographical data. This work summarized 87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and 22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s, and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strata and magmatic rocks. The content in the map is reliable and integrated. This work will provide reliable earthquake-geology data for establishing geodynamics models and other future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experimental field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